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政府决策>重点工作
索引号 002971644/2025-127314
组配分类 重点工作 发布机构 下应街道
生成日期 2025-07-0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主题分类 其他 体裁分类 其他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下应街道解码基层应急管理现代化“浙江样本”
发布时间: 2025-07-04 15:26 信息来源: 下应街道 信息来源: 下应街道

鄞州区下应街道通过构建综合性应急管理中心与标准化体系,破解基层应急管理难题,成为省域治理现代化标杆。

在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时代命题下,如何筑牢基层应急管理防线,成为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课题。鄞州区下应街道在基层应急管理领域探索出一条兼具创新性与实效性的路径——从全省首个街道级综合性应急管理中心到基层应急管理标准化体系的构建,下应街道的实践不仅破解了基层应急管理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更以全省视野树立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标杆范式。

从“分散治理”到“全域统筹”的基层实践

基层应急管理,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安危,一头系着社会稳定的基石。2020年11月,下应街道成立全省首个街道级综合性应急管理中心(现迭代升级为应急消防管理站“应消站”),这个占地2800平方米、集日常管理、综合救援、宣传教育于一体的“基层应急枢纽”,首次实现了安全生产、消防安全、自然灾害防控等职能的有机整合。30名常驻工作人员与30人社会救援队、第三方专业力量组成的“应急矩阵”,打破了基层应急管理长期存在的“条块分割、力量分散”困局。

“整合不是简单的‘物理叠加’,而是职能、资源、机制的‘化学反应’。”下应街道负责人介绍,通过明晰部门职责边界、建立战时协同机制,辖区应急响应时间缩短40%,基层网格专业事项处置效率提升60%。这种“全周期管理”模式,将应急管理从单一的“事后救援”向前端防控、中端处置、末端教育全链条延伸,形成了“预防-响应-处置-宣教”的闭环体系,为全省各乡镇(街道)提供了“基层应急管理体系重构”的操作指南。

从“经验驱动”到“制度赋能”的范式突破

标准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下应街道将“标准化理念”深度融入应急管理全链条,构建起覆盖日常防控、应急处置、安全教育的基层应急管理标准体系:从《村(社区)应急消防管理服务站工作规范》到《哨兵系统建设规范》,10余项内部标准的出台,让基层应急管理从“凭经验做事”转向“按标准操作”。

数据显示,试点以来,辖区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培训覆盖率达100%,产业工人安全培训率提升至80%,群众应急知识知晓率从52%跃升至91%,满意度达97.65%。这种“标准先行”的治理逻辑,本质上是将基层创新经验上升为可复制的制度规范——山东、江苏等地应急部门实地考察后认为,下应的实践证明,标准化不仅能提升基层应急管理的精准度,更能通过“制度输出”破解基层应急管理“碎片化”“随意化”的共性难题,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条例》等省域层面制度建设提供了鲜活的地方样本。

从“安全底线”到“发展高线”的治理升级

在下应街道,应急管理早已超越“保安全”的单一维度,成为撬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支点。通过数字赋能建成的“哨兵监控感知系统”,将辖区200余个风险点纳入实时监测,实现“隐患发现-处置-反馈”的闭环管理;应急安全体验馆年均接待群众3万人次,让“安全意识”转化为居民自觉行动;执法方式创新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近三年辖区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下降73%,安全环境成为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

这种“应急管理+基层治理”的融合模式,揭示了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核心命题:安全不仅是底线,更是生产力。正如《法治网》报道所言,下应街道的探索证明,基层应急管理体系的现代化,既能为群众筑牢“安全网”,更能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地基石”。这种“以安全促发展、以发展强安全”的辩证思维,为全国城乡基层如何统筹发展和安全提供了实践注解。

从小城镇探索到省域治理的“基层智慧”

当应急管理站的警报系统与社区网格实时联动,当标准化手册成为基层工作人员的“行动指南”,下应街道的实践早已超越地域范畴,成为观察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窗口。这里诞生的“三个100%培训覆盖率”“政企社协同应急网络”“标准化+数字化”双轮驱动等经验,正在驱全省复制——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有10余个省份的应急管理部门前来“取经”,相关标准规范被纳入《乡镇(街道)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指导手册》。

“基层应急管理的本质,是为人民群众编织一张‘看不见的安全网’。”下应街道党工委书记表示,通过五年探索,这里不仅建成了硬件设施完备、机制运行顺畅的应急管理体系,更培育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安全文化——这正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义。从一个街道,到全省基层应急管理的“标杆单元”,下应街道的价值,在于证明了基层治理现代化并非抽象概念,而是可以通过创新转化为可触摸、可复制的治理效能。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