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96912-2/2025-00285 | ||
组配分类 | 重点工作 | 发布机构 | 区气象局 |
生成日期 | 2025-01-1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宁波市鄞州区气象局2024年工作总结 | ||
发布时间: 2025-01-15 15:28 信息来源: 区气象局 信息来源: 区气象局 | ||
|
||
2024年,鄞州区气象局在鄞州区委区政府和宁波市气象局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浙江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 (国发〔2022〕11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22〕30号)和《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甬政发[2023]33号)精神,狠抓任务落实,鄞州气象高质量发展进程成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一、今年工作成绩 (一)全力以赴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第一道防线作用更加凸显 始终把气象防灾减灾作为首要政治责任,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全力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完成元旦、春运、清明、五一、春耕春播、高考等重要时间节点的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做好台风“格美”“贝碧嘉”“普拉桑”,特别是台风“康妮”的气象服务工作。严格执行高级别预警信息叫应规则,针对暴雨预警信号和强对流天气开展预警叫应31次,做好“吹哨人”,站好“第一道岗”。建立直达基层的极端天气闭环应对机制,为水利局、住建等多个部门和区防雷重点单位浙政钉、微信群布设天机机器人。实现“天机”机器人全区所有镇(街道)、村(社区)防汛群演练全覆盖,利用机器人开展高级别预警信号叫应,相关信息被宁波市政务信息(要情)录用。为增加梅溪水库蓄水量,缓解大嵩片区旱情,在全市率先引进新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空气燃气炮,并开展燃气炮作业5次。全力做好佛教论坛人影作业保障工作。作为全市试点,完成下垫面气温观测设施建设。加大加密气象信息和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制作鄞州区公共气象服务白皮书。 (二)紧扣新质生产力脉搏,气象融合式发展成果更加丰硕 一是不断深化生态文明气象保障。积极推进生态气候品牌价值转化,鄞州四个区域被省、市气象部门和区政府联合认定为浙江首批中国天然氧吧体验地,并通过浙江天气微信、微博等省市级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提高了体验地文旅知名度。在区内二十多种特色农产品上增贴“中国天然氧吧”标志,以优质气候品质助推农产品增值创收。新增负氧离子监测站2个。搭建生物多样性候鸟感知系统,开展鸟类与气候的相关研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推动塘溪镇童夏家村申报气候康养乡村。 二是深化农业气象服务赋能乡村振兴。多次调研农业龙头企业,了解农业生产实际需求。建成气象为农服务微网,将10余家农业龙头企业信息录入微网,可在鄞州气象微信公众号上实时显示。新建2块气象信息显示屏,帮助“靠天吃饭”企业安装“晴雨表”。深化西甜瓜气象服务,开展新一轮的西甜瓜农业气象观测试验和旱稻试验,制定甜瓜农业气象观测规范,打造行业标准。开展制种水稻全生育期气象服务,不断完善种业种植区气象站点布局,以“有数据、有平台、有用户、有服务”的标准为水稻制种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开展低温雨雪冰冻、春耕春播、强对流天气农业气象服务及寒潮后灾情调查,向农业大户发送17条农业气象专业服务短信,受众1.6万多人次。积极开展“气象×金融”,联合区金融服务中心召开金融气象服务融合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全市首笔农业气候贷在鄞州落地,年内落地两笔农业气候贷共100万。 三是精细保障赛事助力文旅发展。为全国皮艇球锦标赛、全国龙骨船赛、APCC亚太皮艇球俱乐部锦标赛、OP级帆船冠军赛、全国中学生帆船锦标赛、WTA500宁波网球公开赛等6项重大体育赛事提供精细化、递进式气象保障工作。制作帆船赛、网球赛等重大体育赛事气象服务网页,做到“一场一策”“一项一策”,气象信息直达赛场,努力将气象预报做到“百米级、分钟级”。精准护航咸祥航空飞行营地两场盛世——“海上星辰”音乐节和浙江省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助力低空经济发展。 四是拓宽渠道丰富气象科普宣传形式。结合323世界气象日和512防灾减灾日等重要节,组织开展系列科普活动。气象知识进校园、进社区8次。2人被相关学校聘为科学副校长并讲授气象课程6次,多人次在浙江省、宁波市科普讲解大赛和宁波市科普讲解员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对接宁波市行知实验小学、首南一小、东钱湖镇中心小学,积极培育省级及以上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积极拓展融入式科普服务,在姜山人大助力站平台融入气象科普元素,实时显示气象数据和气象科普知识,提升公众气象科学素养。 (三)加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气象发展新引擎动力更加强劲 宁波(鄞州)气象科技馆改造提升工程已进入全面施工阶段,预计年底前完工。打造气象科技馆形象IP,开展文创产品设计,鄞气侠・云宝IP形象版权申请获批。X波段雷达站已建成,正式投入使用。完成局大院大门围栏以及院内基础设施维修改造。 认真落实区气象高质量发展任务清单2024年的各项任务,加强项目储备,谋深谋细气象台改造工程。 (四)深化法治政府构建,综合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 气象高质量发展氛围进一步化化。各级领导更加重视气象工作。年内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共检查指导气象工作7次,有力地推动了鄞州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成立鄞州区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并召开首次会议。区政协将主席会议视察气象工作纳入2025工作思路。 依法加强防雷安全监管。组织防雷重点单位开展岁末年初防雷安全隐患自查,排查安全隐患;联合应急、公安、住建、市场监督管理等多个部门对辖区内易燃易爆危化企业开展跨部门双随机抽查,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对全区80余家防雷重点单位开展防雷安全技术培训,对区重点旅游景区开展防雷科普宣传。对高新区多个防雷检测机构开展监管检查,开展防雷检测质量考核,进一步规范防雷检测市场。 落实依法审批各项要求。始终将法治精神贯穿于审批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气象窗口共办件所有受理事项均在承诺期限内办结,办结率达到100%。聚焦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险公司依据气象灾害证明为受灾农户进行理赔。行政审批增值服务保障省级重点工程,按进度分阶段为该公司进行雷电防护装置检测,为企业开启全生命周期气象预警服务。持续做好“好差评”管理工作,气象政务服务主动评价率90%以上,好评率100%,无差评和投诉。 (五)促进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党纪学习教育不断走深向实 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入学习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1人在“读经典、学原著、荐好书”全市气象部门讲书大赛中获第二名,1人获评宁波市气象部门优秀共产党员。“彩虹桥”党建品牌阵地成功入选区委组织部发布的“鄞领力图谱”。推动气象干部融入地方干部培训和交流体系,1人参加区委组织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层层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制定《中共宁波市鄞州区气象局党组领导班子、党组书记和党组成员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2024年度任务安排》,切实做到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与气象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全员签订宁波市气象部门拒绝酒驾醉驾承诺书。 二、明年工作思路 (一)立足天气气候异常,全力以赴守好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全力做好台风、暴雨等重大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努力提高预报准确率和预警提前量。全面落实“预报预警为令”,进一步融入防汛防台“1833”联合指挥体系,优化递进式预报服务流程。深化面向党委政府的重大灾害性天气“叫应”和决策服务。进一步健全高级别预警叫应机制和流程,完善基层气象灾害防范应对闭环机制。 (二)落实《纲要》精神,积极推动鄞州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认真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 (国发〔2022〕11号)和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落实好《鄞州区气象“十四五”规划》和《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要求的各项重点任务,确保鄞州区气象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清单(2023-2025年)按期完成。 (三)坚持项目为王,全力推进重大项目立项实施 认真落实市、区政府建设“天机网”的部署要求,拟通过鄞州气象监测站全覆盖工程(天机网工程),实现村(社区)气象站全覆盖,全面提升气象监测预警能力。同时,充分利用新建成的宁波(鄞州)气象科技馆,深化科普品牌建设,开创鄞州气象科普工作新局面。坚持系统全面、突出重点、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总要求,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全力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 (四)坚持创新驱动,深化重点领域气象赋能 聚焦交通、水利、农业、生态、低空经济等核心领域,促进气象技术与鄞州优势产业、新兴领域及特色行业深度融合。拓展加强与金融、保险部门等合作,探索“气象×金融”融合创新模式,充分发挥气象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为准则,优化赛事气象服务保障,构建全面的重大活动(赛事)服务框架,实现服务流程、方式、产品及渠道的标准化。继续强化“中国天然氧吧”品牌影响力,助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五)持续深化改革,扎实推进气象法治建设 持续深化气象安全数字化监管,构建防雷安全监管“查、整、消”长效机制,加强防雷检测活动溯源管理,切实提升社会监管效能。强化部门间协同合作,开展部门联合执法。继续推进“大综合一体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擦亮气象“双普”金字招牌,争创浙江省法治教育基地。 (六)坚持党建引领,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强化党业融合,激发党员在业务服务一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持续深化“彩虹桥”党建品牌提升品牌影响力。按要求推进“争先进、强攻坚、当模范”作风效能建设专项行动。用好用足上级各类人才政策,持续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人才在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中的保障作用。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