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K16059512/2024-124009 | ||
组配分类 | 人大代表建议 | 发布机构 | 东胜街道 |
生成日期 | 2024-12-1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主题分类 | 政务公开 | 体裁分类 | 议案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施武能代表关于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
发布日期: 2024-12-19 10:53 信息来源: 东胜街道 信息来源: 东胜街道 |
近年来,未成年人特别是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频发,我们的孩子越来越难以理解,难以调教,也出现了愈来愈多的“问题少年”、“问题少女”,有的未成年人动不动就把“死”字挂嘴边,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忧虑与惧怕,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在对未成年人保护“两法一条例”进行执法检查的同时,我们也通过代表联络站进行了接待,从中也发现了一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问题,在归纳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意见建议。 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 (一)学校教育的德智失衡。 在如今的中小学校教育中,我们常讲以“德育为先”,但实际落实中却大相径庭。虽然各级党委政府对全面推进未成年人素质教育的要求很高,但就大多数学校来讲却未能改变“一切围绕考分转”的怪圈,当以分数为中心的智育被抬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时,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只能退居其后,从而陷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 (二)教育家庭的中心偏误。 很多家长都十分关注孩子的成长与学习,往往不重视甚至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把学习、思想品德和身体健康这三项让家长排序,其中最希望孩子学习成绩好的占80%以上,而其他两项不足20%。大多数家长认为只要给孩子良好的物质生活,并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就是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了。即使有些家长认识到了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往往苦于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对孩子心理特点不了解,无从下手甚至越关注越乱,产生“狼爸虎妈”的现象,引起孩子的反感与抵触。 (三)心理健康教育短板明显。 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大趋势的背景下,学校纷纷响应号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然而,学校专业师资力量匮乏、经验不足以及没有成熟的模式可学习借鉴等诸多因素也困扰着学校,虽然目前已有不少学校开始着手培养相关教师,但在短时间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薄弱环节。面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存在着无法辨别、无法应对、无法根治等诸多短板。 (四)社会诸多因素干扰强烈。 当今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毒教材”现象的存在,自我中心意识、自我保护、盲目攀比以及一些不适宜未成年人的影视、书刊及网络使孩子们迷失了方向。由于疫情的影响以及国家生育政策的调整等因素,也给家庭带来了新的变化,给未成年人带来了新的困扰和问题。 二、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一)从政府层面, 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指出, 未成年人特别是儿童的心理障碍识别率非常低,80% 的儿童青少年的精神卫生问题被忽略。因此,区政府及卫健、发改等部门,应当把精神卫生工作规划纳入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要把精神卫生工作作为城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处置心理问题和干预心理危机等方式, 提高公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及时准确地指导、处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进一步建立健全以精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体、医疗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精神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要充分整合全社会可用资源, 建立公安、文化、新闻、卫生等多部门融合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融信息发布、知识普及、宣传教育、心理疏导、心理矫治、法律援助、专业培训等于一体。在现有咨询平台的基础上, 加强政府统筹协调和管理的职能, 强化社会宣传,拓宽服务领域和功能。 (二)从学校层面,进一步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学校是未成年人最主要的生活和学习场所, 学校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 建立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针对未成年人心理发展规律及心理素质状况, 通过整合教育资源, 丰富教育内容, 拓宽教育渠道。建立全新的教学观,使学科教育成为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体现在课程和教材之中,贯穿和渗透在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师德建设,为未成年人树立良好的榜样,教育、卫生行政部门还应当重视各级学校心理辅导老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加快充实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增加岗位编制和专业教师引进力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注重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高雅、健康向上的环境。 (三)从家庭层面,进一步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氛围 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因此给未成年人营造健康有益的成长环境是全社会共同职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各级妇联、工会组织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 让父母与学校一起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为孩子的成长构筑和谐的生活环境和氛围。属地镇(街道)、各村(社)要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及儿童之家、儿童乐园等作用,给未成年人提供各种寓教于乐的生活环境。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