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恒祥”何以骏马奔腾?

发布日期:2024-01-29 16:05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区人力社保局

1月16日,《人民日报》第13版刊发的《浙江宁波多措并举化解结构性就业矛盾——让劳动力和岗位更匹配》一文中,用较大篇幅介绍了宁波世纪恒祥自控技术有限公司人才培养经验。

能被《人民日报》报道,这家专注仪表维保的科技服务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有何“绝招”?

他们的做法是:技术人才自主培养,很少在社会上招聘有经验的员工,基本上面向技校和高职院校招收应届毕业生,然后进行“师带徒”式培养。

目前,该公司有324名员工,其中200名员工获评初级工以上职业技能证书或职称,涌现了高级工、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鄞州金匠”、“宁波工匠”等107名。

(一)

30多年前,潘柏绪和公司几位合伙人,都曾从事大型石化企业仪器仪表维护保养工作。

正是看好这一行业,2009年,他们创办了宁波世纪恒祥自控技术有限公司,为石化企业提供仪器仪表自动化运行维护、检修等服务。

绿色石油化工产业是宁波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之一,也是关键支柱产业之一。但石化生产装置体积庞大、管线密布,一套大型装置的仪表配备数量可达上万台。

正是由于大量仪表的运用,催生了维修保养这一工种,仪表维保工作专业性极强,从业人员相当于“全科医生”,要善于“治未病”。

目前宁波石化企业有数百家,随着装置技术的进步,对维保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也正是因为专业性强、人才紧缺这一行业通病,“世纪恒祥”想到了由企业自主培养所需复合型人才的方法,由此闯出了一条新路。

(二)

为什么只招应届毕业生?潘柏绪解释道,从社会上招聘有经验的员工,起薪往往会比较高,企业初创时业务不多,用工成本会比较高。而且,一旦同行给予更高的薪水,这类人员容易跳槽。相反,对应届毕业生零起点培养,他们会对企业有情怀,更能融入企业文化。

吴可佳是一名来自河南的小伙子,今年才35岁的他,已经是“仪器仪表维修工高级技师”“中级工程师”“浙江青年工匠”……而他刚进公司时,只有中专学历。

2009年8月,吴可佳毕业后入职“世纪恒祥”,被分配到镇海炼化的项目部工作。

刚上岗看到错综复杂的仪表设备时,吴可佳完全懵了,“顿时感觉在学校学到的仅仅是入门知识。”

好在“世纪恒祥”有个传统:老师带徒制度。在师父徐国荣“手把手教授”下,吴可佳迅速成长。“师父白天在装置现场检查、解决问题,晚上回去让我复盘、总结工作,我很快就熟悉了作业流程,了解了各种仪表的运行情况。”吴可佳说。

在如今的“世纪恒祥”,除了老师带徒制度,公司也逐步健全了内部培训体系,包括内部讲师制度、技能模块化培训、每日一练一课、岗位练兵、技术大比武、学历提升等多种形式。

公司肯花力气培养新人,是吴可佳最认可的地方。从2013年起,吴可佳也开始带徒,传承师恩。细数下来,他一共带过40余名徒弟,其中涌现技师5名、高级工10名、中级工20名,都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

(三)

潘柏绪坦承,企业能自主培养出这么多技能人才,也离不开鄞州这块创业创新的沃土。政府对技能人才的重视和大力扶持,让吴可佳这样的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2019年,鄞州试点在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世纪恒祥”为首批试点企业。这为企业和员工释放了双重“利好”。

一方面,人社部门放权给企业,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甄选技能人才;另一方面,技能等级与员工薪酬待遇挂钩,极大地提高了员工参与技能等级评定的积极性,弥补企业在技能人才等级上的断层。

到2023年12月,企业多次组织员工技能等级评价,累计有300人次参加,其中有200人次分别获得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等不同等级的技能证书。

在拿到技师、工程师等证书的同时,技能人才也拿到了“真金白银”:干满3年就有机会评上助理工程师或高级工,7年评上工程师;从初级工晋升中级工,每年能增加收入5000~10000元;从中级工到高级工,每年增加1万~2万元;从高级工到技师每年增加3万~5万元。这一措施也激励更多员工比学赶超。

2022年,该公司实现营收6900万元,同比增长20%以上。2023年,企业营收首次突破7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