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社会组织创新园:孵化培育社会组织 赋能基层社会治理
“小娘舅”握握团、老潘警调中心、三益社会工作师服务中心、云龙龙舟巡逻队……在鄞州,上述基层社会类社会组织已是社会矛盾调解、基层社会治理的“鄞州样板”,这些志愿服务品牌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娘家人”—— 鄞州区社会组织创新园,该创新园最近被评为2023年度鄞州区“强基保安”成绩突出先进集体。
区社会组织创新园于2020年5月开园,是宁波市和鄞州区两级组织、民政部门联合打造的市、区两级社会组织服务平台。这个建筑面积达3600平方米的创新园,为部门搭建购买服务供需平台、为社会组织培育品牌服务项目,以“小支点”撬动共建共治共享的全域治理“大格局”,为打造平安鄞州、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了社会组织力量。
“一对一”培育
提升项目运行水平
走入位于桑田路935号的区社会组织创新园,大厅的一行标语尤为醒目——“为机构培育品牌项目 为部门匹配社会组织”, 这也是该创新园功能的生动注解。
一楼大厅展示着我区各类有影响力的社会组织的介绍;二楼一间间小单间,是区社会组织创新园为入驻的项目机构提供的免费办公室。
区社会组织创新园副主任古丽说,除了为入驻的社会组织提供场地支持外,还将项目作为培育对象。“创新园从具体项目着手,制定‘一对一’的培育方案,再加上专家库团队指导,使服务更有针对性。”古丽介绍,凡签约入驻的社会组织,园区专业督导人员、“六务管家”团为他们“把脉配方”,提供免费咨询服务,并为其日常运行进行指导和监督。
如今在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领域做得颇有成效的三益社会工作师服务中心,就是在创新园一步步成长壮大的。
“三益”负责人王勇说,刚入驻时,对如何做机构、做品牌毫无经验,在导师古丽、冯佳曦手把手指导下,学会了如何做项目书、如何做公益创投。区社会组织创新园还组织来自高校、民政条线、法律、财务等领域的“六务管家”为王勇的项目作专业指导。
近两年来,团队深耕公检法司领域,自主研发了一套专属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的帮教计划,帮助涉罪未成年人在观护期内完成破茧成蝶的蜕变。至今,“三益”已帮教涉罪未成年人200余人。通过帮教,其中18人成功考上大学。
两年前,行思小娘舅调解服务中心的屠昱带着新项目入驻创新园,至今,团队项目、品牌有了飞跃提升。
屠昱团队自主开发设计的020版“指尖上的移动调解室”,实现了矛盾在线申请、受理、调解、化解一体化服务,是全省最早的网络调解平台。疫情期间,“小娘舅”在线“云处理”各类职工咨询投诉170余件,帮助40余家企业5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完成复工手续办理,并达成了6份“零接触”调解协议。团队还开发设计平安法治文创50余项,并拥有13项版权(专利),通过授权方式在全市推广,打造原创法治IP。
截至目前,“小娘舅”累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500余件,举行各类平安法治宣传活动600余场。
为社会组织搭建平台
实现自我“造血”
社会组织“出壳”后,如何实现自身“造血”功能?
近年来,区社会组织创新园围绕经济发展和群众对社会平安的新需求,通过举办“鄞领公益”创投活动、项目设计,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支持。去年,共投入资金104万元,支持36个专业类项目以及6个公益大赛项目落地。
2023年,区社会组织创新园共开展“益起淘·请你来参与”系列活动5场,新增合作部门5个,促成合作15个,达成160余万元的合作项目意向。活动中,鄞州区司法局出资100万元面向6家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主要针对900名社区矫正人员的法治、德治、技能、心理、帮困、家庭关系修复六大类项目。
“打造平安鄞州、构筑和谐社会,光靠一个园区、几个社会组织的力量显然不够。”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组织、民政部门以创新园为主要阵地,在全区打造党建红色孵化基地,下延多级阵地平台,建成并实体化运行镇(街道)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22家,推动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与机关、企事业单位、村社等党建资源联动共享,引导社区居民和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基层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