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971767/2024-124156 | ||
组配分类 | 人大代表建议 | 发布机构 | 钟公庙街道 |
生成日期 | 2024-12-2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议案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沈浩飞代表关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建议 |
发布日期: 2024-12-25 10:21 信息来源: 钟公庙街道 信息来源: 钟公庙街道 |
一、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一)互联网的前半场,让实体经济趋向无利可图。 互联网的前半场主要是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电商经济的快速发展,线上经济发展的不健全严重伤害了线下也即实体经济: 一是整体资本化运作的实体逻辑伤害了线下的竞争力。主要表现为在淘宝等电商发展和崛起的过程中,也即2018年以前,线上以引领、投流、改变人的消费习惯为主,为了迅速实现引流,在资本化运作的市场中以不计成本地投入各类营销,比如一元钱十个鸡蛋的引流模式,或者注册就送价值多少元的商品的模式,严重干扰了实体店的定价,让背负房租、水电、人力成本的实体店无竞争优势。 二是整体电商发展的过程中,以双十一、618等电商节日为节点的大促销活动,严重冲击了线下的市场,让本就商品消费过剩的市场,无利可图。以下是淘宝双十一的销售额的对比图,从数据上可以看出,电商一天的销售额可以达到很多实体经济十年都达不到的业绩。为了生存很多企业可以发展“互联网+”的概念,探索线上转型的新思路,让本就坚守的实体经济的有实力的企业开始降低线下投入,让实体经济的整体氛围更加冰冷,闭店潮,缩减费用,在2018年前已经出现了端倪,疯狂上涨的房价及房租成本,让本就不乐观的实体经济更加举步维艰。 三是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购物习惯,让线下的实体店变得没有乐趣可言。只要一个PC端,一个手机移动端,就可以海量地购买你想要购买的任何商品,或者只要你下单,商品会按照约定的时间到达,无疑带给了购物者更便捷的购物体验,但是更便捷的购物体验带给了实体经济更冷清的购物环境,购物体验只有购物的到达,而购物带给大家的商业体验,人与人的社交沟通都已经严重缺失,商品只有商品属性,而购物的社会属性的缺失,无疑让整个商业经济得不偿失。 (二)互联网的后半场,让实体经济几乎身败名裂。 2019年开始,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疫情的新的挑战,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直播平台迅速崛起,在资本的扶持下,大的主播带货成为新的互联网模式,而主播的实力良莠不齐,以搞怪、批判、负能量、唯低价竞争等的哗众取宠的模式,以偷税以及不正当竞争的方式实现高额的销售,动不动就是大师,一个知识可以有无数个大师的见解,而真正大师的发言却因为不懂商业运作而得不到尊重。让整个实体经济不仅无利可图,更是伤害了真货的力量,假货横行,比如在商品中茅台酒可以做到100元6瓶,假酒的泛滥,市场的无序竞争让很多头部品牌无力回天,曾经东西南北中,好酒在张弓的张弓酒业,四面楚歌,发出了不谈天灾谈“人祸”的呐喊。 曾经的直播一哥李佳琦等一天就卖出189亿元的商品,吸引5亿网友在线观看,自己提成18亿,相当于中国4000家上市公司的年收入总和。80%网店的收入,被几个网红的全部夺走。众多网店、生产企业沦为网红的“打工仔”。直播门槛低,赚钱快,于是乎明星们也纷纷进入直播间卖货。 反观实体经济已经被电商打得“惨不忍睹”,大街上冷冷清清,失去了曾经的活力与繁华。各大商场只有在餐饮区有部分客流,其他区域人少得可怜。大街小巷到处都可见店铺转让的广告,广东有房东甚至张贴出“淡铺出租”广告,心酸又真实。真实构建了一个名利双输的实体经济的惨淡写真图。 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建议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总书记指出,要深刻把握发展的阶段性新特征新要求,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所以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是国之所向,人心所向,未来所向。而要振兴实体经济发展,必须创新思路,鼓励并切实帮助实体经济走出有特色的路线,具体建议如下: (一)创新“实体+”的概念。“实体+”的概念包括把握优势,鼓励创新的新店态模式的发展或者转型。实体店铺把精力放在线下,形成线下的核心竞争力,结合线上引流,让更多的实体店提供给顾客们物品的真实体验,包括看、摸、试穿、试用、闻等,增强顾客对商品的信息,鼓励实体经济的体验型的构建,包括融入故事性、文化类、教育性、趣味型的融合。 (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扶持力度。出台有效的政策,包括金融贴息、政府财政补贴,或者税收优惠等方式,对于有潜力、有活力、有动力、有特色的实体经济体包括街区、商业体、实体店等,设置专项的扶持政策,一企一策、一体一策,针对同质严重的商业性企业,引导差别竞争,并给予补贴,让每个商业体做出特色,做出活力,切实专款专用,共同激发或者焕发实体经济的新活力。比如,在体验优势的基础上,鼓励企业及个体户有序规范的外摆经济,建设“24小时生活圈”,激活夜经济,促进夜消费。政府可打造“宋韵传统文化街”,举办中华传统文化节日、国家重要纪念日,如适逢七夕、中秋节和国庆节,可做汉服非遗和茶酒文化,大宋游园会等。大力推动“弘扬传统文化,过好传统佳节”,鼓励年轻消费力汇聚,恢复曾经夜市的繁华。 (三)加强金融服务。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和金融服务,支持企业发展。积极协调落实与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合作协议确定的信贷资金。继续放宽实体企业创业贷款政策,简化贷款流程,政府给予贷款利息补贴等。同时也要加强对金融风险的监管和防范。 (四)加强对实体经济发展的综合服务。政府可以加大对企业的政策咨询、培训和指导力度,提供全方位、差异化的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同时,政府还可以推出更多的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扩大产能、加强质量管理等,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实体经济的振兴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政府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扶持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产业协同,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企业应该积极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为实体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宣传,树立实体经济的重要地位,共同推动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