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778247514/2024-116375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鄞州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
生成日期 | 2024-01-2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通知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鄞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2023年度工作总结及2024年度工作思路 |
发布日期: 2024-01-25 10:33 信息来源: 鄞州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信息来源: 鄞州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
鄞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2023年度工作总结及2024年度工作思路 鄞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2023年,鄞州经济开发区以省市区三个“一号工程”决策部署为抓手,聚焦重点指标、重大项目、重要工程,谋篇布局抓落,强化保障促发展,持续优服务、抓进度、提质效,园区经济运行向上向好、稳步增长,较好地完成了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以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壮大首善之区工业筋骨。对标年初下达的各项考核任务,紧盯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等支撑性指标,扎实开展经济运行分析监测,注重大企业、大项目引领作用,精准研判月度经济走向,着力破解规上企业发展面临瓶颈,指导帮助重点企业开展“数字赋能、能耗双控、出海抢单”等相关工作,园区经济运行承压开局、逐月向好。1-12月开发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74.9亿元,同比增长5.58%,规上工业增加值48.69亿元,同比增长10.14%。 (二)以项目建设为成长推力,放大活力蓝湾潜能效应。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以一抓到底的狠劲、一以贯之的韧劲加速推进省市重大项目建设,着力保障项目推进过程中电力、能评、环评等资源要素,加大跑厅进局力度,确保项目及早开工投产。实施项目“红黄绿”三色管理制度,督促杉杉、博威、华朔等新建重大项目提速快跑,推动维汇、恒达高、锦昇、舒鑫等续建项目按期完工,强化对寰宇东方、双能、福士等技改项目和引发、万荣、比克迪等改扩建项目的指导帮扶,1-12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53亿元,同比增长25.15%,工业投资26.5亿元,同比增长52.93%。 (三)以招强引大为发展支点,形成高端项目集聚优势。成立招大引强工作专班,健全完善项目落地服务机制,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三大方向优中选强,加速打造产业集群集聚。结合宁波市近期产业专项规划,兼顾本土先进企业的产能扩张,积极承接大市范围内的产业梯度转移,从产业现状、关联产业、重点发展领域等方面对产业链图谱进行了细化和深化,找准现有产业链缺失和薄弱的关键环节,明确“弱基缺链”清单。今年以来,先后引进亿元以上优质项目14个,总投资超70亿元,未来释放产能超200亿元。储备大项目投资超100亿元,为开发区的跳跃式增长提供强有力的项目支撑。 (四)以综合治理为主要抓手,倒逼低效区块迭代升级。扎实推进一期综合整治提升,通过“腾笼换鸟”、工业上楼、以商引商等多种途径,力争实现土地增效、产业升级、品质提档。实现小升规19家,其中月度上规7家,年度上规12家。清退低小散企业12家,智鄞、兴鄞、维汇等产业园共引进优质项目6个,去化产业空间超10万平方米。紧扣平安护航亚运和WTA宁波网球赛,创新“网格员+专家”的检查方式,对园区一期201家工矿企业消防安全、设施设备、有限空间作业等开展专项安全管理检查,发现隐患2158处并全部完成整改。紧盯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落实河道“一点一策”治理方案,启动市政管网和工业排污监测项目5个。 (五)以规划修编为重要契机,绘就平台能级发展蓝图。围绕未来开发强度、集聚规模,结合本轮三区三线调整,高标准、高站位推进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研究,形成底数排摸清晰,研究透彻客观,空间保障有力,发展目标、空间战略与指标体系符合开发区实际和未来发展需要的产业空间规划成果。紧盯时间节点完成地类“三调”、生物调查、盐度测量等前期工作,全力推进南围区岸线动态监测成果运用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加速完成鄞衢飞地片区控规编制,着力推进大闸片区一期约2000亩区块的前期政策处理工作。联动市区两级部门推进110KV电力专线,保障重大项目能源需求。启动钱春大道连接线、九年一贯制学校等各类基础设施前期工作。 (六)以主题教育为有力后盾,提升亲清园区服务效能。围绕主题教育,开展党建党史、法律法规、经济发展、助企纾困等专题学习12次,定期召开党风廉政专题会议,常态化开展谈心提醒教育谈话,今年各线分管领导部署全面从严治党工作10余次,开展廉政谈话20次。建立年轻干部帮带成长培养机制,分别安排在经济发展、项目建设等主责主业一线磨砺锤炼。重点抓好园区企业“大走访”,推动难题“大化解”,解决问题清单56 项,干部职工服务效能和园区整体营商环境得到有效提升。 在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园区经济发展与区委、区政府的期望还存在较大差距,与省市先进园区相比还有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存量企业内部挖潜力度不足。骨干企业经济脊梁作用发挥不明显,如寰宇、明磊、科森、万荣等4家企业今年全年亏空约24亿元,拉低园区产值增长10个百分点以上,而拓普、华朔等新投产项目6亿元的新增产值远不够填补缺口,面对存量骨干企业产能滑坡未有行之有效的破题举措。产业提档升级进度不快,一期企业产值占比近90%,全年负增长约3%,初步统计有超20家自持土地企业部分厂房闲置,总计空间约15万平方米,且因历史原因绝大多数企业容积率低于2.0,虽实行政策鼓励存量企业改扩建及以商引商,但收效甚微,存量空间资源盘活任务依然艰巨。 二是新建项目产能释放倒逼不够。近年来北一区共计引入产业项目20个,已有10个项目竣工投产,其中博威和拓普2个项目产能释放基本达到预期外,其余8个项目产值贡献不足3亿元。去年以来,通过法律诉讼、预警提示、约谈提醒等多种途径,督促维汇、万洋、甬科等占地面积大、亩均贡献低的项目履约达产,虽有签订补充协议、提出整改方案、招引新项目入驻等实际成效,但按原协议约定达标还需进一步动真格、出实招。另有10个项目在建,其中杉杉和博威因负极材料业务自给率低、上游成本压力加大和设备采购延迟等原因,投资也不达预期;恒达高、舒鑫项目因竣工验收延期目前尚未投产,中淳地块因未动工尚无实际投资贡献等。 三是招商引资落地成效整体不强。项目洽谈应接不暇,但始终存在开放格局不高、超前眼光不够的短板。从项目来源看,基本都是市内周边扩产需求项目,区域集中、渠道单一,缺乏按图索骥的精准招引和建链延链的靶向出击;从项目规模看,以亿元项目为主,大空间没有带来大块头、大引擎,缺乏如吉利、奥克斯这类总部型、旗舰型项目的“乘数效应”;从招引力度看,被动接洽多、主动出击少,对500强、上市公司、行业领军的敲门问询、跨区域推介还不够;从队伍建设看,对产业“望闻问切”的专业洞察力还不够,尤其是对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和细分领域的精准把控缺乏深入研究。 四是基础配套功能健全谋划不深。当前园区连接宁波中心城区仅有甬台温高速复线1条高速和宝瞻线2条公路,区域内部串联也只有沿海中线、穿咸线、管大线等公路,交通路网建设迟滞。辖区生活配套和公共服务功能欠缺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义务教育主要依靠周边乡镇,文化、商贸、医疗配套设施滞后制约了人才引入,教育培训、科技、研发设施滞后制约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园区整合式、系统化治理机制尚未健全,安全生产、环境治理、信访维稳等日常工作监管还存在漏洞盲区,工业社区服务事项“一站集成、一网办理”的服务水平还比较薄弱。 2024年,鄞州经济开发区将扎实做好主题教育后半篇文章,以三个“一号工程”为指引,切实承担起全区工业经济主引擎、沿海先进制造业产业带主阵地担当,着力构建整体规模升级、招商路径明晰、空间谋划有序的发展格局,力争未来三年规上工业产值实现每年20%以上的增幅,逐步形成“招引一批、投产一批、达效一批”的项目梯次推进发展格局,为全区“十四五”后半程交出一份厚重提气的“成绩单”。 (一)自我加压,拔高目标,力保经济发展领跑领先。紧盯考核一套表,对规上工业产值、工业投资、内外资详细制定一整套任务推进表,按季按月、分类分人、逐条逐项分解落实。发挥乐歌、中淳大优强政策效益,督促拓普空气悬架车间投用,指导科森产品事业部拆分,强化对维汇、甬科、万洋等二期新项目履约跟进,做好寰宇、永强(亿泽)、六和轻等下滑企业的助企纾困,形成龙头带动、骨干跟进、关联发力的增长护航态势,确保全年新增产值超50亿元。持续深化项目“红黄绿”三色管理机制,督促杉杉、博威加快投资进度,推进华朔、创鄞等百亩级项目加快设备采购和提速建设节奏,强化对共盛、天正、维佳、威康、任亿等14个新建项目的跟踪服务,落实30个技改和改扩建项目的专人管理,确保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以上,工业投资35亿元以上。 (二)内挖外引,双轮驱动,力促平台能级做大做强。持续加大对一期闲置厂房的嫁接招商,积极对接市级部门和区外招商机构,深挖市内有扩产需求的项目资源,力争全年引进“签约即进场”的小而精优质项目15个以上,盘活闲置厂房5万平方米以上。根据产业空间规划成果,按照“紧盯前沿、强链聚合、集群发展”的总体思路,建立“236”产业招商图谱,聚焦国内外头部企业、产业链引擎项目和关键细分领域,发挥好以商引商、平台招商、节会招商等策略路径,争取实现百亿级投资零突破。依托现有空间资源,强化与周边三镇的联动协作,组建片区招商小组,建立共享共赢机制。深化完善湾区智鄞、乐鄞、创鄞产业园招商方案,强化政策导向,创新租售机制,打造全市具有一定特色和辨识度的工业楼宇经济高地。 (三)有序布局,把握节奏,力求要素保障谋深谋实。围绕现有土地空间,着眼当下,立足长远,统筹区域功能布局,把控土地利用节奏,对二期北区现有约1500亩净地分锁定出让计划,力争明年完成1000亩出让目标。加快推进开发区瞻岐片区约2000亩控规编制法定化,同步启动城市设计工作。扎实推进征迁工作细节对接和资金保障,力争明年3月份完成集中连片方案上报,获批后6月开展土地征收工作,谋划各项基础设施前期工作。加强与省厅汇报沟通,依据规程及实施方案要求精准开展南围区海岸线动态监测工作,积极配合省厅编制海岸线动态监测方案,上报自然资源部,力争尽早完成岸线修测,实现南区约5000亩土地空间的释放利用。启动南围区控规编制及研究工作,加快前期已获用海审批89公顷道路、内河、绿化等非透水构筑物的实施,全力做好未来空间拓展重点工作。 (四)高效治理,筑牢屏障,力争城市品质有里有面。理顺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建设,推动区应急三中队常驻园区,持续加强水、电、气、道路、公用管廊、污水处理等公用设施的常态化检查,形成“管理+执法”精准施治的监管格局。依托数字园区精密智控平台,深入开展“污染处理设施覆盖、监测设备联网使用、污水治理回用、固废污染防治、企业节能管理”等方面风险隐患排查,切实提升监测预警、实时研判、科学治理的防治水平。制定交通整治提升方案,规划各区块集卡、大货车、通勤用车停车场建设,加快推进交通信号纳入全市监管系统,打造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纵深推进“三改一拆”,全力整治历史违建,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坚决纠正违规用地,全域推进风貌塑造,加速推进人才公寓、九年一贯制学校等基础配套工程建成落地,推动园区从制造业聚集区到宜居宜业创新地蝶变。 (五)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力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加速推进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以“鄞领蓝湾”党建品牌为抓手,引导党员干部职工理论学习入脑入心、调查研究求真求实、推动发展敢为善为,检视整改立行立改,不断强化服务意识、细化服务颗粒、优化服务保障。全力推进队伍作风建设和“清风蓝湾”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企业、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纽带作用,加快公权力大数据平台运行,加强惠企政策动态监督,推动惠企资金精准滴灌,完善项目建设廉政监管,用制度建设夯实招商引资和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的廉政风险防控 。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完善干部职工、社区社工、两新党员、网格员队伍等考核管理体系,选优配强,搭台育才,切实打造一支有理想、敢担当、善作为的开发区干部队伍。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