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业新农人共绘新“丰”景——鄞州深入践行“八八战略”系列报道
游走在鄞州乡野,千亩稻田连成片,一座座现代化种植大棚错落有致,田间地头,无人机飞奔,收割机穿行,一派现代农业蓬勃发展景象。
20年来,在“八八战略”指引下,鄞州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做强种业,壮大产业,引育人才,高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书写了产业升级、乡村美丽、农民富足的美丽篇章。
到2022年底,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44.89亿元,较2003年翻一番;粮食种植面积达到19.8万亩,总产量9万吨,实现五连增;拥有各级现代农业园区65个,总规模超5万亩。
夏日,走进姜山镇陈介桥村的归本农场,放眼望去,一片绿油油,上千亩水稻长势喜人。
“改种新品种水稻后,平均亩产可以提高25%左右。”归本农场负责人汪琰斌介绍。
汪琰斌种植的是“甬优1540”“甬优1538”,系“宁波种业”近年来研发的杂交水稻新品种。
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鄞州在全省率先建设“种业强区”,收获硕果累累。
以“宁波种业”为例,企业已拥有88个杂交水稻组合,推广应用区域涵盖17个省市,其选育的“甬优1540”被列为农业农村部2022年粮油生产主导品种,全国推广面积超过220万亩。
在“微萌种业”,其选育的西瓜品种“美都”,占我国南方冬季大棚西瓜九成以上的市场份额。今年6月,“微萌种业”的西甜瓜、白菜数字种业重点实验室入选农业农村部企业重点实验室,是全省首个。
据统计,截至2022年,鄞州区现代种业总产值达6.5亿元,带动创造农业产值245亿元。
20年来,在深入践行“八八战略”中,鄞州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持续放大科技创新新优势,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数字化水平。
“和传统人工育秧相比,机械育秧人工减半,效率却提升了80%。”姜山镇联兴粮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卢为尖对新的育秧中心赞不绝口。
在鄞州区水稻智慧育秧中心,3个人干了14个人的活。中心配备了智能操控中心、水稻播种机、机械臂等先进设备,一天就能育秧上万盘,不仅降低了育秧成本,更提高了效率。
近年来,鄞州依托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规模大户,大力推进“机器换人”和新型数字化技术应用。目前,鄞州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提升到88.55%、92%。此外,还累计建成市级以上数字农业工厂5家,数字化种养基地18家。
农业的现代化,更是农业人才的现代化。20年来,鄞州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扎实开展农业“双强”行动,为农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020年,宁波微萌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专家薄永明获评农业正高职称,成为浙江省首批“正高农民”。而今,在鄞州,汪琰斌、柴安琪、祝尚进等一大批90后、00后大学生投身农业,成为职业农民。
据统计,近年来,鄞州累计落地“甬江引才”“万有鄞力”等引才项目8个,培育高层次农业人才132人;还成立全市首个县级农创客发展联合会,累计培育农创客506人;微萌种业还设立了全区首个农业领域省博士后工作站,已引入博士3人、硕士17人。
沿着“八八战略”擘画的蓝图,鄞州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越来越美,一幅农业现代化的美好新图景,正展现在鄞州沃野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