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 织密织牢安全生产“防护网”

发布日期:2024-07-18 09:44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鄞州区应急管理局

安全生产是抓好一切工作的底线和保障。今年以来,潘火街道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坚持固本强基、提质强能,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在辖区街头巷尾、千家万户、企业园区织起一张“安全网”,有效防控重大安全风险,持续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实力潘火”“魅力潘火”建设保驾护航。

加大专项整治力度 推动安全生产标本兼治

“住在隔层,没有窗户,如果半夜发生火灾,根本来不及逃生。”“这种木板、塑料扣板简易分隔的隔层,一旦起火,在极短时间内就容易被烧穿。”“床暂时替你放在小区物业,30天之内可以取回,但不允许再放回店铺。”……在日前的一次专项整治中,检查人员在泗港小区沿街的一间狭小店铺内发现“蜗居”隔层,潘火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站长叶伟杰和检查人员苦口婆心地劝说店主。

沿街店铺违规住人是一个“反复整、整反复”的难题。一些经营者以经济压力大、店铺存在大量贵重物品、需要24小时管理等为由住在店内,甚至搭设炊具,给消防安全带来极大隐患。检查人员一方面劝导商家整改、下发整改通知书,另一方面通过社区网格员的日常走访,了解他们的难处,帮助他们解决找房、租房问题。

今年以来,潘火街道应消站联合派出所、综合行政执法、社区、物业和“特保”等单位,对辖区沿街店铺开展了两次共6天的集中整治,整治违规住人商铺82家,拆除床具78张,清退140人。其中,泗港小区沿街店铺住人顽疾已得到彻底整治。

“对于前期已排查整治的场所,我们会不定期地进行复查,严防隐患‘回潮’。”叶伟杰说。

坚持问题导向,潘火街道持续加大力度推进各类专项检查。今年以来,已常态化开展“拆窗破网”、“六类”企业、“九小场所”、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等多项整治行动,累计拆除防盗窗808扇,排查“六类”企业72家次、“九小场所”4300家次,处置电动自行车违停、充电事件271起。每当春节、“五一”国际劳动节等重要节假日来临前,街道主要领导分别带队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场所开展节前安全生产检查。

海璟园社区拥有电动自行车2800余辆,且保有量呈上升趋势。为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社区和谐,社区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风险防控行动,在推动居民楼架空层和沿街商铺电动自行车合规停放管理的同时,优化社区整体环境。

优化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与充电设施,推广电动自行车充电保护器;在居民楼架空层安装U型护栏,从源头规范架空层电动自行车停放;邀请居民参与设计停车充电区的布局和美化方案;举办“电动自行车安全日”“绿色出行节”等主题活动……以专项整治为抓手,海璟园社区探索富有质效的电动自行车管理工作机制,有效回应、解决居民的新期待和新要求。

“现在小区电动自行车停放更整齐、充电更安全了,环境也更好了!”海璟园社区颐璟园一期居民说。

潘火街道充分发挥安消委办、食安办、防指办的统筹协调、指导服务作用,搭建多方协作共治平台,齐抓共管,织密大安全防护网,通过聚焦执法办案,倒逼落实主体责任。数据显示,潘火街道上半年办理安全生产案件7件,办理消防普通案件2件、简易消防案件268件。

筑牢平安“生命线”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坚固基石与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保障。潘火街道辖区内有3000多家工商贸企业、1400多家沿街店铺,人口密集、企业类型复杂多样。

“在日常检查、培训过程中,我们注重帮助企业提升安全管理的规范化,指导企业按照产业特点建立监管长效机制。”潘火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陈基说,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才能保障小微园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升企业产业竞争力,促进社会稳定。

图为潘火街道“安全生产月”活动现场。

走进中创科技园,简约、明快的建筑风格与园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导向十分吻合。园区占地60亩,共有9幢楼,配套建设公寓楼、食堂、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现有入驻企业31家,涉及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检测检验、能源与环保等高新技术领域。

园区开园至今已有十几年,部分企业入驻时间早,其前期装修已不符合如今的应急疏散要求,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安全是发展的底线,在潘火街道应消站等部门的指导下,园区决心进行彻底整改。

牵一发而动全身。整改需要费用与时间,企业面临生产交期的压力,园区负责人多次拜访企业负责人,宣传相关管理要求,解剖事故案例,并对部分整改投入资金协助落实。

除了改造费用,园区还为整改配备人员,对入驻企业5S管理、园区义务消防队设立、消防设施设备及应急疏散标识设置、交通划线进行完善;对小微园区新能源汽车停放点、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停放区等进行规范化整改。

小微园区(厂中厂)安全管理规范化创建以来,潘火街道有两个小微企业园获评小微园区(厂中厂)安全管理规范化建设市级试点,并达到“示范”等级,中创科技园是其中之一。

落实安全生产工作,功在日常。根据入驻企业的类型特点,中创科技园与入驻企业协调定岗或兼岗配置有经验的安全管理人员,定期上门开展辅导、排查等工作。园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与潘火街道应消站工作人员共同指导入驻的31家企业建立安全生产台账。

“企业遇到困难,我们就向区应急管理局、街道应消站寻求专业指导,为园区企业开展安全管理规范化工作奠定基础。”中创科技园负责人朱枫说。

狠抓隐患治理,完善闭环管理。上半年,潘火街道开展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439家次,督促268家工业企业自查,整改隐患3241条,常普常新达到100%。

夯实平安队伍力量释放应急管理新动能

企业如何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火灾初期如何扑救?应急疏散逃生演练怎么组织?……近日,潘火街道对辖区内300余家企业进行年度企业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培训,390名企业负责人和安管员参加培训,来自应急管理、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与安全技术企业的负责人带来了满满干货。这是潘火街道每年开展的线下培训课。

安全文化,是有效预防事故的利器。企业负责人、安全员和一线员工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直接关联人,他们离安全隐患最近,如果他们能成为隐患排查的主力军,企业安全就多一份保障。

“安全事故的原因往往是本可避免的疏忽,比如企业负责人不重视、作业人员违规操作等。”叶伟杰说,“安全生产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做到‘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

潘火街道筑牢安全生产防线,督促企业落实好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年初,潘火街道组织辖区32家重点企业开展多形式、多角度的“开工第一课”培训活动,学习节后复工复产安全隐患排查要点,分析企业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参训人员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参加了消防器材使用、紧急疏散逃生等实战演练。

这是潘火街道扩大安全生产“朋友圈”的举措之一。今年以来,潘火街道全力打造高素质的安全生产“三支队伍”。探索引入应急消防第三方服务机构,壮大安全生产监管力量;注册安全工程师联盟、汽车4S大道安全互助小组、“应急+救援”基层宣传主阵地等工作正在统筹推进中。

依托鄞州区蓝天救援队的驻地优势和专业能力,潘火街道综合应急体验馆自开馆以来,广泛开展群众性应急安全文化活动,成为街道推广科普应急自救互救知识、提升群众紧急避险逃生技能的重要阵地。

潘火街道综合应急体验馆设有主题规划展示区、居家安全学习区、公共安全学习区、生产安全学习区和安全岛展示区,参观的居民不仅可学习居家、出行时可能遇到的相关安全知识,现场还有安全带碰撞体验、触电体验、结绳缓降逃生实训等多个危险模拟装置,让参观者在“沉浸式”体验中提高安全技能。

今年以来,街道应消站联合蓝天救援队举办应急体验馆参观活动48场次,参观人数达2520人次。

借智借力,补短板,强弱项,防风险,共同夯实安全底座。为了进一步提升辖区的食品安全治理水平,街道已引入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进行食品安全督导检查,现已完成250多次检查任务。

“第三方机构协助街道工作人员和网格员进行食品安全培训,解决了监管队伍专业性不强问题,也推动了网格员监管能力的不断提高。”潘火街道食品安全专管员徐柯说。合作不仅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提供了有益补充,还逐步构建了全面风险监控体系,为辖区的食品安全精准监管和靶向执法提供了基础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