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区“一网两表三会两行动”力促社会救助工作长效化

发布日期:2024-10-21 10:45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区民政局

近年来,鄞州区瞄准“工作流程再优化、工作效率再提高”目标,不断健全社会救助长效机制,探索的“一网两表三会两行动”做法,有效建立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社会救助审批工作机制,切实打通救助工作“最后一公里”。

一是“一张网络”亮供需。依托浙江省社会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完善救助政策,困难群众基础数据、救助需求、救助资源库,充分利用系统对人员死亡、高额医疗费用等预警功能,及时发现预警信息并反馈基层,摸排核实系统监测预警排查,实现救助政策、服务资源、服务项目与救助对象需求的精准匹配。依托“一张网络”,社会救助从申请到发放,全流程办理有痕迹,平台内信息数据逐级流转,省市区三级均能按需抓取,实现“凡申请必受理、进度可查询、数据可溯源”的工作模式,切实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让社会救助更加“阳光”。

二是“两套图表”促规范。以制作“新手都能看得懂的社救操作指南”为原则,编撰《鄞州区社救业务工作指南》和《鄞州区社会救助业务工作流程及风险防控》两套图表,聚焦预警提醒、收入财产核算、赡抚养计算等审核难点和政策依据、工作流程、风险点、防控措施、责任人及业务权限等重点,“图表化”呈现工作流程和要点,不断完善工作路径、实操细节等社救全流程操作,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如,对医疗类支出型临时救助报送相关医疗票据凭证上,考虑到有可能出现个别群众利用电子票据多次多部门骗取补助金等情况,在准入关上实时改进医疗票据承诺书要求,规避可能出现的漏洞,避免“错救”“漏救”情况,提升救助精度。

三是“三个会议”优流程。每季度召开区级宣讲会,以专题讲座、互动交流形式向各镇(街道)宣贯最新政策,整合资源、协同解决综合性问题,配合随堂测试、晾晒分数促进政策“入脑入心”。局本级指定5名在编干部包片审核22个镇(街道)初审情况,结合报送台账与实地走访形式,比对救助信息,做好汇总审核与反馈沟通,每月召开科室评审会评估操作实效,减少审核漏洞。镇(街道)常态化开展业务复盘会,分析救助对象条件、救助资金使用、救助项目执行等共性难题,提出优化措施,并就个案问题不定期组织专题会商,“疑难杂症”上报区级。推行“三个会议”提前预判机制后,镇(街道)重复咨询率和错误复现率下降50%,审核效率不断提升。如,针对下辖东胜街道低保复核对象赡养费计算错误旧案例,区级宣讲会及时复盘风险点,将残疾等级、重残补差计算、子女赡养费计算、收入明细栏数据录入等进行重点宣贯,避免了类似低保资金发放错误等问题的发生。

四是“两大行动”督成效。配合区纪检监察组等部门针对特困集中供养机构、贫困家庭补贴漏发等工作开展社会救助综合治理、“小切口”治理等专项检查,整改特困人员护理达标、“一人一账”资金使用、财务管理等问题,严格落实社救档案材料“五统一”要求,以自查整改重难点倒逼各镇(街道)加强“留痕”意识,以专项整治工作强化跟踪问效,回应困难群众期盼,深化社救工作长效机制。如,开展“低保专项监督”工作,由22个镇(街道)纪(工)委会同民政条线工作人员组成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台账检查、电询方式逐一核对低保户情况,全面起底清查低保户工作,做到全面走访、不落一户,切实践行监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