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社会监督>审计结果
关于2023年度鄞州区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24-08-27 信息来源: 区审计局 信息来源:

区审计局局长  蔡洲

(2024年7月31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区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2023年度鄞州区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全区各级单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区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的各项决议,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大力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扎实推进“七创争先”行动,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高质量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首善之区。

——坚持加力提效,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稳进提质政策,着力推动经济企稳回升。聚焦减负纾困,推进减负降本稳企纾困33条举措落实落地,加快产业扶持政策资金支出速度,共计兑现17.44亿元。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设立总规模为5000万的市场主体贴息专项资金,为2219户中小企业提供62.46亿元融资担保服务。提振消费信心,全年发放消费券资金7900万元。

——增进民生福祉,集中财力保障重点支出。推进民生福祉共享,全年民生支出16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7%,助力鄞州连续五次上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实施百万家庭奔富三年行动计划,入选浙江省2023年第一批“百万家庭奔富行动”培育县创建名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年争取专项债32亿元,用于市政建设、保障性安居、交通设施等28个项目。

——致力改革攻坚,持续提升财政管理效能。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推动确定新一轮区与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将镇(街道)预算单位纳入“智慧财政”系统。深化预算绩效改革,实现四本预算所有支出以及部门整体支出的预算绩效管理全覆盖。2023年度,纳入预算绩效目标和跟踪管理的项目覆盖98个部门和镇(街道),涉及预算总额370.04亿元。

——树牢政治意识,增强审计监督治理能力。将政治引领贯穿审计工作全过程,服务保障区委审计委员会职责履行,2023年相关考核名列前茅。围绕中心工作,坚持审计“项目为王”,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共完成审计项目33个,促进资金规范2.29亿元,完善制度30项,审计专报、风险提示等被上级领导批示40篇次。强化审计整改力度,制定《关于建立鄞州区人大财经监督与审计监督贯通协同工作机制的意见》,常态化开展整改联合督查,1个整改案例入选“七张问题清单”省分清单典型案例。

一、预算法贯彻实施和财政管理审计情况

(一)区本级政府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审计情况。重点对区本级政府预算编制、涉企惠民支出管理等情况进行了审计。鄞州区级决算草案表明,2023年度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8.8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1.02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78亿元,转移性收入200.49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46.01亿元;社会保险基金收入27.55亿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29.43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0.73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36亿元。审计结果表明,2023年度鄞州区有效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增收基础,强化财政保障,深化绩效管理,切实防范风险。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财政资金统筹盘活不够到位。截至2023年底,鄞州区财政专户账套中挂账2年以上的存量资金6972.74万元,未统筹盘活;6个部门、4个镇街应缴未缴财政款11223.34万元。

2.食品应急储备发放补助不够合理。区商务局与3家企业签订代为储备协议,但实际审查发现承储企业存在以无实际所有权的冻猪肉获取储备补助、部分月份冻猪肉承储数量不足等问题,涉及多发补助199万元。

(二)部门预算执行和镇财政决算审计情况。2023年下半年以来,重点对5个部门、2个镇财政财务管理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结果表明,各部门、镇重视财政财务管理工作,预算执行情况总体比较规范。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2家单位预算管理不够规范。截至2022年底,区大数据中心基本支出等结余资金36.46万元,区科技局历年结余资金1149.37万元,均未纳入预算管理。

2.3个部门补助资金未及时上缴区财政。2021年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拨付东柳街道办事处义务兵家庭优待金补助3.45万元,由于被补助对象已不符合补助条件,截至2024年1月资金仍沉淀在东柳街道办事处,未及时上缴区财政;2020—2022年区残联因打款失败以及资金结余等原因产生的补助资金159.95万元,未及时上缴区财政;截至2023年8月底,区科技局两笔下拨补助资金30.61万元因项目验收未通过等原因被退回至区科技局,已超过1年,未及时上缴区财政。

二、民生保障和重大政策措施落实审计情况

(一)区2020—2022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实施专项审计调查情况。重点调查了区住建局和宁波市鄞州区宁南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南公司)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实施、工程建设管理、建设资金使用及项目后续管理等情况。审计结果表明,2020—2022年全区实际共改造城镇老旧小区94个,改造建筑面积740.18万平方米,超额完成了宁波市下达改造任务。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业主出资款未及时划转至项目实施主体。2022年11月,华茂教师公寓改造项目业主单位按约定支付钟公庙街道办事处改造项目第一期资金款46.02万元,但截至2023年6月底,该笔资金仍滞留在钟公庙街道办事处,尚未将资金划转至项目实施主体宁南公司。

2.工程维修不及时。项目实施主体宁南公司日常维修不够及时,如史家巷小区改造项目存在部分屋面漏水、平台积水等情况,南裕一村改造项目和东兴小区改造项目中也存在单元门禁系统经常性失灵等问题。

(二)区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专项审计调查情况。重点对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全区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审计结果表明,全区全面贯彻执行“三医联动”改革相关政策,医疗卫生改革提升明显。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基层医疗机构物业服务采购不够规范。11个基层医疗机构物业服务招标项目评审因素设置不够合理,且实际项目经理与投标文件拟派人员不符。如:在人员配置项目经理素质要求方面,将与项目采购需求关联度不高的从业人员技术职称及认证、相关工作荣誉等设置为评审标准,而实际在岗的项目经理均非中标单位投标文件拟派项目经理,且素质未达到招标文件要求。

2.同一耗材因采购规模不同议价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全区尚未形成议价“跟单”机制,同一耗材因采购规模不同议价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如:2022年,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医共体通过带量议价采购某消毒液,单价为290元/瓶,而另一基层公立医院通过省药械和医用耗材招采管理平台采购,单价为480元/瓶,高于议标价格。

(三)区“8+4”政策体系重点任务(先进制造业要素保障)专项审计调查情况。重点对2023年1月至2023年9月鄞州区“8+4”政策体系重点任务(先进制造业要素保障)推进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审计结果表明,全区不断出台制度规划,强化专项扶持政策,取得一定成效。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多发补助资金1.22万元。2023年3月,区经信局在企业实际付款未达到60%的情况下,按照发票金额全额计算技改补助,导致多补1.22万元。

2.区级配套人才补助2.50万元未发放。2022年10月,宁波市人社局发放2022年宁波市领军拔尖人才第一层次人才资助经费2.50万元,区级应同步1:1发放配套补助,但截至2023年11月,未见区人社局发放该区级配套资金。

(四)区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战略举措落实情况专项审计调查情况。重点调查了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全区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战略举措落实情况。审计结果表明,全区消费券发放范围广泛,激发了多元消费潜能,数字生活新服务发展良好。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部分“阳光厨房”运行监管不够到位。截至2023年8月15日,抽查发现32家商户阳光厨房视频异常,监控停用,区市场监管局监管薄弱。

2.消费券结余资金未及时上缴。截至2023年8月24日,区文广旅体局未将2022年消费券结余资金102.28万元及时上缴财政。

(五)区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专项审计调查情况。重点调查了首南和姜山片区全域整治工程实施、拆迁项目推进、资金筹集使用以及首南片区历史成本核算情况。审计结果表明,全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全域整治相关政策,系统推进全域整治工作,积极推动首南片区试点工作。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贷款资金使用不符合合同约定用途。2023年4月宁波市鄞工首开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鄞工首开公司)将3亿元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贷款资金直接拨付鄞工集团,存放于账面未使用。

2.少收利息77.69万元。鄞工首开公司农业银行贷款资金19600万元到账后,未签订协定存款协议,少收利息77.69万元。

三、国有资产资源审计情况

(一)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情况专项审计调查情况。重点调查了区国资中心及鄞城集团等9家集团公司的国有资产管理、分配和使用情况以及低效闲置资产的盘活情况。审计结果表明,全区推进国有企业稳定发展,促进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2处房产土地出租管理不规范。文旅集团下属梅湖农场未经评估将部分土地委托第三方管理,涉及685亩农田和180亩池塘;文旅集团下属宁波梅湖实业有限公司委托评估公司对梅湖农场鄞县大道北侧73亩农用地进行评估,评估年租金6.57万元,但未涉地面房屋建筑物,导致资产价值低估。

2.2家集团公司委托代管协议未签订。鄞工集团等2家集团公司委托潘火街道办事处等3家行政单位代管下属4家企业,未签订委托代管协议。

3.2处存量资产盘活力度不足。位于百丈东路97-107号的原水电物资大楼第四层至第七层共四层房屋,产权人涉及鄞通集团、鄞开集团、湾区集团、东钱湖管理处等4家单位,管理分散,且至2023年6月处于空置状态;鄞开集团及鄞城集团受让的宁丰铭庭等6个安置房小区地下停车位合计3313个,涉及受让资金12419.7万元,至2023年6月仍处于无收益状态。

(二)区国有集团公司经营情况专项审计调查情况。重点调查了鄞城集团等9家集团公司2020年至2022年重大经济事项管理、经营绩效以及风险管控等情况。审计结果表明,全区国有资本布局结构逐步优化,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国有企业资产总量稳步提升。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5家集团资产管理不到位。鄞城集团下属企业未将2022年度大海大厦26层租金减免至实际承租户,涉及8户17万元;鄞金集团下属企业未及时收取财富管理总部南区委托运营方房产租金及滞纳金共计153.87万元;东投集团下属企业在2处已征收厂房租赁到期后,未及时协商签订新的租赁合同,也未见收取租金,涉及金额169.50万元;文旅集团下属企业未及时向承租户收取租金以及延迟缴纳租金的滞纳金共计11.09万元;湾区集团下属企业未及时收取E/F地块苗圃土地租赁费用17.32万元。

2.资金绩效管理意识不强。2021年4月9日湾区集团成功发行公司债券12.9亿元(扣除承销费用实得12.83亿元),债券资金应于4月15日全额到账,但因办理银行账户开户晚,10.56亿元实际于4月20日划入,2.27亿元于4月29日划入,存在利息损失35.91万元。

(三)咸祥镇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情况。结合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对咸祥镇开展了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审计结果表明,咸祥镇能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优化自然资源管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耕地资源保护属地监管不力。咸祥镇2处永久基本农田因偷倒建筑垃圾、堆放建筑渣土被侵占,涉及面积318平方米。

2.未及时督促企业申(换)领排水证。咸祥镇2家企业已纳入城镇排水设施覆盖范围并向排水管网排水,咸祥镇却未及时督促其按规定申领排水许可证或到期后督促其换领新排水许可证。

3.矿山治理工程履约保证金管理不到位。咸祥镇杨空岙采石场废弃矿山生态(地质)环境工程150万元银行保函2020年已过期,咸祥镇未督促施工方及时续开新保函。

四、重大工程项目审计情况

持续加强对全区重大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完成1个重大工程竣工决算审计、3个工程项目预算执行审计和2个建设类专项审计调查,同时,结合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加大对重大工程项目的审计监督。审计结果表明,相关工程项目管理进一步规范,重大政府投资项目有序推进。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工程资料审核不严。横溪镇中昇佳苑安置小区总承包施工单位将3枚设计试桩编入工程桩施工期间的打桩记录中,造成工程桩打桩记录不实,多计造价4.02万元;冲孔灌注桩综合单价定额套用不当以及部分打桩记录中的关键性数据存在明显错误,导致多计造价30.19万元。

(二)工程变更联系单管理不够规范。鄞州区金源路小学新建工程中原设计的普通教室护眼双管格栅灯实际已变更为LED教室灯,护眼专用灯变更为LED黑板灯。截至2023年9月底,上述变更尚未出具工程变更联系单,存在投资控制风险。

(三)对监理、施工企业履职监管不到位。5个建设项目不同程度存在人员和参建单位履职不到位现象。如:明楼卫生院总包单位项目经理多次未参加监理工地例会,平均到岗率为35.6%;五乡镇项隘馨园二期工程代建单位未按合同约定定期向建设单位报送工程进度、资金使用计划等完整资料,现场人员相关工作日志不完善。

五、清廉审计移送情况

围绕清廉鄞州建设,区审计局积极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加大对违纪违规行为查处力度,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发现并移送违纪违规问题线索19起,其中移送纪委14起,相关主管部门5起,已处理15人。上述违纪违法问题线索主要特点是:

(一)国有资产管理使用及处置问题共8起。主要表现为:违法占用林地、国有房产低价出租、新村建设资产权益流失、固定资产去向不明、违规买卖工抵房。

(二)民生领域违规违纪问题共3起。主要表现为:基层医疗机构物业服务采购招标条款倾向明显、基层菜市场私设“小金库”、国有房产疫情租金减免政策执行不到位。

六、加强财政管理监督的建议

(一)坚持发展为要,持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围绕“七创争先”“八大攻坚”,持续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集中财力办大事,强化重点领域保障,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增强经济发展动能。加强对镇街预算安排的审核把关力度,优化制度设计和资源配置,进一步盘活存量资金。持续强化国企改革和经营绩效,提升国企竞争力。用足用好政策工具,加强债务管理,深化乡债县管,有效防范风险。

(二)坚持过“紧日子”,持续提升财政管理绩效。优化支出结构,严格规范费用支出,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政府购买服务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真正把过“紧日子”要求落到实处。健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完善财政奖补政策,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兜牢“三保”底线,贯彻落实减税降费等惠企利民政策,助力现代化滨海大都市首善之区建设。

(三)坚持闭环管理,持续优化监督整改机制。贯彻落实区人大常委会工作要求,加大对公共资金使用、公共资源交易、重大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力度,健全问题整改闭环管理、审计整改联合督查和责任追究机制,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推动公共权力规范运行,坚持“治已病、防未病”,减少屡审屡犯现象。

本报告反映的是本次区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审计指出问题后,相关单位已经在积极落实整改。下一步,我们将在区委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下,持续跟踪督促整改到位,进一步加大审计整改联合督查力度,在11月份向区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整改情况。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我们将持续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自觉接受区人大的监督,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在“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征程中当先锋作示范,为我区高质量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首善之区贡献审计力量!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