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汽车零部件制造“新”势力 ③】追“新”驰骋黄金赛道

发布日期:2024-08-16 15:22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区经信局(转自鄞州日报)

走进宁波圣龙智能汽车系统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台台银灰色电子油泵走下生产线,整装待发。电子油泵是用于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的核心部件,为纯电动车动力系统的散热、润滑服务。“这些是我们开发的第三代电子油泵,相较于前两代产品,质量更稳定、成本更低。”圣龙五乡基地负责人王佐臣告诉记者。

依托在传统燃油车产品上的研发与产业化能力,圣龙在五乡镇布局开拓新能源汽车智能生产基地,主攻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总成和热管理系统。畅销的问界M7\M9、理想L系列都搭载使用圣龙生产的油泵,企业还收获了比亚迪、吉利等国内“顶流”车企订单。王佐臣表示,由于市场拓展情况良好,今年该基地的新能源产品占比还将有显著提升。

圣龙是鄞州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奋力追逐新“汽”象的缩影。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是鄞州传统优势产业,集聚度高、专业性强。当新风口来临,鄞企果断驶入“黄金赛道”。近年来,汽车产业链一度经历零部件短缺、运输受阻、价格竞争等冲击。面对市场的风云变幻,鄞企选择加大创新力度,抢占领先身位。

鄞州区汽车零部件国际商会会长、宁波普锐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朱红光对此深有感触。协会100多家会员企业中,几乎全部对接新能源汽车,并且各家企业研发能力也在持续提升。“对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成本PK’很厉害,但降价一定不是出路,我们更要苦练内功。”朱红光直言。

普锐明此前集中力量攻关研发一款新能源汽车涡盘零部件产品,光耐久测试就花费半年时间。为了提高创新效率,企业联手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借助AI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让单项实验时间从1个月缩短到5天,研发周期从6个月缩短到1个月。

研发按下“加速键”,让企业有底气同时接下几个新产品订单,现有的涡盘订单高达150万套。“企业正在发力产品迭代,力争综合利润提升20%左右。”普锐明研发中心总监孙鹏远说。

区别于传统汽车企业,新能源车企要求链上企业不仅要创新,还要争分夺秒。“新势力造车从立项到量产是18个月,我们全新产品从设计到量产需要8到10个月时间,如果是成熟产品改动,只需要4到6个月时间。”威晟汽车科技(宁波)有限公司研发负责人张炜说,“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速度。”

圣龙研制的第三代电子油泵,研发时加入通用化、平台化的设计理念,除了适配特定系列车型,还能通过适当改型匹配其他品牌新能源车型,实现柔性生产,快速响应订单。

以往企业需要根据新订单产品特性开发一条新产线,投入超过1000万元,通过“绑定”前端研发与后端智造开展创新,不断把产品平台化,让产线功能无缝衔接每一个订单。“平台化实现了多车型匹配,进一步降低采购和制造成本,产品竞争优势更加明显。”王佐臣说。

“研发创新并不是只推出新产品,也体现在降低成本上,包括制造成本、管理成本。”朱红光坚持将这一理念传递给协会企业,源于多年前的一次赴德国学习考察,朱红光回国后就带领企业投入数字化建设。

“8年前我开始琢磨,如何用数据去管理工厂、开发产品。”朱红光直言,“汽车行业对产品的追溯要求很高,当产品发生问题,用2天还是2分钟找到问题,对企业就是天壤之别。”凭借不断研发与智能制造,普锐明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小鹏、蔚来、理想、通用、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品牌。

为了快速满足市场增量,位于明州经济开发区的威晟汽车科技(宁波)有限公司,最近投用了一条全新的自动化产线,能实现年产60万套电子水泵,产品全部用于新能源汽车品牌。目前,企业每年都有新产品推出,生产的汽车零部件产品90%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

企业追新,迸发澎湃动力。鄞州区经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区汽车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18.6%。为了巩固提升产业集群优势,鄞州全面实施新型工业化“521”工程,其中包括巩固汽车零部件市场地位,做大做强新能源“三电”产业。下步,鄞州将围绕产业领域的自主创新需求,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先进应用技术转化,支持企业数智化转型,不断发展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