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府工作总结(政府工作报告节选)
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一年来,面对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社会恢复发展中的考验挑战,我们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和发展要务,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在上级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大力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深化“七创争先”,奋力攀高进位,基本完成了区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现代化滨海大都市首善之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全大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3.3亿元、增长4.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305.5亿元、增长9.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9%;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8388元和53273元,收入倍差缩小至1.66。
一、全力拼经济,发展大盘企稳向好
产业能级承压而上。大力实施“224X”先进制造业、“423”现代服务业“强二优三”战略,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881亿元,金融、广告、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迎来复苏性增长,人力资源产业规模跃居全省第一。首夺“浙江制造天工鼎”,汽车电子、高端新材料入围“浙江制造”特色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1%和10.5%,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达到40万元/亩。打造“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明州经济开发区获批省级经济开发区,东外滩创新发展区、中物科技园分别入围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省首批专精特新产业园创建试点,南部商务区批发零售业销售额突破2500亿元。
重大项目落地放量。实施扩大投资和招商引资双攻坚,全年新开工重点项目39个、建成投产51个,杉杉锂电等7个省“千项万亿”工程投资完成率达到180%,市、区重点工程项目分别完成投资266.9亿元、530.3亿元,带动固投总量稳居全市第一,其中民间投资、工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增长10.5%、15.9%和29.6%,获省市投资“赛马”激励。深化全员招商、全域共享、全流程管理,成功引进汇勤QFLP等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24个,其中中国500强和央企投资项目12个、制造业项目50个,引进内资285亿元、浙商回归资金235亿元,获评全省招大引强十佳区。
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主攻“4+4+1”千亿级数字产业集群,抢占元宇宙、柔性电子等产业发展新赛道,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投资分别增长4.7%和94.8%。加快布局数字新基建,开工建设甬江软件产业园,提升微电子创新园等数字园区运营集聚水平,高格软件、欧依安盾入围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两化融合指数蝉联全市“八连冠”、跻身全省前三。培育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矩阵,新创工业互联网平台4家、上云标杆企业6家,天宫农业、利时公司分别入选省级数字农业工厂和5G全连接工厂,入围省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区、企业数据管理国标贯标试点区。
地瓜经济提能升级。积极承接民营经济总部基地建设、跨境电商能级提升等省级试点,新增力勤资源等10家市级总部企业,4家鄞企入围全市总部经济“十强”,跨境电商出口达到352亿元,新培育省级跨境电商出口名牌5个。支持外贸外资稳存扩增,持续做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外综服务平台,货物出口总额占全国份额上升至万分之72.5,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13.2%,实现服务贸易进出口340亿元,实到外资4.7亿美元。启动楼宇经济攻坚行动,新增重点商务楼宇9幢、面积40万平方米,楼宇综合入驻率上升5%,楼宇总营收、总税收分别达到7204.3亿元和134.5亿元,营收百亿楼宇、税收亿元楼宇分别达到16幢和30幢。
二、致力稳预期,市场信心逐步恢复
惠企政策直达见效。高频次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以超常规力度深化助企纾困,设立企业服务政策库,各级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加快落地。顶格兑现上级稳经济政策,配套发布经济高质量发展70条、“大优强”12条等区级政策,成立新能源新材料专项产业发展基金,拨付“8+4”财政资金109.1亿元,为企业减退缓免税费43.8亿元,普惠小微、民营企业、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分别增长23.3%、23.4%和10.8%,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10.4%。发行新增专项债32亿元。
市场主体培育壮大。实施一流企业培育工程、科技企业倍增计划,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奥克斯入选省首批雄鹰企业名单。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656家,“中国民企500强”“浙江高企创新能力500强”“浙江服务业领军企业”上榜鄞企分别有6家、28家和15家,进出口上亿美元企业达到20家。启动第五次经济普查,实现“个转企”250户、“小升规”179户,新注册市场经营主体2.7万户,全区企业家数迈入10万户新量级。实施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新增资信评级3A、2A+国企各1家,国有企业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4.5%、31.3%和12.1%。
消费需求有效释放。市区联动促消费旺人气,发放各类消费券7900万元,撬动消费25.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6%,批发销售额突破8700亿元,住宿、餐饮营业额分别增长16.6%、18.4%,获评省首批新型消费城市建设试点、省夜间经济样板城市。造节造势促销售旺市场,开市客浙江首店、京东MALL华东首店开业迎客,水街入选省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和省高品质步行街。创建省放心农贸市场11家,完成对口协作消费帮扶2.7亿元。推出购房补贴、房票等房地产新政,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204.4万平方米。举办“鄞州文旅季”,接待游客1126.5万人次,旅游接待总收入达到170.6亿元。东钱湖入选全国十大滨湖旅游目的地,高分通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复核。
三、强力攻改革,动能活力日渐增强
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发布长三角主要城区共建一流营商环境鄞州宣言,21个涉企事项实现长三角通办帮办,营商环境企业满意度位列全省综合前十强。设立企业综合服务“鄞商会客厅”,区政务服务中心获评全省示范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推出并联容缺审批、远程异地评标、外商来鄞帮办等政务增值服务,企政通“一类事一次办”压减企业办事时限85%,“伙伴银行”入选国家产融合作典型案例。设立全市首个行政复议涉企基层服务点,创新“执法观察期”“信用+”等包容审慎监管举措,实施“轻微违法首违不罚”4053起,减少涉企检查1.4万件。
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打造“智鄞未来”人才服务港,发布人才安居地图,宁波博士后创新创业园挂牌落户,建成省级以上博士后工作站6个,新引进大学生4.6万人,新增宁波院士中心进家院士40位、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47名。加速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融合,主持参与国家标准制修订54项、市级重大科技攻关36项,新增市级以上研发载体65家、市首台(套)产品12个、有效发明专利1185件,完成技术交易额91亿元,知识产权质押30.5亿元。加大研发投入和创业支持,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增长10.6%,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2.3%,“汇聚·创业里”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全域整治试点推进。发布全域时空孪生底座,深化县域统筹型全域整治试点,有序推进首南部级试点14个、姜山-云龙市级试点61个片区整治项目。推动低效、闲置、碎片化土地集零为整,整理连片产业用地537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3089亩,消化“三未”土地3422亩。深化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投运小微企业园4家,整治“高耗低效”三类企业380家,盘活低效厂房15万平方米,出让经营性土地1145亩、工业土地913亩。完成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8780亩、复垦造地804亩,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6000亩,获评全省耕地保护工作先进集体。
基层治理赋能增效。深入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实施“综合查一次”“双随机”检查2万余次。健全网格化管理体系,承接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省级试点,劳动仲裁案件下降25.4%。“办理信访事项四到位”和“老潘警调”被评为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小指数撬动大治理”入选全国“三治融合”基层治理创新案例,位列全国社会治理百强县第8名。发布关心关爱社工一揽子政策,探索社工合伙人等社区治理新机制,成功创建省现代社区6个、未来社区12个,新设立社区4个,基层“一表通”实现所有镇(街道)、村(社区)全覆盖。率先试行居住证转户籍制度,促进流动人口市民化。
四、聚力优品质,城乡风貌加速融合
城市形象更新出彩。构建“一城一带三心、一江一湖一湾”空间布局,持续推进东钱湖等重大片区规划编制,开展庆安、下应南等重点区域城市设计,优化仇毕、汽车东站等片区规划。全省率先启动中河、百丈城市体检,开展七塔寺-华严-划船等城市街区更新,南部商务区三期B地块基本完工,海丝商贸复兴线、百亿大道特色街区、宁波中心大厦上榜全市最美“精特亮”。收官城镇老旧小区三年改造计划,累计完工103个项目,改造城中村121万平方米,竣工安置房8279套、部队公寓956套,完成征迁清零项目52个,白鹤未来社区启动征收。开展迎亚运品质、文明、治理三大提升行动,完成高速出入口环境提升和老旧小区周边飞线整治,新增“席地而坐”示范区域5处、最美上学路9条,7个路段实现“落花(叶)不扫”。
基础设施升级完善。加速市域交通一体化,动工新建S309东钱湖段等主干道路,鄞县大道东吴段、天童南路(绕城高速-环镇路)等改造提升项目完工,24条市政道路和2条断头路建成通车,新改建农村公路12.6公里,在建轨道交通站点33个,保障金甬铁路全线通车。启动大嵩片区供水一体化工作,建成海塘安澜一期工程,提标改造海塘16.1公里。实施钱湖秘境等东钱湖全域品质提升工程,开工建设未来乡村陶公岛项目,宁波儿童公园和15个口袋公园开放迎客。新增光伏装机容量14.6万千瓦,110kV潘火变、徐戎变扩建投用,新建公共充电桩超3000个。处置违建162.3万平方米,蝉联省“无违建”创先争优示范区。
农业农村日趋兴旺。推进种业“百千万”工程建设,获批国家数字种业创新应用基地,新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家。打造姜山、瞻岐等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9%。深化“千万工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成功创建省级未来乡村4个、美丽宜居村3个、和美乡村精品村5个、示范镇1个,和美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获评全省优秀,湾底村入选全国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现场会考察点。新建改建农房1045户,建成“共富工坊”94个,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20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均超95%,入选省首批百万家庭奔富行动培育县。飞地联动山海共富上榜省共同富裕最佳实践,获全省山区26县结对帮扶考评优秀。
生态环境更加文明。启动生态环境保护五年行动,获批省级减污降碳协同试点,湾底文教研学特色产业风貌区、太白钱湖山水卷分别入选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和省首批共富风貌游线。优化完善治水体制机制,建成后塘河小塘河综合治理、城区微循环等17个水质提升工程,清淤排水管网1300公里,中塘河创成省级美丽河湖。开展噪音污染专项整治,完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试点工作。建成生态美丽廊道2000亩、绿道21.3公里。获评省三星级全域“无废城市”,成功培育“无废城市细胞”59家,淘汰老旧柴油货车2303辆,生活垃圾数字化收运模式实现城乡全覆盖。
五、合力惠民生,共同富裕见到成效
公共服务优质优享。深化“七优享”服务供给,超七成公共财政投入民生领域,高质量办好108项省市区民生实事。建成幼儿园6所,投用存德学校、首南一小西校区等学校5所,新增省现代化学校12所,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达到A等。开工鄞州三院迁建等项目4个,建成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宁大附属人民医院东院区等3家医院,强体系优服务推进基层卫生综合改革,2家医院晋级三甲专科医院,4项做法入选世卫组织优秀典型案例。启动“一老一小”三年攻坚行动,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新增社区照护驿站28家、婴幼儿托位1266个,建成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和泰康医养综合体,创成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和省级健康区,每万名老人拥有持证护理员达到34人。新增城镇就业3.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05%,残疾人总体就业率达76%。构建因病致贫返贫防范机制,新增家庭病床451张、认知照护专区床位175张,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月标准提高到2134元,募集并发放社会救助和慈善资金2.3亿元,医疗保障工作获评全国先进。新增公租房实物配租家庭1145户,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8331套,既有住宅加装电梯53部。
韧性城市安定安宁。攻坚开展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大化解等平安创优行动,八个重点行业领域清底整改隐患超6万条,生产安全培训超18万人次,安全事故和亡人数分别下降7.1%、14.3%,连续九年实现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零发生”。激活防汛防台叫应、地质灾害监测、森林防火预警等除险保安机制,完成社区应急体系改革试点和应急广播系统升级改造,新创省级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64家。严处殡葬等民生领域违法乱象,新建成智安小区60个,刑事、治安、电诈警情分别下降14.2%、10.8%和10.7%。圆满完成亚运会、中东欧博览会等重大赛会保障任务,夺得省一星平安金鼎。
文化事业传播传承。以亚运标准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常态化创建,持续擦亮“浙江有礼·义乡鄞州”品牌,最美上学路获省共同富裕精神富有最佳案例,第五次上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建成iPN渔轮厂、浅水湾影视产业园等重大文化项目,入选省“非遗助力共同富裕”试点,创成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县,被授予中国蝴蝶文化之乡。举办WTA宁波网球公开赛、宋韵国际文化季、纪念王应麟诞辰800周年等大型文体活动30余场,建成嵌入式体育新空间113个,鄞州健儿在亚运会、亚残运会夺得1金3银好成绩,获评省首批赛事集聚区,东钱湖跻身全国十大精品帆船运动目的地。
六、着力提效能,实干作风持续锻造
一年来,全区政府系统坚定践行“干事且干净、干净加干事、干事能成事”的勤廉追求,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重点纠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作风顽疾,巡视、督察、审计等反馈问题切实落实整改。创新周调度、月对账、季盘点等闭环工作法,深化争先创优、比武打擂、大抓落实机制,全年新增省级以上重点改革项目试点9个,数字经济、促消费、融资畅通、知识产权等4项工作成效明显获省政府督查激励,17项工作获市政府督查激励,省、市激励数量均居全市各区县市首位。启动“公务餐”改革,修订完善政府工作规则,成立区合法性审查中心,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开展“联镇街入村社、走企业访群众”活动,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30件、政协提案279件。同时,我们大力支持国防动员和军队建设,积极推动民族宗教、退役军人、外事侨务、气象、海关、供销社、工商联、工青妇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回望过去一年,经历风雨洗礼,成绩来之不易。得益于上级和区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更得益于全区人民的拼搏奋斗。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和城市建设者,向社会各界、驻鄞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消防救援队伍,向所有关心支持鄞州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鄞州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经济运行依旧承压,个别指标增幅不及预期,一些企业与行业生产经营仍面临困难;转型升级任务繁重紧迫,产业体系需要补强延链,数字经济、新兴产业规模偏小,大平台大项目支撑不足;改革开放仍需加力,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程度有待提升,科技创新等集聚能力还有待提高;城乡风貌尚有短板,水环境问题时有反复,东钱湖与主城区融合融入仍需加速,高质量公共服务供给与多元化群众需求还有差距;个别干部面对挑战的创新意识、钉钉子精神有待加强,政府工作的统筹力、绩效度仍需提高。对于这些不足,区政府将采取有力措施,重视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