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汽车零部件制造“新”势力 ②】加“数”驶向“智高点”

发布日期:2024-08-16 15:19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区经信局(转自鄞州日报)

在宁波鄞州亚大汽车管件有限公司的质检车间,一位“医生”用机械臂抓起一根汽车空调管放入检验台,按下启动键,机械臂便绕着空调管上下挥舞。

短短30秒后,“医生”获取了14张照片。经过AI算法自动监测后,“医生”发送诊断指令:这根汽车空调管没有品质缺陷,可以进入下一道工序。

这位“医生”其实是“亚大汽车”投入数百万元,于2020年自主研制的大型一体化AI智能视觉检验装备。

“过去,都是靠工人肉眼判断,误检率高,现在有了智能装备加持,检验准确率接近100%。”公司总经理郑志军对企业数智赋能赞不绝口,“问题产品一个不漏被检测出来,倒逼我们从生产源头上把控产品质量,企业的竞争力明显提升。”

近年来,随着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竞争趋于白热化,对零部件制造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区经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聚焦汽车零部件产业中小企业的数智融合,推动企业提质降本增效,是鄞州发展新型工业化、提升制造业新质生产力水平的重要举措。

随着2022年鄞州列入全省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区,量大面广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纷纷行动,加“数”抢占“智高点”。截至目前,已有16家企业实施了国字号标准的数字化改造,其中“永林电子”“国创机车”“仁英精工”“普锐明”“科达精工”“通力电器”“天阁汽车”等7家企业被推选为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的数改样板。

“永林电子”生产的继电器产品主供北汽、广汽、大众等整车大客户。“每批次产品的生产信息和销售订单实时关联,是大厂非常重视的环节。”企业董事长王沪林说,“我们必须加快数字化改造,才能紧跟大厂步伐。”

如今,“永林电子”在每层车间都放置数字化液晶大屏,生产计划、达产进度及现场设备运行情况,通过柱状、块状、曲线等各种图示直观呈现;每条自动生产线上也都安装一体机,实现报工、点检、报警等异常响应一体化处置;每道工序使用的物料都通过扫码供给,为每一笔销售订单追溯提供数据信息。

区经信局通过问卷追踪调查发现,这16家企业通过数字化改造后,降本增效成果明显,其中产品不良率平均下降20%、单位产值成本下降1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17%,整体生产效益值平均提升约30%。

“一升一降”之间形成了全新的市场竞争力。今年上半年,全区汽车制造业完成新产品产值58.7亿元,同比增长13.7%。区经信局负责人表示:增长势头强劲的车企,无一例外聚焦数字化车间、智能化生产线以及研发数据库等建设,加速实现由制造迈向“智造”。

“普锐明”今年上半年营收逆势增长,同比增幅达到36%。董事长朱红光直言,很大原因在于数字工厂提升了产品品质、生产效率。“普锐明”持续数年投入2亿多元布局建设数字工厂。如今,企业400多名工人、200多套设备、400套模具、300多种产品,都有独属的二维码。“只需要扫一扫,就能清楚知道一台压铸机运行速度快1秒,一个月能省下3400元。”

“天阁汽车”拥有1500平方米的数字车间,依托研发团队,数字车间今年成功引入50台机器人,生产制造方式得以重塑。

紧扣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控制,开展数字化车间(工厂)建设,已成为鄞州汽配制造企业的心之所向。截至目前,已有“博格华纳”“中车电车”“普锐明”等11家企业建成市级数字化车间,“圣龙智能”“精成车业”拥有省级数字化车间。为加速推进产业集群式开展数字化改造,鄞州优化服务供给,特别出台《鄞州区汽零部件行业数字化转型诊断工作流程方案》, 目前,已完成了108家中小型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数字化诊断服务。精准把脉之后对症下药,精心遴选出17家服务商,依托“鄞州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聚焦政策解读、诊断测评、项目监管、评价验收等全过程服务,定向输出智能制造改造的供给服务。其中立足鄞州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赋能汽配行业轻量化改造项目,已列入工信部企业数字化改造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