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涂亮幸福城市的美好底色
——鄞州创建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县综述
发布时间: 2024-06-27 10:11 信息来源: 区文广旅游体育局 信息来源:

丰盈而充满生动的细节,像花朵怒放的每一天,是当下鄞州公共文化润泽生活的瑰丽图景。

日前,随着鄞州区获评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县文件的正式下发,作为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鄞州,将继续走在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提质升级,创新实践,谱写民生幸福新篇章。

在新一轮进发之际,让我们回顾创建之路的经验成果,欣赏不断更新的风貌,倾听让内心充实的声音。

完善设施

呈现公共文化空间全新打开方式

在鄞州人的生活里,有四季有阳光,有人间烟火气,更有数不尽的诗与远方。

遍布城乡各处的“堇书房”系列、由旧毛巾厂蝶变而来的青年创意社区——带梦胡同、建在咸鲜扑面的横山码头边上的鲜2°生活馆、绽放在都市森林里的艺术之花——汇港美术馆、以咖啡节等爆棚人气火出圈的集盒·青年国度等,它们散布于都市街巷、楼宇商圈、城乡社区、公园绿地,以不拘一格的姿态和独具风格的美学特色,呈现公共文化空间全新打开方式。

作为全国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鄞州拥有“中国博物馆文化之乡”“中国海丝文化之乡”“中国书法之乡”等文化金名片。近年来,我区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为重点,多措并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县创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

我区全面构筑覆盖城乡的文化设施网络,打通基层文化供给“内循环”系统。区级层面,构建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非遗馆、美术馆“五大馆群”为中心的标志性文化设施;镇级层面,建成8个集“多功能文化中心、现代化影剧院、休闲式人文公园、特色性文化广场、多功能室内球馆”于一体的镇级多功能文体中心,21家镇(街道)文化站均达到一级文化站标准,特级文化站比例超过50%;村(社区)层面,建成178个农村文化礼堂,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总建筑面积达7万平方米。社区文化家园实现综合宣传窗、综合文化室、综合室外活动场地、综合体育健身路径的“四综合”配套。

随着“书香鄞州”建设的推进,我区基本建成以区图书馆为总馆,以镇(街道)、村(社区)分馆为纽带,汽车图书馆、图书流动点、堇书房、堇书亭、堇书吧等为补充的,覆盖全区、统一布局、多级联动、功能完善、资源共享、管理规范的公共图书馆城乡服务一体化体系,目前在全区范围共建有分馆503家。

同时,全区21个综合文化站参加省第七次乡镇综合文化站定级工作,11个综合文化站获评特级站,10个综合文化站获评一级站,并形成1家总馆+30家分馆的总分馆服务体系,实现全区公共文化场馆和公共文化活动互联互通。

我区还启动实施了“十百千”工程,即建设10个示范性新型文化空间、100个新型城乡文化空间、1000个嵌入式文化空间,重点做好列入区民生实事工程的15个城市书房和500个文体新空间建设,并以艺术点亮村社为抓手,打造一批“共享花园”“楼道书吧”“共享客厅”等小而美的文化空间。

目前,我区新型文化空间覆盖率100%,全省排名第一位,天童老街、韩岭老街、带梦胡同、十方·东进社、文青社等一批艺术街区成为新网红。其中爱越吧成功获得浙江省“艺术乡建”典型案例称号;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带梦胡同分别获“2023浙江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最佳示范空间和最佳体验空间;鄞州非遗馆上榜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公布的“2023年度最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创新案例类)”;宁波粮食文化陈列馆入选2024年浙江省第一批乡村博物馆名单。

惠民服务

构筑鄞州四季特色人文风景

韩岭老街的国潮系列燃爆市民与游客的休闲时光;阪急的主中庭,新潮小众的艺术展示区,让消费者转角遇见新锐艺术;姜山镇西林书院的稻田音乐节等活动,在乡村的稻田之间,崛起文化传播的新生力量。

在鄞州,随着“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的打造和“文艺赋美”活动的开展,让群众便捷享受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构筑起鄞州四季特色人文风景。

在推进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县的创建中,我区构筑了以“天天演”为主体,城乡演出院线为载体的演出服务供给体系,创建以来共开展“天天演”活动678场;构筑了以“艺起来”为代表的艺术培训供给体系,每年组织文艺培训课4000多节,培训20余万人次;构筑了以“阅起来”为代表的阅读服务供给体系,全民综合阅读率达到93.6%,“书香鄞州·悦读大会”成为深受读者喜欢的鄞州版“诗词大会”。

我区注重发挥专业名家的引领效应,打造富有特色的文化品牌活动、设立艺术实训基地、组建文艺社团演出联盟等,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和供需精准对接,推出俞峰大师音乐公开课,实现俞丽拿小提琴艺术基金宁波实验基地落户华师大宁波艺术实验学校,成立中央音乐学院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音乐中心,在乡村开设音乐教室,带动音乐振兴乡村。

“文艺赋美”“鄞州晚七点”“美育进楼宇”等活动持续推进,让公共文化服务真正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生活、走入群众心里,雅俗共赏,提升群众参与度和体验感,切实让群众“唱大戏、当主角”。

如在去年启动的“文艺赋美”活动中,通过积极招募社会各界文艺志愿者,联动区内优质商圈、街区、乡村美景打卡地,开展多点、高频、流动的演出活动,让文艺星火之光洒满鄞州的每一个角落,使全区群众切实感受到精神共富。

目前,随着“文艺赋美”工程的开展,我区已创建文艺志愿团队伍140余支,设立展演场地300余个,累计开展“文艺赋美”演出活动3000余场。今年1 月,鄞州区获评2023年度浙江省“文艺赋美”工程“十佳区县”,系全市唯一。3月,“文艺赋美”团队《祝福你》MV在浙江省“文艺赋美”冬季主题展演精品节目评选活动中获“精品作品奖”榜首,热度排名第一。6月,2023浙江文化和旅游总评榜揭晓,鄞州“文艺赋美”工程入选2023浙江十佳“文艺赋美”案例,是宁波市唯一入选此系列的案例。

堇艺文化新空间重磅推出的首场美育课堂在南部商务区宁波纳得美术馆开讲。陈启元、韩培生、李学峰等浙江艺术圈知名大咖组成的纳得导师“天团”,给学员带来多维度、多元化的艺术知识和审美体验。

堇艺文化新空间是区文广旅体局对公共文化新空间“十百千”工程打造的落实,首批共评选出50个。堇艺文化新空间美育课堂是依托“鄞州晚七点”“美育进楼宇”等平台,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分享优质艺术资源,更好发挥社会功能的创新探索,获得文艺爱好者的欢迎。

持续开展的“鄞州晚七点”,不仅让参与的人们收获更多的系统知识,更让趣味相投的朋友获得更深层次的心灵共鸣。由此探索出“一个协会,主体运作;文化精英+公益空间,两翼齐飞”的运作模式,进一步孵化了“美育进楼宇”等志愿品牌项目,“以点带面”地打造了社会自洽式公共文化服务生态系统,形成引领示范的“鄞州实践”,获评2021年国家文旅部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是全省唯一获此项荣誉的项目,还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优秀代表,在当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工作培训班上作经验分享。

多点赋能

讲好鄞州故事的成果与经验

年度全民综合阅读率达94%,目前社会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满意率高达92.39%;全区有业余文体团队2000余支、成员5万余人,共获国家级奖项8项、省级奖项20项;“三团三社”945个,成员人数达14900人……

这是一组呈现鄞州在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县创建中的成果数字。在创建中,鄞州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亮丽答卷:获由新华网主办的第九届文化和旅游融合与创新论坛“2022文化和旅游新发展典型”和“2022文化铸魂实践优秀区”荣誉称号;“艺术振兴乡村”、“鄞铃”文艺微党课、“鄞州晚七点”等项目在全国性会议上作经验交流,推动鄞州品牌走向全国;宁波科学探索中心和宁波海洋世界入选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工作案例《打造数字文化总分馆模式经验初探》入围第四届全国文化馆理论体系构建学术研讨会优秀案例。此外,还获得了第三批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第三批浙江省戏曲之乡等几十项省级荣誉。

创建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一边探索,一边完善。

鄞州不断先行先试,涌现了不少创新亮点,如凝聚社会力量,探索“公益超市”模式,参与农村文化礼堂运营,打造各类文化新空间;打造宋韵文化网红地,形成一批可看、可赏、可传、可感,并具有鲜明鄞州辨识度的宋韵文化项目集群等。

在东钱湖镇城杨村品尝薇姐的手作点心,在东吴镇天童老街寻觅海丝遗迹,在咸祥镇感受那片梦幻蓝海……深化文旅融合,一批“网红村”正在涌现。

探索以“小切口”推动共同富裕“大场景”,实施“文化赋能村社”试点计划,充分挖掘各村(社区)的闲置空间、优势资源,着力打造“七有”艺术赋能村社,已有9个试点村(社区)出圈走红,成为赋能共同富裕的样板案例。

目前,全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20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90%,走出了一条文化赋能、系统提升、全域美丽的鄞州乡村振兴新路。

在创建过程中,我区还成立了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专家委员会,联合高校建立公共文化创新研究基地,高质量形成《融合并进:重构公共文化发展的生态》《艺术振兴村社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研究》等理论成果9个,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精准研判。同时,将公共文化现代化发展融入区域发展战略,出台《鄞州区创建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县实施规划(2022~2023)》,明确5方面23条具体行动、20个主要目标指标,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探索的脚步不曾停止。今年4月29日,由文旅部与央视联合主办的“和美乡村中国行——全国和美乡村文化旅游推介活动”全国首站活动在鄞启幕。全国21个省(直辖市)的300余名代表、助农推介官参加活动,吸引5万余名群众现场参与。截至5月10日24时,全网直播观看量破1500万,央视频、国家公共文化云、浙江文旅等60余家媒体同步直播,新华网、光明网、环球网等20余家媒体对活动相关内容进行报道,多频次入选新浪和抖音本地热搜榜,包括小红书、微信视频号等网络平台总浏览量超9600万,全维度呈现鄞州“经典时刻”。

创建成功,意味着新的征程,新的开启,而成功的经验,对下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据相关专家总结,鄞州创建故事背后有着三重经验:

一是公共文化服务先行应以人为本,要精准聚焦群众具体精神文化需要,实施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文化惠民工程,依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群体的差异化诉求,积极开展各类丰富的全民活动,不断滋养人的精神世界,提升公共文明素养。

二是公共文化服务先行应保证均衡,应坚持公平和普惠的原则,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团队建设,鼓励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方式不断丰富,做好保基本、兜底线工作,缩小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推动服务布局更加均衡,满足群众均等化的基本文化需求,让公共文化服务真正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生活、走入群众心里。

三是公共文化服务先行应注重品质,应从整合文化资源、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手段、完善服务网络等方面积极入手,着力实现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的提档升级,形成“超市式”供给、“菜单化”服务的模式,开创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活动,打造个性鲜明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让群众浸润在良好、舒心的文化氛围中。

让文化成为最富魅力、最吸引人、最具辨识度的标识,进一步突出福祉创优,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引领的精神富有,作为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县的鄞州,将进一步深化设施网络建设、优化文化产品供给、探索文化治理模式,奋力交出高质量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首善之区、在“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征程中当先锋作示范的优异答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