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753260229/2024-115951 | ||
组配分类 | 政府建设 | 发布机构 | 区综合执法局 |
生成日期 | 2024-01-2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主题分类 | 政务公开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 ||
发布时间: 2024-01-25 09:12 信息来源: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信息来源: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 ||
|
||
为贯彻落实法治鄞州建设,我局积极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年-2025年)》部署的工作任务,自觉围绕“大综合一体化”、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强基础、树规范、求创新”,着力完善上下联动、规范高效机制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精准执法,聚焦法治力量建设,有效提升行政执法监管效能,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现将我局法治政府建设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举措 (一)坚持牵头抓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法治建设的部署及重要论述,坚持集体学法制度,以案说法开展局党委会“廉情5分钟”教育。严格按照“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法治建设责任体系。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局党委书记、局长主持召开局党委会议、局长办公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法治政府建设有关重大问题,将法治建设纳入本单位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审议通过重大行政事项会商制度、行政执法案件质量终身负责制度,进一步加强本单位法治建设督导把关。 (二)把握关键事项。牵头推进我区执法改革工作,紧扣省市任务要求,全面提升执法质效,积极推进执法服务增值化实践。结合日常工作开展执法检查,创建任务约800项,检查户次约4.2万次,跨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实施率达到37.15%,信用风险结果应用率达99.36%,抽查事项覆盖率、抽查任务按时完成率、结果按时公示率、后续处置率等均为100%,其中“综合查一次”跨部门检查户次约3400次,减少企业干扰次数达1800次。同时,全年开展各类培训50余场,受训超2500人次。 (三)营造法治氛围。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学习培训,将法治学习工作贯彻到基层一线,全面准确理解综合行政执法的内涵界定。积极通过线下集中学习、公众号答题、电子显示屏滚动等方式学习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加大对法制审核队伍、业务骨干的统筹培训指导、履职能力培养,注重提升法审实务专业技能。邀请划转领域的业务主管部门指导行业规范,从涵盖行政争议化解、典型案例分析、新领域业务知识、执法规范建设、场景桌面推演、业务知识测试等方面,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角度、多元化的培训,理论实践同步,整体上提升依法行政质量和水平。 二、主要成绩 (一)提高行政水平。2023年,全区综合执法机关(包括赋权街镇)共办理行政处罚案件(不含违停处理)12913件,其中,简易程序案件6351件,共处罚款38.6万元;普通程序案件6562件,共处罚款1887.9243万元。全年共执法覆盖18个领域124个事项,领域覆盖率69.23%,事项覆盖率8.18%。 (二)推进铁军建设。深入贯彻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工作要求,强化执法制度指引。深入推行《综合行政执法公示办法》《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工作办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建立健全专职法制员制度。制定《宁波市鄞州区综合行政执法审慎执法监管制度》,落实执行审慎执法监管制度的认定标准、处置规定,以清单形式梳理审慎监管事项。出台《鄞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简易程序案件办理细则及操作指南》《宁波市鄞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处罚案卷评查工作方案》,从源头提质、定期抽检、事后复查等方面着力推进案件质量稳步提升。 (三)优化办案效能。首创鄞州特色的“轻案零跑”执法模式,依托“钉+”应用预设标准化场景,通过执法终端进行现场执法取证,“一键生成”格式化的证据文书,在现场实时完成所有的证据采集及确认,实现全程电子、系统校验、透明规范查案,推动全流程“零跑”。自2023年9月上线起,累计办理绿地停车、违规占道、跨门经营、风景名胜区内设摊等案件646起。 (四)强化多跨协同。走深走实“综合执法+专业执法”模式,在工程建设、民宗、水利、规划等多领域案件调查过程中,积极开展集体会商和多渠道沟通,就案件证据、事实、定性、定量、程序等方面的疑难问题发起会商,精准助推跨部门执法协作逐步有序完善。 (五)落实普法责任。以“执法规范、普法先行”为切入点,围绕“安全”主题,在今年4月和12月分别刊登关于住房安全、公共安全的专版典型案例,以案释法,提高执法震慑力。11月在宏泰广场开展“普法进商圈”主题活动,聚焦住房安全、燃气使用安全等问题,切实提高百姓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理念,着力构建多层面覆盖、线上线下融合、群众便捷易懂的普法网络。 (六)坚守法治底线。随着执法新领域、新内容的拓展,行政争议风险随之增加。面对行政争议新形势,通过加强风险研判、主动提前介入、积极释法明理,及时掌握争议化解动态,全方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同时延伸触角,打造“早发现、早介入、早协调”的行政执法风险预防模式,对在办案过程中发现的基层中队存在执法疏漏的情况提出防范建议,注重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和整体预防,既抓末端、治已病,又抓前端、治未病,真正助力行政争议化解。2023年,我局发生行政复议案件9件、行政诉讼16件,未有败诉案件。全年共审查行政合同398件。 (七)推进审批提速。根据“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首创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三个一”。采集全区83家运输企业信息库,打通审批窗口、业务处室和公安交警等部门数据壁垒,全市率先建立“一库查询、一网到底、一表申请”模式,真正帮助企业实现“跑零次”。起草落实鄞州中心城区水、电、气、网络接入承诺备案实施办法(试行),从顶层设计、政策出台、精简材料、压缩期限等多个层面加快推进水电气报装重点领域改革。 三、存在问题 (一)赋权镇街执法专项人才短缺。赋权执法作为镇街新增职能,综合执法队执法人员的承载能力、覆盖面和知识面储备不足,合法性审查人员配置力量不足,专项人才缺失、专业水平有限成为推进执法改革走深走实最大阻碍。同时,合法性审查有“头重脚轻”现象,赋权镇街往往重视前期审查,忽视合法性审查事中、事后跟进、监督、评估等工作。区级层面与赋权镇街正在逐步建立指导、提升基层案审能力,但当下由各镇(街道)作为执法主体的案件审核及应诉压力仍然较大。 (二)行政争议仍需关注。2023年,我局行政复议案发量为9件、行政诉讼案发量为16件。案发原因一是行政相对人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不断提高;二是当事人对人行道违停抄告和道路收费泊位提起的诉讼复议;三是综合行政执法事项行政处罚职能划转后,新领域案件诉讼复议由业务主管部门集中到综合行政执法部门。 四、下步计划 (一)践行执法服务增值化。聚焦破解“执法扰企”难点堵 点,科学合理制定行政执法检查计划。继续践行轻微违法“首违 不罚”要求,加快推动“轻案零跑”执法模式向更多领域、更多事项扩展。 (二)推进队伍建设规范化。对照省级“枫桥式执法中队”、 市级“最佳实践中队”等创建标准,培育并打造一批“争先案例” 和“示范样本”。通加大执法队伍教育培训力度,全方位开展执法队员轮训、中队长培训、法制培训、“1+8”部门培训等。 (三)提升执法办案标准化。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数据归集共享、分析运用机制,扎实推进数字化案件档案管理平台建设,有序推动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及平台深度应用,落实执法办案数字赋能、推动质效双升。整合行政执法法制审核力量,积极探索 公职律师队伍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公职律师专业优势,拓展公职 律师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角度、多层次、多方式、多阶段地参与法治建设。 (四)夯实专项执法模块化。深入推进“城管执法进社区” 向“综合执法进小区”迭代,试行综合执法进小区“钉钉”模块。深入开展城乡规划、建设领域执法专项行动,梳理老旧小区、别墅小区违法搭建、违规装修等相关工作,对重大违建问题加强风险研判。配合开展森林防灭火、殡葬领域等专项行动,深化户外广告整治,优化夏季“清耳”专项执法行动计划,持续推进“清新”油烟、燃气联合执法等专项行动,全力以赴做好“关键小事”。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