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府兜底”到“自我造血”
白鹤街道“公益市场化”破题基层治理 |
||
发布时间: 2025-03-26 10:14 信息来源: 白鹤街道 信息来源: | ||
|
||
社区社会企业,对于很多人而言是一个新名词。它是指以居委会作为特别法人身份发起,控股或全资成立,以解决社区问题、提升社区服务为目标,以创新商业模式开展经营管理,所得利润用于持续反哺社区发展治理的特定经济组织。 在白鹤街道,这样的企业已有9家,社区社会企业兼具的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使命,使服务更加多元、治理更加生动。 ●党建引领 标准赋能发展 白鹤街道地处宁波三江口核心区,总面积3.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万余人。辖区2000年以前建造的小区约占2/3,60周岁以上老年人约占1/3,基础设施老旧、老龄化程度较高,是典型的老城区街道。 面对居民的多元化需求和社区服务供给的不足,如何创新优化专业服务供给模式?白鹤街道不断探索以党建为引领,将社区社会企业嵌入社区治理与发展路径,助力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 2023年6月,白鹤街道在全市成立首家居委会独资的社区社会企业。2023年12月,扩面至7家。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截至今年2月,辖区内社区社会企业已达9家。目前,白鹤街道是宁波市拥有社区社会企业数量最多的街道,并在全市率先实现了社区社会企业街域全覆盖。 2024年8月,白鹤街道还被确定为宁波市社区社会企业服务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的承担单位。街道制定了社区社会企业服务标准体系框架,着手从场地设施、运行管理、服务评价、财务审计等20个方面编制标准,其中运行管理将细化为基层党建、社区治理、公益反哺、市场运营、监督管理5个方面。 “社区社会企业在党建引领下,通过市场行为盘活社区资源,发挥最大社会价值。”白鹤街道党工委书记陈科达说,“这一模式让社区实现‘挣钱办事’,解决社区服务领域中市场不愿意、政府难兜底、社会组织做不好的问题。” ●盘活空间 让发展可持续 “每天放学,孩子由老师接到托管班辅导作业,价格比市场优惠,我们家长也省心很多。”新宁波人王珍的儿子正在黄鹂小学上二年级,从去年开始,孩子一放学就来到社区办的托管班学习。这个托管班由社区一处闲置空间改建,“业务”一年比一年火爆。 2023年6月,黄鹂社区成立社区社会企业——鄞州区黄鹂悦鸣生活服务有限公司。客堂间、樟树下、邻舍家、明州站、河埠头……走进鹂西走廊,可谓一步一景,每个空间都焕发着别样的生机。街道、社区协调铁路部门让渡黄鹂新村南侧铁路沿线空间使用权,由黄鹂悦鸣生活服务有限公司运营管理。目前,企业已招引4家社会组织、15家市场主体,盘活25处低效闲置空间,集成提供文化体验、课后托管等便民服务,直接惠及5000余户居民。 黄鹂悦鸣生活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义豪说,去年,社区社会企业利润近50万元,单课后托管这项服务一年就能为社区增收3万~4万元。这样的“自我造血”也为众筹建设的鹂西走廊日常维护、修缮等提供了资金保障。 社区社会企业参与盘活空间资源,帮助社区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白鹤街道全面梳理排摸社区内闲置、低效的存量空间资源情况,厘清性质和权属,因地制宜探索路径。 宁波鄞州区鹤安生活服务有限公司是镇安社区的一家社区社会企业,成立于 2023年12月,企业正着力打造“文景十一铺”项目,将盘活187平方米的空间区域,预计每年可创造营收9万元。 据介绍,“文景十一铺”以社区社会企业为运营主体,围绕居民需求重点对接老年助餐点、公益理发、便民维修等项目,并对入驻团队和项目比选筛核,确保为民服务的公心。负责人史亮说,镇安社区社会企业“文景十一铺”通过社区社会企业运营,畅通商业反哺公益的渠道,引导商业反哺公益,保证公益事业的可持续。 ●复合功能 为治理添活力 从解决居民既有需求,到创造居民需求场景,再到引领居民生活风尚,白鹤街道尝试复合使用现有阵地,针对本地社区特征,创新推出如旧物循环、暑托班、共富集市等居民生活场景。 紫鹃社区采取的是资源导向场景自营模式,结合社区资源和周边商户优势,推出“旧物换新”超市项目,所得收入捐赠慈善、投入社区服务。从去年4月到今年2月,社区盈利1.5万元。 超市内旧物既有周边居民家中闲置物捐赠,也有商户不再用于销售、但尚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捐赠,均在八成新以上、确保不存在传染病病原体。居民通过购物来表达爱心,对生活相对不宽裕、需要低价买入一些物品的人群。总之,这是一处既可获得爱心关照、又能奉献爱心的平台。 在白鹤街道的支持下,2023年,周宿渡社区社会企业——宁波鄞州区周宿渡好邻聚生活服务有限公司成立。2024年年中,该社区社会企业依托家园共享计划,推出家门口的暑期半日托,以“低偿+公益”和“托管+教育”的模式,每人每次收费30元。社区聘请专业团队运营暑托班,同时加上志愿力量,为孩子们带来丰富的课程。一个暑期下来,收获了不少家长的好评。短短40天时间,社区社会企业仅暑托班这个项目就有1.3万元盈利。 今年1月,王隘社区成立宁波鄞州区珥益生活服务有限公司,社区正在探索以社区社会企业为主体链接更多市场主体、社会组织,丰富社区新的党群服务中心阵地专业化服务场景,加强可持续保障。 ●跨界融合 为服务增效益 白鹤街道还不断探索社区社会企业跨界发展模式,加强社区社会企业与社区文化资源、人力资源等禀赋的链接,与高校、企业等合作开展技能培训、创业孵化等项目,以社区社会企业为引导,激发社区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 近日,日月星城社区社会企业推出“星邻惠民艺术课堂”项目,联合文化机构,面向居民开设吉他、声乐、空灵鼓等4大类14项涉及成人和儿童的半公益艺术课程,150平方米的社区艺术共享空间内,每周定时开展文化教学。居民仅需支付不到50元/次的课时费即可参与系统专业培训。该社区社会企业负责人朱苏芬介绍,在社区提供一般性、普惠性、托底性服务基础上,通过社区社会企业开展低偿服务,满足居民愿意消费来实现家门口多元化的服务需求。 “既能在家门口低价学才艺,又能为社区做贡献,这种模式我们双手点赞。”带着女儿参加吉他课的居民王女士表示。 贺丞社区的社区社会企业开发“非遗在贺丞”项目,以宁波鄞州区贺丞贺彩生活服务有限公司为平台,通过与宁波老字号协会、非遗传承人深度合作,构建起非遗文化传承与社区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项目立足社区实际,开展多元化的非遗传承实践,如开设非遗研学课程,将传统文化融入劳动教育,拓展学生实践能力;依托社区零工驿站开设非遗技艺培训班,为居民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开辟灵活就业新渠道;结合传统节庆、时令,举办非遗共富集市,打造集文化体验、技艺展示、产品销售于一体的社区文化品牌,让传统节日焕发新活力,为社区注入浓厚的文化氛围。这一创新实践,不仅实现了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更探索出一条社区治理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公益反哺 绘民生新图景 在社区社会企业运营过程中,保持公益性是不变的原则。白鹤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周鹏说,要发挥社区社会企业市场主体优势,以市场运作实现社区“自我造血”,以公益反哺,预计年均总利润超100万元。 前不久,丹凤社区的BELIKE咖啡馆已经开始为社区居民开办免费的公益烘焙班,居民们反响热烈,纷纷点赞。 “社区社会企业引入BELIKE咖啡馆,该咖啡馆主理人前期投入20余万元更新场地。”丹凤社区党委书记徐挺介绍,为了进一步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社区社会企业与商家还签订了一份公益反哺清单,这份清单详细列出了商家将如何以实际行动回馈社区居民,例如:社区居民享受正价商品常年9.3折;每年为社区开展免费的公益烘焙班6次;每年通过社区走访为独居老人、特殊家庭提供生日蛋糕和节气糕点500份等。 这是白鹤街道探索的全环节公益保障机制,项目引进前由社区社会企业与市场主体签订公益承诺,运营中共同承担成本,盈利后反哺社区,提升社区公益服务质效。 周宿渡社区社会企业就用暑托班的盈利,对社区的无物业小区宋家巷进行了公共设施维修养护,整个小区的灭火器进行了更新,小区绿化进行了修剪。不仅让辖区居民提升了幸福感,而且让社区实现了“自我造血”。 孔雀社区的社区社会企业,更是为社区进行能耗的分担。孔雀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通过社区社会企业链接了6个不同类型的专业化服务项目,延伸非工作时间党群服务中心的服务,共同承担水电能耗,节约人工成本100余万元。孔雀社区党委书记石蓉表示,“社区创新构建‘社区主导+专业运作’的协同治理模式,降本增效,形成‘社区统筹协调、专业机构精准服务、居民全程参与’的治理新格局”。黄鹂社区社会企业投入一部分所得利润,将200平方米闲置空间打造为“家门口聊聊馆”,每月平均服务老人1000余人次。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