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15分钟:小变化里的大文章
东吴镇中心小学学生在“课间15分钟”玩地面游戏。
今年春季开学前夕,浙江省教育厅发布指导意见,鼓励各地各校将课间活动时间由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保障学生的综合体育活动时间。这在全省各地引发强烈反响。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课间活动是非常宝贵的放松时刻。延长课间活动时间,值得期待;怎么延长,值得探索。
鄞州已有学校试行“课间15分钟”
新学期伊始,鄞州已有学校开始试行“课间15分钟”。
东湖小学便是其中之一。这几天,下课铃声响起后,东湖小学校园比以往更加热闹。有的同学独自走出教室,呼吸新鲜空气,有的和小伙伴一起来到操场散步、跳绳或打篮球,校园内传来阵阵欢声笑语。
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金妍告诉记者,本学期,学校对全校学生作息时间进行优化,课间活动时间由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受到同学们的欢迎。
“课间活动时间变长了,在校的日子,我们每天能下来打篮球。”501班学生陈泽铭高兴地说。
金妍表示,原先10分钟的课间活动时间,孩子们只能上个卫生间、喝口水,可能没有多余的玩耍时间。现在,他们可以利用15分钟时间走出教室、走到操场,来到阳光下活动。
除了城区学校,在鄞州,已有乡镇学校开始试点。
从去年秋季学期开始,东吴镇中心小学就尝试了“课间15分钟”。
在该校课间活动时间,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棋类对弈,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如踢足球、跳皮筋、踢毽子、打陀螺等,给身体来一场放松游戏。
“实行课间15分钟后,课间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该校德育导师表示。
多出来的5分钟去哪“借”
新制度的推行,关键在落地。
记者注意到,学校和家长普遍关心:“课间10分钟”延长至“课间15分钟”,多出来的5分钟去哪“借”?延长课间活动时间,对上下学及其他课程是否有影响?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大多数学校是在保障上下学时间不变的前提下优化作息时间,从而让课间活动时间延长。
比如,早自习后的第一节课提前5分钟;午餐、午间休息或午间活动时间原本比较长,缩短一点;对下午的整理课时间略作调整……每所学校的情况和调整方式略有不同,但大致是从这几个环节节约时间。
“我们学校规模较小,学生在教室里吃午餐,我们就向中午‘要’了一点时间。另外,学校将第一节课的上课时间提前了5分钟。”金妍说。
东吴镇中心小学一天有4个“课间15分钟”。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多出来的5分钟,是在学生上午到校、午休时间保持不变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学生放学接送、课后托管服务时间进行调整,对放学不会产生影响。
其实,课间活动时间延长到15分钟,浙江并非第一个“吃螃蟹”,北京、江苏、湖南、福建等地早已试行。近些年,关于5分钟“微改革”的风潮已席卷全国教育系统。
最早尝试把课间活动时间延长的城市是北京,是从大课间时间着手。而为了增加5分钟,湖南有的小学大胆打破“40分钟一节课”的传统模式,利用下午时间探索长短课,学生上下学和午休时间总体保持不变,巧妙“盘活”课程时长。
这些好的做法,也值得鄞州学校借鉴。
“课间15分钟”不只是时间延长
延长课间活动时间,不少鄞州家长表示赞成。
“延长课间活动时间是遵循教育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改革。”家住中河街道的林先生表示,适当的休息和调整能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更健康地成长。
他同时建议,“课间15分钟”不应是时间延长,更要丰富课间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注意安全管理,让孩子们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得到有效放松。
金妍表示,接下来,东湖小学将探索“一地多用”,拓展活动区域,丰富活动内容,并计划分年级段开展游戏活动,确保“课间15分钟”有秩序、有内容、更多彩。
随着课间活动时间变长、活动范围变广,东吴镇中心小学在推出“课间15分钟”后,进一步加强了校园安全和教学管理,比如,增加对校园设施检查的频次,加大课间值周教师、安保人员的巡查力度。同时,学校还借助主题班会、校园广播等形式,定期对学生宣讲课间安全知识,强化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在课堂管理方面,通过提前一分钟的准备铃声,提醒学生及时回到教室,调整状态投入学习。
为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区教育局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作业和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从作业管理、体质健康管理两方面推出系列改革措施,要求各校确保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个小时,同时提出试点“课间15分钟”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先行先试。
“鄞州也在积极响应,鼓励学校因校制宜,逐步推广‘课间15分钟’制度。”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负责人葛成军说。
课间虽短,却是窥见教育理念的一扇窗。“小课间”撬动的是育人新供给,体现的是五育并举“大文章”。课间短短5分钟的延长,实则是育人导向的变革。
期待鄞州有更多学校给足孩子们课间时光,让孩子们在课间真正走出教室、走进阳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