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收购季“双抢”战进行中
让3.2万吨粮食颗粒归仓
7月24日早上7时不到,沉寂了一晚的城市还没完全苏醒,位于姜山镇的鄞州粮食收储有限公司清河桥粮站,早已经热火朝天、引擎轰鸣。
早稻收购季的“双抢”战,正在这里上演。
“好,就停这里。”话音刚落,头戴安全帽的詹彭甬,拿着遥控器控制着电动扦样机开始工作。
詹彭甬是粮站的一名仓储保管员,主要负责粮食抽样,而他所操控的电动扦样机,是专门用于从深层粮堆底部及各层抽取样品的电动工具。
“一天最多的时候,有70多车。”说话间,詹彭甬拎着抽取出来的样品,一路小跑,将其送到百米外的分样室。
“粮食从田间到仓房,要经过登记、扦样、检验、过磅、入库、回皮、结算七大流程。”詹彭甬说,现在正是“双抢”的关键时候,从早上7点不到开工,到晚上9点收工,一天下来步数上万是家常便饭。
经过分样的稻谷样品,詹彭甬装了一包留样,剩余的交到同事陈微邦手中。
陈微邦是粮站的质量检验员,还有两个月,他就将在这个岗位上工作满十年。“以前都是人工检验,耗时长,准确率还不高。”陈微邦说,现在人工加上机器配合,检验时间缩短了一半,准确性也大大提高。
精准测量水分、挑选出杂质、检测出糙率……“一天下来,眼睛很累,看东西视线都是模糊的。”尽管如此,陈微邦和同事们一直严把质量关,“粮食是命根子,我们要让符合国家标准的粮食入仓存储。”
“目前粮食收储量最大的是姜山粮站,单日最高收购量在970吨左右。”鄞州粮食收储公司工作人员洪峰介绍,目前全区共有7个收购库点都在加班加点,确保早稻收储顺利。
与往年相比,今年受到天气利好、台风“丹娜丝”外围影响及早熟品种推广三重因素驱动,早稻收割期提前。
7月6日开镰收割,7月7日启动收购,当前正值收购高峰期。
“今年全区共有7.36万亩早稻,预计收购总量3.2万吨。”洪峰说,为了确保这些早稻能够顺利收储,按照“人等粮、仓等粮、机等粮、钱等粮”的原则,鄞州粮食收储公司做足了收购准备——
从年初开始着手谋划仓容,通过销售出库粮油腾仓清库,确保4.3万吨有效仓容投入使用;
依托“浙江粮仓”数字化协同平台,整合登记、扦样、检验、过磅等七大环节,实现高效“一站式”收购服务,最大限度压缩农户售粮流程耗时;
配足配齐7个检化验室、8台地磅和23条机械化入库流水线,并投入42万元资金对收粮仓房及设备仪器进行修护保养,确保性能良好;
收粮资金及时足额落实到位,最大程度为粮农交粮提速增效;
7个收购库点烘干体系即刻进入“全天候保障”状态,37台班产344吨能力的烘干机24小时运转,昼夜为种粮大户提供代烘服务,形成烘干、除杂、入库闭环服务链,并无偿提供场地和设备,为农户处理未达标净粮提供便利;
推行收购季预约机制,有效提高粮农投售效率,将服务送到农户心坎上……
截至7月23日,我区已完成2.95万吨早稻收储,占预计量的92%,预计整个收购工作将于8月初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