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消费指导手册(三十)
发布日期:2023-06-30
17:08
浏览次数:次
信息来源:区市场监管局
1、低价旅游强制购物
消费者徐先生反映,他的妻子经常在中心广场跳广场舞。3月初,一陈姓小伙子在中心广场散发名片,自称是某旅行社的,跟当地文化部门有多年的合作关系,邀请跳广场舞的大妈们到香港参加比赛,每人出650元就能参加港澳9日游活动。他的妻子等37人到达目的地后,导游给大家安排的全是购物,把游客们关在一个店里强行消费,一关就是2小时,最低消费了2万元,最高消费了三四万元,没钱的借钱买,商家店门都不开,一个景点也没去。徐先生的妻子说,本来大家是冲着旅游文化去的,没想到误入了低价游消费陷阱,最终旅游景点没参观还挨宰了,有一种说不出的痛。
2、景区一次未进 购物一次不落
王阿姨3年来参加过多次健康讲座和“养生之旅”,共购买价值8万元的保健品。第一次参加的免费旅游,去的是苏州。当时居委会通知小区里的退休居民,有家热心企业举办了免费健康讲座,会场就在小区附近的一家酒店会议室,去听还能领一份礼品。王阿姨当时就去了,的确是办了免费的讲座,还送给一桶食用油和一盒蜂胶试吃。并留下了王阿姨的联系方式,说今后会举办免费旅游。很快,对方就通知她参加免费的“苏州一日游”。
当天的苏州一日游,他们并没有进收费的景点,只在市区和工业区转了几圈,下车拍照。午饭是人均10元的盒饭,如果不吃则可直接拿10元现金。下午,大巴开到一家宾馆的会议室内让大家“休息”,基本每4人就有一名“顾问”在一旁陪同。王阿姨经不住“顾问”的热情推销,当场购买了1万元的蜂胶。此后,王阿姨又陆陆续续参加过六七次免费或低价旅游,正儿八经的景点一次没进,但购买产品倒是一次不落下。其中一次,对方还“布置”了任务,要求她带3名新成员一同参加,奖励则是给她积分,今后买保健品可抵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