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971628/2024-116629 | ||
组配分类 | 政府建设 | 发布机构 | 咸祥镇 |
生成日期 | 2024-03-0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咸祥镇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 ||
发布时间: 2024-03-01 09:55 信息来源: 咸祥镇 信息来源: 咸祥镇 | ||
|
||
202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咸祥镇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关于法治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习近平法治思想,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纵深发展,把法治建设作为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深化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保证。现将2023年度全镇法治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围绕机制革新,夯实法治根基。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法治政府建设专题例会制度,研究部署法治素养提升、行政执法监督、法治宣传等方面工作,及时研究解决相关重大问题,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职能部门配合抓的工作局面。定期组织主要领导听取法治建设工作汇报,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委理论学习的重点内容,将法治建设纳入全镇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二是贯彻审查机制。严格执行《咸祥镇合法性审查工作实施方案》,强化源头管控,紧盯关键环节,重点做好行政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行政执法决定和政府合同的合法性审核,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发展。本年度共计审查行政规范性文件13起、重大行政决策10件、行政机关合同54起、提供专项法律事务审查10起,出具合法性审查意见书58份。三是发挥专业优势。确定党委副书记任合法性审查工作负责人,实行政府法律顾问制,聘请浙江和义观达律师事务所律师团队为我镇法律顾问,落实5万元合法性审查工作经费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形成由“党建办牵头+职能部门初审+法律顾问复审+司法所终审”的合法性审查运行模式。 (二)紧抓骨干培育,汇聚法治资源。一是抓法治队伍更新迭代。将法治人才培育作为提升基层法治化水平的重要抓手,狠抓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提高机关干部行政执法证持证率。咸祥镇现有1名公职律师、4名机关干部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41名机关干部持有行政执法证。二是抓品牌塑造与时俱进。落实民主法治村社创建培育工作,创新和深化村居民说事、基层三清单一流程等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全镇共成功创建4个省级民主法治村,14个市级民主法治村(社)。深化打造咸祥商会法律服务驿站、农合联法律服务驿站、“咸笈·堇书房”法治图书角、金竹社区民法典廊亭、法律明白人实践站等品牌。三是抓阵地引领“多位一体”。统筹多部门资源,构筑“多位一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以“老朱”调解工作室为中心阵地,以共享法庭为平台,全年处理各类矛盾纠纷46起,涉及金额138万余元,调解成功率达100%。 (三)聚焦服务创新,彰显法治生机。一是引领营商环境升级高质效。运用法治思维及法治方式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政策的贯彻实施,出台《关于2023年咸祥镇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研究分析辖区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全力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难题。积极鼓励企业招才引智、校企合作、技术革新,今年新增国家级引才工程4个,省级引才工程4个,甬江引才工程6个,新引进大学生300余人。二是构建涉企法治服务新生态。以镇商会法律服务驿站和镇农合联法律服务驿站为支点,以“法律顾问服务进网格”工作机制为平台,以“法雨春风”法律服务专项行动为抓手,结合市场主体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咨询、法治体检等法律服务,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持续创建法治化营商环境。本年度累计解答法律咨询75人次、审查合同文本18份、开展法治讲座5场次、参与调处涉企涉农纠纷4起。三是贯通惠企便民服务“一站式”。以完善服务职能、提升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方式为抓手,切实履行好各项工作职能。社会救助不断规范,办理临时救助194户,累计发放各类困难人员补贴630余万元。全年交易站累计完成交易项目32个,其中建设工程14宗,交易1507万元,节资179万元,资产租赁8宗(集体资产6宗,国有资产2宗),交易额795万元;政府采购10宗,交易额154万元。 (四)贯彻依法履职,增强法治力度。一是落实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任务。推进大综合一体化改革,承接赋权执法事项568项,涉及住建、民政等领域。在整合提升“1+7”执法力量的基础上,同步出台人员管理考核办法、执法配合协作机制等18项制度。对需要多部门联合执法的事项,开展常态化的“综合查一次”,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二是完善政府信息公开长效制度。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和政务舆情处置机制,充分利用公开栏、办事指南、网站信息发布等新媒体形式,定期将重要决策、惠民政策、评议结果等在信息公开平台进行网上公示。2023年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44条,全文电子化率达100%;收到依申请公开件2条,答复2条;发布行政规范性文件4件。 (五)着眼精准普法,营造法治氛围。一是营造“家门口”的法治文化。挖掘整合咸祥镇法治文化资源,依托法治文化广场、民法典廊亭等法治阵地,开展“法治游园”特色活动,设置“咸笈·堇书房”法治图书角,为群众学习法律知识提供新平台,增强法治文化阵地生命力。二是塑造“一站式”的公法服务。以便捷高效、均等普惠为目标,高效整合调解、法律咨询、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等资源,打造“一站式”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三是拓展“校园+”的法治实践。认领“鄞法智行”法治素养实践项目,打造“咸法有young”法治实践品牌,定期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先后组织“预防校园霸凌”“民法典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宪法日法治公开课”等系列普法课,并同时通过线上平台直播,营造全校师生齐上法治课的良好氛围,扩展法治宣传“辐射面”。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2023年,咸祥镇的法治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标上级要求和群众期望还有一定距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法治建设谋划仍要完善。咸祥镇虽然初步建立了法治建设的组织框架,但体系构建还不够完善,机制运行还不够顺畅,监督制约还存在缺漏,各条线还存在各自为战的现象,尚未形成工作合力。 (二)干部法治意识仍要加强。部分镇村干部法律意识、执法能力较为薄弱,工作生活中缺乏以法治为准绳的观念,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高。 (三)普法创新手段仍要更新。法治宣传形式相对传统,方式不够多样,缺乏数字化和新颖性,普法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还不够。法治宣传内容多为法律法规理论知识,晦涩难懂,与群众身边具体案例、实际需求结合得不紧密,造成公众关注度不够高,学习兴趣不够积极。 三、下步意见建议 2024年,咸祥镇党委将针对问题,严格按照法治建设有关规定,将解决问题与构建机制相结合,以坚定不移、旗帜鲜明的态度抓好法治建设各项工作。 (一)高站位加强法治思想建设。坚持依法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绷紧法治这根弦。开展作风建设大讨论活动,为党员干部划出边框底线。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知识专场学习活动,提升学法用法能力。完善岗位法治风险防范制度,梳理岗位法治风险,对重要岗位干部经常性开展法治相关内容谈话,及时进行提醒和警示,防止违纪违法现象发生。 (二)高标准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依托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室,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明确监督内容,规范工作流程,厘清职责边界,创新协调监督方式。探索建立行政执法主办人制度、执法过程全记录等制度,严格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机制的良好运行。 (三)高水平加强执法能力提升。逐步落实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各项任务。积极动员机关干部参加行政执法证考试,做到“应考尽考”,提升持证率,夯实行政执法基础,推进基层法治队伍建设。健全合法性审查机制,确保审查不流于形式。强化政府法律顾问、农村法律顾问及公职律师对镇村两级重大决策参与力度,加强对重大工程项目等涉法事务的风险评估和意见听取。 (四)高质量加强法治文化提级。依托“咸法有young”法治实践平台、商会法律服务驿站、农合联法律服务驿站等阵地,通过庭院普法课堂、“法治体检”等形式,加大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村社干部、乡贤能人普法力度;深挖咸祥人文底蕴和文化资源,借助“小贝壳阅读坊”“河畔音乐会”“公益大师课”等文化品牌,融合创新,提炼亮点,打造具有咸祥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鼓励、支持和引导一批懂宣传、爱宣传的“草根名嘴”,创作法治文化作品,把法律知识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定期在法治广场、村社进行演出,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法治文化大餐。增强群众学法用法意识,全力打造法治乡村新格局。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