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服装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3-2053年)

发布日期: 2024-02-27 16:40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宁波市鄞州区文物保护管理中心

宁波服装博物馆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心区下应街道湾底村天工路蓝海巷80号,占地面积5333平方米,建筑面积2752平方米,是综合类服装业专题博物馆。

1997年10月,宁波轻纺城股份有限公司出资筹建宁波服装博物馆。1998年10月13日,宁波服装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2001年1月,宁波服装博物馆从轻纺城迁入月湖宝奎巷3190平方米古建筑群。2006年,鄞州区人民政府决定出资筹建新馆。2008年10月,正式动工建造新馆。2009年10月,新馆正式开馆。

现宁波服装博物馆占地面积5333平方米,建筑面积2752平方米,陈列面积1270平方米,截至2019年末,宁波服装博物馆有藏品数量5373件。全馆设中国近现代服装、红帮裁缝创业史、中国少数民族服装、宁波服装与国际交流四个基本陈列厅和一个临时展厅。。 [2]陈列展示以实物与图片相结合,采用历史场景复原、现场量体裁衣、电子影像、电子触摸屏等多种展示方式,全面介绍了清末民初以来中国近现代服装的演变。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波红帮裁缝制作技艺”的传承基地,另辟有展示红帮裁缝工艺流程和技艺的红帮工艺流程厅。同时,馆内也展示有中国56个民族100多套男女民族服装、世界五大洲国家和地区41套典型的民族服饰等。宁波服装博物馆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波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波市科普教育基地、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鄞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指出“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强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并完善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鼓励其他国有文化单位、教育机构等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各类公共场所要为群众性文化活动提供便利。统筹规划和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坚持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并重,实现资源整合、共建共享。”。“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中国博物馆事业已有100多年历史。近年来,中国各类博物馆在场馆设施建设、藏品保护研究、陈列展示和免费开放、满足民众需求、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不断取得进展。中国各类博物馆不仅是中国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当代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习近平主席向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致贺信指出,“让世界各国博物馆的丰富馆藏都活起来,为共同保护文化多样性、增进各国人民相互了解、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文化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公众对精神文化需求的迅速增长,以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制相协调、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道德规范体系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的推进,都给博物馆事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为此拟定《宁波服装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2023-2053年)》,旨在明确未来三十年服装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也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从2023年至2033年为中期;2034至2053年为长期规划。以“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加强藏品保护的宣传,完善藏品保护和制度建设体系,积极推进博物馆规范管理机制建设。创新文物保护的理念、机制和方法。加快博物馆资源整合,挖掘潜力、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全面提升博物馆整体工作水平,推动博物馆保护宣教与科研事业全面发展,实现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文化教育功能的战略目标,实施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计划。

“中长期”规划总体目标是:进一步完善博物馆藏品保护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宣传教育科研与城市现代化文化建设的协调统一。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发挥博物馆的宣教作用,推进宁波市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大力发展,积极创新、积极突破,繁荣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和文化经济产业,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总体战略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遵守博物馆的行业道德规范,把握服装博物馆发展特征,遵循博物馆规律,坚持为了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人类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为经济社会及人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全面提升服装博物馆的专业化、现代化、社会化水平,强化博物馆文明传承、文化沟通、增进知识和公众教育的职能。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把以人为本作为博物馆事业加速发展的基本理念。树立博物馆文化成果惠及人民的理念。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博物馆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环节。维护博物馆文化资源共享的公平,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坚持质量优先。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博物馆发展观,注重博物馆内涵发展。提高办馆质量和水平,办出特色、办出品牌。强化藏品保护研究和博物馆学术研究,创新展示教育传播的内容、形式、手段,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总体目标和发展战略

(一)总体目标

到2053年,基本形成特色鲜明、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博物馆体系,完善智能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加强藏品质量的优化及高质量的展陈,提升本馆特色研究成果,并培养一支高水平的解说队伍。基本实现博物馆管理运行的数字化,实现年接待量突破五万以上,成为全国最有特色的非遗传承博物馆之一。

(二)发展战略

一是推动博物馆体系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协调。

二是发挥科技和人才支撑作用,加强博物馆领域的基础性研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增强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创新能力。

三是着力培育一批博物馆发展的精品展览、品牌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博物馆事业整体繁荣。

发展任务

一、博物馆体系建设,优化结构,突出特色。引导博物馆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以全国蝶类最丰富为特色,办出特色,提升水平。

二、博物馆藏品收集保护

(一)充实藏品体系。加大投入力度,改进激励办法和机制,支持博物馆树立符合博物馆学原理和规律的收藏理念,根据自身使命和发展方向,制定明确的收藏政策和具有前瞻性的体系化长远收藏规划,完善征集程序,不断增加藏品数量,提高藏品质量。

积极开拓收藏渠道和途径。通过收购,交换、借用等方式,对博物馆藏品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优化配置,提高保护利用效率。

(二)加强信息化藏品登记、建档和安全管理。全面完成博物馆藏品登记、建档等基础工作,建立博物馆藏品数据库。推进藏品信息资源共享、利用,分期在博物馆网站上发布馆藏珍贵文物目录。加强科学保管,落实离任移交和藏品丢失、损毁责任追究制。

三、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

(一)推进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工程。建立健全陈列展览管理办法、规范、标准等制度体系。走出宁波市办展,每年至少一次。

(二)建立博物馆非遗传承基地,建立长期有效的非遗传承机制,同时加强博物馆青少年服务部门建设,全年面向青少年免费开放,结合博物馆资源制定有针对性的青少年参观与讲解计划,提高对青少年服务的质量。

(三)创新博物馆文化传播。充分运用信息、互联网、多媒体、新媒体等技术手段,通过数字博物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使博物馆文化成果惠及更多民众。创新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增强公众对博物馆的认知与互动。适应文化休闲经济的需要,将博物馆纳入我市文化旅游体系,成为我市重要的旅游资源。  

(四)加强文化产品开发。充分运用国家扶持文化创意产业优惠政策,依托文物藏品、陈列展示等博物馆元素,培育博物馆文化产品研发示范项目。开展博物馆文化产品交流、交易和展评活动,增强博物馆文化产品在文化产业和消费体系中的竞争力。

四、博物馆科学研究和科技保护

(一)健全博物馆科研组织体系。加强其他博物馆的合作,构建博物馆科技基础条件共享平台,建立博物馆科技基础数据库。

(二)加强博物馆基础理论、发展战略和政策法规研究。深入开展博物馆学基础理论研究,强化博物馆建筑、藏品保护、陈列展览、教育传播、社会服务、运行管理等实践重点领域基础研究,建立博物馆理论框架体系和学科建设战略布局,提升博物馆的基础研究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藏品保护。健全藏品保存环境标准体系。健全藏品保护措施、安保机制和报警系统。完善保卫制度,健全应急预案。

(四)强化信息技术应用。加强博物馆网络资源体系建设,搭建博物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网站扩大宣传,不断提高博物馆管理现代化水平,为公众提供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

(五)博物馆人才队伍能力提升工程

统筹推进博物馆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吸收、培训工作。开展博物馆员工培训,逐步实行从业人员资格认证。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自然博物馆机构,培养全部员工,造就高级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