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新农人”:乡村振兴重要生力军

发布日期: 2024-04-19 08:50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区日报社

近日,宁波市农民田间课堂第一课在位于姜山镇蔡郎桥村的宁波种业公园开课,宁波市粮油首席专家陈少杰现场为40多名种粮大户传授育秧要点,整堂课干货满满。姜山归本水稻农场负责人汪琰斌也在台下认真地听讲。

“育秧要点的课对我们来说很及时。”汪琰斌说。作为90后农创客,汪琰斌2013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鄞州,开始水稻规模化经营。通过十多年田间实践,他的种地面积从刚开始的900亩,到现在的2500亩,粮食总产提高3倍多。

打造农民培训品牌

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新农人”队伍。在鄞州,给农民开设“充电”班是常态。谈及高素质新农人培育的重要性,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宾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而‘新农人’作为综合素质高、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的新兴力量,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尤为突出。”

2023年,区农业农村局实施“绿领人才”工程,打造“鄞农优学”农民培训品牌,坚持把农民“带出去”、把专家“请过来”,先后组织粮油稳产保供、乡村创业创新、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等培训35个班次,培训达2354人次,其中,《“鄞农优学”筑农芯高地》案例入选2023年浙江省农民培训促富品牌名单。我区结合农业农村教育培训规划,聚焦特色优势产业,创建了天宫庄园、福泉山茶场、柯青茶场等8所省级五星级田间学校。

招引人才振兴乡村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新农人”们正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生力军。这几年,我区注重在农业领域充分发挥涉农院校、农业企业等招才引才平台作用,做大农业人才的“基本盘”,推动人才智力向农业产业集聚,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据了解,甬江人才工程现代农业领域2023年度鄞州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3个,累计达到9个,占全市现代农业领域项目入选数的四分之一,其中2021年入选的1名创新人才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引进博士6人,正高级职称人才2人。同时,鄞州锚定“种业强区”发展目标,布局建设农业重大科创平台,硬件“家底”日益丰厚,建成了农业农村部企业重点实验室1个、省博士后工作站2个、省级农业企业研究院1个、部级科技小院2个。依托科创平台,鄞州加大种业“高精尖”人才引育,累计引育种业高端人才100余名,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占比超70%。当前,以博士为代表的各类人才已成为推动鄞州农业科技创新、产业进步的主力军。

开展“青苗”培育行动

在培训的基础上,区农业农村局还重点推进全区“新农人”孵化平台建设,大力开展“青苗”培育行动,吸引爱农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民投身农业农村。2020年,鄞州率先成立农创客发展联合会,2022年创办农创客发展有限公司,凝聚“新农人”示范带动和创业创新合力,推出了横溪农创园、咸祥鲜2°创客工坊、瞻岐山禾海创客孵化器等一批镇(街)农创客孵化平台。同时,围绕推动乡村人才数量质量全面提升、打造乡村引才聚才平台、健全乡村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健全乡村人才工作引领和保障机制等4个方面,制定出台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扶持政策,加快推动全区乡村人才队伍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目前,我区已培育农创客721人,他们逐渐成为农村创业创新的引领者、生力军,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实施“青牛”计划引领

为提升农业人才培育质量,区农业农村局推出了“青牛”计划,通过部级“头雁”项目培育、省农科院在职研修生培养、省乡村CEO培育、省农创客培育、市领军人才培养等平台,培育了一大批高素质现代化农业人才,其中,11人获评省级乡村工匠名师,占全市的三分之一,17人入选部级“头雁”项目,叶圣鸟被评为第六批全国农村创业优秀带头人,汪琰斌被评为“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并获省农创客“金雁奖”,薄永明获省乡村振兴共富带头人“金雁奖”,郭斯统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

接下来,我区将用两年时间,试点开展农村职业经理人培育引进工作,力争镇域全覆盖,帮助符合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属企业),选拔和引进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素质高的职业经理人,培育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提升村级集体资产经营管理能力,推动建立农村职业经理人培养管理体系,为下一步全面开展乡村经营提供智力支撑和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