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最新专题>打造鄞州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首善之区>建设实施方案执行情况信息
共富路上的“好管家”
——记走马塘村党支部书记汪红蕾
发布日期: 2024-07-02 16:52 信息来源: 姜山镇

“一个假期我们就迎来1万多名游客,乡村游活力十足。”说起今年“五一”假期,姜山镇走马塘村党支部书记汪红蕾的脸上挂满了笑容。

进入夏季,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旅游业态丰富的走马塘村游客如织,这里成了不少市民近郊游的心头好。

然而20年前,走马塘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如今,村貌发生了巨变,成为宁波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走马塘的蝶变,离不开党员干部的辛勤耕耘,汪红蕾就是其中一员。

老村新生

走马塘村地处鄞南,方圆不到2平方公里,有600多户人家。村里明清建筑遗迹尚存,河道纵横,民风淳朴,因为历史上出了76位进士,被称为“中国进士第一村”。

然而,过去一段时间里,村内比比皆是的明清建筑大多闲置,村内旅游配套设施不齐全,旅游业态也不丰富,空守着一方文化宝地,走马塘村的发展一度陷入“迷茫”。

“以前来走马塘,逛逛古村,拍拍荷花,没什么可歇脚的地方,游玩一两个小时就打道回府了。”说起走马塘的旅游往事,汪红蕾直言留不住客,村里除了有一家农家乐外,也没有其他文旅业态,部分村民赋闲在家。

2020年,汪红蕾就任村支书后,如何依托千年古村的优势,唤醒沉睡资源,将文化特色转变成生产力,让更多村民口袋鼓起来,就成了她和村干部们的首要任务。

在各级的支持下,汪红蕾带着村干部们,整合村内主要参观线路两旁部分村民的16处闲置房屋,作为培育新业态、扶持新项目的文旅基地,开启了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全新探索。

为提升村庄发展活力,汪红蕾和村干部们连轴转,和各部门对接,最终与6家投资运营商签订合作协议,引入民间资本4000余万元,推动稻田咖啡馆、稻田营地等9个项目开放运营。

2023年,在保护古村的基础上,村里开通了水上游船及中式婚礼项目,提升古村水上游线风貌。

如今,走马塘村迎来新生,去年,接待游客达55万人次。

“破圈”之旅

浙江知名古村不少,在时代变迁中,有的古村渐渐被遗落了,而走马塘村始终紧跟时代,文旅融合迭代升级,迎来了二次腾飞。

2022年6月,两名“95后”率先推出夏日限定“荷塘咖啡”,一经推出就火速出圈,每天都有游客慕名来打卡。

一个月引流超过2万人次,首月营业额高达11万元。之后,他们又推出了“荷塘小院”品牌,在主打咖啡饮品的基础上,新增了乌龙茶系列饮品。

“今年他们又开始捣鼓新花样,尝试定期开展文化市集。”汪红蕾说。

在汪红蕾看来,产业创新,是走马塘村“破圈”的关键之举。

“我们今年计划在这里打造一个文旅研学空间,建成后能给村里带来租金和分红。”汪红蕾指着一处闲置建筑说。

眼下,汪红蕾正和项目团队洽谈,推进家风文化研学实践教育营地项目,计划利用村里的闲置用房,打造进士楼、进士广场、家风文创馆、塘年旧街等功能区,形成新的研学业态。

为让“网红”变“长红”,汪红蕾和村干部们还在延伸农文旅产业链上动起了脑筋。他们请团队设计走马塘创意进士服,计划量产开展古村旅拍业务,同步创作走马塘廉政文化短剧,推动廉政文化研学体验项目落地。

“我们希望以文化赋能餐饮、研学等新业态,让走马塘文旅产业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汪红蕾说。

共富先富民

在汪红蕾看来,乡村振兴,最终要让村民富起来。在她和团队的努力下,一个个共富项目相继在走马塘落地。

“起初,我在自己家里少量做一点,偶尔发发朋友圈,或者委托村里的饭店帮忙推销一点。后来,没想到市场反响很好,收入可观。”陈梅军是土生土长的走马塘人,看着村子一天天热闹起来,游客越来越多,她决定在家门口创业。2022年10月开始,在汪红蕾和村干部的帮助下,陈梅军决定制作走马塘“进士糕”。

“一边看一边学,回家一遍遍尝试。”如今她制作的进士糕,成了走马塘村的网红产品,旺季每月能销售上千盒。她还在直播间当主播,创业故事上了央视中文国际频道。

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快,有裁缝技艺的陈丽军开设了荷蓝染坊,会做酸梅汤的董亚芬开设了酸梅汤铺,村民们凭自己的手艺在家门口当起了老板……一个个生动的共富故事在走马塘上演。

“让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这是我们的初心。”汪红蕾说,在村党支部的推动下,走马塘村通过共富基金,助力共富小院建设,以共富契约方式,构建特色资本业态与村民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激活村民闲置院落空间。

如今,村民通过志愿服务、自主创业、就业、房屋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到村庄经营中,在家门口实现高质量就业,2024年,走马塘村集体经营性收入预计将达80万元。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