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969878/2024-115672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鄞州区市场监管局 |
生成日期 | 2024-01-1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主题分类 | 工商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鄞州区市场监管局2023年度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
发布日期: 2024-01-11 17:00 信息来源: 区市场监管局 信息来源: 鄞州区市场监管局 |
一、2023年度总结 (一)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激发创业活力。一是推行便民措施,降低准入成本。积极推行经营主体“自主申报+信用承诺”登记模式,落地准入准营“一件事”联动审批,落实跨区变更登记“一次告知、一窗受理、一步到位”,个体工商户经营权转让实现“变更登记”。今年以来,9472户经营主体享受到政策便利,全区市场经营主体总量达到18.47万户,企业总量跨入10万户新量级,企业实有量和新增量均居全市第一。二是开展精准帮扶,突出分类培育。选取“集盒特色商业街区”作为宁波市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培育示范点,为青年个体工商户提供“保姆式”服务。开展“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重点培育,成功推荐94户进入市级培育库。完成“个转企”179户,其中注册资本100万以上的69户。三是完善监管机制,减少企业干扰。牵头全区“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完成双随机任务18142次,占任务总量的52.79%,跨部门联合监管率达到37.4%,有效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健全信用体系建设,完成行政处罚信用修复19起,新增市级信用示范管理企业46家。探索柔性执法新方式,推出全省首个市场监管领域企业合规工作指引,完成全区部门首个涉企行政执法“轻微违法首违不罚”案例。四是维护公平秩序,保障有序竞争。作为全省首批、全市唯一系统“法治下基层”建设示范单位,开展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专项行动以及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工作,审查文件1124份,发现问题365个,废止文件5份,限时修改338份。推进平台经济、价格等重点领域监管,完成全国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平台经济试点,整顿殡葬服务市场价格行动获王文序副省长批示肯定。开展“铁拳”“亮剑”“利刃”、茶叶过度包装等系列专项行动,办结案件1153件,罚没款1471.94万元,其中大案350件,7个案件入选典型案例,1人次荣记全省市场监管系统个人三等功。 (二)深化要素保障,全面激活发展引擎。一是提升质量管理。分类完善政府质量奖、浙江制造、卓越绩效导入等各类培育库,今年完成48家企业入库。13家企业分层次申报国家、省、区政府质量奖。全年新增“品字标”企业13家,华信颐养院成为全市第一个获得“浙江服务“品字标企业。二是强化标准引领。积极抢占标准制高点,今年全区企事业单位主持、参与国家标准54项,新增“浙江制造”标准4项、区级地方技术规范发布2项。2个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验收获高分通过,新立项市级标准化试点6项,数量全市最多。三是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服务。完善《鄞州区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在全省首设商业秘密保护激励资金,累计发放知识产权专项资金1010.2万元,惠及企业609家,全面激发经营主体创新活力。今年以来,全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957件,同比上升16.79%;在全省首届知识产权奖中获奖11项,数量均居全市第一。入选全省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完成知识产权质押34笔,涉及专利89项,质押融资达到10.63亿元,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协作,会同区委宣传部、市律师协会等9家单位共同签订《关于知产联协 携手惠企 共助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的合作备忘录》,联合公检法签署《关于商业秘密“行政+司法”协同保护的合作协议》,与15家行业协会成立知识产权保护联合工作室,加强与上海黄浦区、南京鼓楼区等9个城区的多跨协作共同签署《长三角主要城市中心城区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保护合作协议》,进一步构建起部门指导引导、协会自律自治、社会多元参与的知识产权大保护体系。连续两年获得知识产权保护省政府督查激励和全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荣誉。 (三)坚守平安防线,全力保障四大安全。一是构建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持续推进食品安全包保机制,推动全区2400余名包保干部按要求落实近3万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包保督导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总局食品安全协调司调研督查。推进特种设备企业主体责任推进年活动,基本建立企业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安全总监、安全员分级负责的责任体系。切实落实企业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目前落实14445家。二是推进安全检查专项整治。认真开展“迎亚运、保安全”食品安全质量提升攻坚行动、含兴奋剂药品和特殊药品经营企业风险隐患排查、特种设备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燃气器具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等专项行动,对安全隐患开展摸底式排查整治,做到问题发现一批,处置一批,销号一批。提高数智市监管控效能,针对已建成的5546家食品“阳光厨房”开展常态化实地检查和网络巡查,对抓取的安全隐患做到即时整改。三是完善安全风险预警监测。完成食品药品、产品质量抽检5586批次,检出不合格率3.74%,均闭环处置;对56批次移交的不合格产品线索开展严格的后处理工作。累计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2451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588例,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264例。四是推进安全治理社会参与。区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提质扩面项目被列为“浙里食安”第一批试点示范,截至目前,全区食责险公益险累计保费2208.70万元,保额9.48亿元,商业险累计投保企业8882家,保费829.80万元,保费、保额、投保数均居全省各县(市、区)首位。深入推进特种设备物联感知应用,推动电梯安全由“人防”向“技防”转换,目前全区公众聚集场所、住宅等电梯物联感知接入累计9873台,数量全市第一;全区电梯综合保险在保项目227个,保障电梯6033台。 (四)紧盯民生需求,深入推进惠民工程。一是高标准推进农贸市场提质升级行动。全年创建星级市场21家、放心市场11家、四个一批市场8家次,实现城乡农贸市场全域创星,居民“菜篮子”环境安全舒心。二是高质量完成各级民生实事项目。围绕群众食药健康,新增养老机构“养老厨房”17家,零售药店民生药事服务站(社区药事服务站)建设4家。在7家三星级以上农贸市场实施“甬有食安”工程,市场内重点食品品种“浙食链”系统上链率达到100%。三是多维度打造放心消费环境。今年累计受理投诉举报25666件,同比上升27.7%,为消费者挽回损失797.6万元,承办全国12315技能大比武活动。动态培育放心消费单位5684家,其中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2191家,放心工厂448家,放心消费商圈(街区)13个。 二、2024年工作思路 (一)聚焦统一大市场,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一要持续优化市场准入环境。深入推进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注册登记体系建设,努力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推进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培育,做好经营主体登记情况追踪分析,为上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科学支撑。全区年度市场经营主体新增量达到2万户,总量突破19.5万户。二要持续保障市场有序竞争。推行重大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会审制度,并从区级层面向乡镇(街道)延伸。持续推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争取打造网络市场多元治理区域典型。加大混淆仿冒、虚假宣传、商业贿赂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执法力度,全力保障公平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三是持续深化柔性监管机制。推进实施“监管一件事+综合查一次”改革和信用承诺全过程管理试点,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率再提升。逐步推广市场监管领域企业合规工作,在市场监管领域先行先试“专家协审”模式,并与司法、综合执法等部门在“首违不罚”等环节建立信息互通、协同监管等机制。争取与宁波大学营商环境与企业合规研究中心签订全面合作框架协议。 (二)聚焦高质量发展,构建高品质服务体系。一要优化顶层设计。深入推进质量强区和知识产权强区战略,将品牌和知识产权专项激励继续纳入全区“一号文件”。统筹抓好品牌、标准、计量、专利、检验检测等资源优势,推动质量提升、创新提质。争取全年新增品字标企业9 家,新增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浙江制造”标准30项;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200件。二要加快重点突破。聚焦质量品牌培育和知识产权运用转化,全面推进质量提升和知识产权“入园惠企”行动,重点做好下年度省政府质量奖、中国质量奖候选企业精准培育,力争实现新突破;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全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达到15亿元。三要加强基础支撑。围绕全区产业发展需求,持续发挥知识产权行政司法保护中心和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双重优势,完善快速授权、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的协调联动机制,专利侵权行政裁决案件办理周期再缩短,快维中心每年专利预审量和办理维权援助案件分别达到1000件和200件,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水平。 (三)聚焦“四大安全”底线,构建高水平监管体系。一是坚持安全守底。立足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重点工业产品的安全状况,推动完善党政同责、四责协同、食品“包保”、“两个规定”等责任落实机制,用足用好监督抽检、风险监测资源,做到靠前治理,闭环处置,切实做好重点隐患整改销号,守住区域安全监管底线。二是加强数智优势。持续加强“浙食链”“校园食安智控”“养老食安在线”“CCP 智控”“抽检处研控”“数字药监系列”“特种设备在线”“质量在线”等数字化场景应用,完善全生命周期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推动“数据跑”代替“人工跑”,通过AI抓取、云视频等技术不断提高监管效能。三要强化执法保障。充分发挥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优势,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聚焦民生保障、“四大安全”、重大活动违法广告、新型网络传销等重点违法领域,办出一批“铁案”“要案”。 (四)聚焦民生实事项目,构建高质量惠民体系。一是做好农贸市场提质升级行动圆满收官。深入落实农贸市场长效管理机制,成功创建五星级农贸市场1家,区三星级以上农贸市场覆盖率上升至80%,农贸市场建设管理水平保持全省领先、全市领跑。二是打造食药安全民生品牌。持续推动“甬有食安”建设,巩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量化等级灭“C”成果,加快养老机构食堂标准化改造和农村家宴“放心厨房”提升改造,不断提升“一老一少一农”餐饮安全保障水平,食品抽检批次争取从4.5批次/千人提升至5批次/千人。新增药事服务站点2家,扩大民生药事服务圈,方便群众就医买药。三要优化放心消费环境。深入实施“放心消费在浙江”行动,全面推广放心消费现代社区建设样板。放心消费单位创建稳定在5300家以上,争取获评全国消费维权先进集体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