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防欠薪、送政策……宁波这一做法走向全省

发布日期:2023-05-19 08:40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区人力社保局

不出社区不出村,就可以了解到各项人社政策,找到“家门口”的工作,发起劳动纠纷投诉,还可以了解到各类人力社保领域的政策……在5月6日举行的宁波市基层人社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改革推进现场会上,由宁波鄞州试点推进的基层劳动保障队伍标准化体系建设,受到浙江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的高度评价,并建议向全省推广。

近年来,宁波积极探索基层人社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在治理体系、队伍建设、试点推广等方面取得了不断突破,有力提升了全市基层人社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尤其是规范了全市约1.3万人的“劳动保障督导员、劳动保障管理员、劳动关系协调员”基层“三支队伍”,全面提升基层劳动保障监管效能。

鄞州区作为基层劳动保障队伍标准化体系建设先试先行试点区,贯彻省市试点改革要求,通过规范“三支队伍”管理、确定“五张职责清单”、健全七项工作机制等方式,有效推动了人社业务的源头治理、综合治理。

这“劳动保障管理员”究竟是何方“神圣”?记者从现场了解到,这群可爱的人承担了基层“五员”角色:便民窗口服务员、基层群众联络员、企业发展护航员、劳动纠纷化解员、就业创业帮扶员。

劳动保障管理员又是如何保障群众权益的呢?在现场,来自鄞州区下应街道的劳动保障管理员代表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故事。

2022年9月,一对钟姓夫妇来到下应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劳动纠纷受理窗口报案。夫妻俩本在工地干活儿,但活儿干完了,工资却迟迟没有入账。街道的劳动保障管理员立即展开调查,发现负责该项目的公司的确存在欠薪问题。最终,在劳动保障管理员的协调下,该公司在三天内付清了这对夫妻的工资。

这是基层人社治理工作中最真实的一幕,但劳动保障管理员所做的远不止这些。为了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鄞州区推出了欠薪隐患分级制度。根据在建工程欠薪隐患发生的可能性,将这些工程分为“高”“中”“低”三个风险级别。

对赋予高风险等级的在建工程项目,鄞州区创新推出和谐劳动关系四方协议书。通过加强源头治理,防范潜在的欠薪风险并及时阻断风险转换通道。在四方协议书制度的作用下,今年以来,下应街道的在建工程投诉案件量仅15件,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2%。

除了化解劳动纠纷,促进就业也是劳动保障管理员的工作重点。鄞州区创新推出“邻里直聘”、一刻钟就业圈”招聘市集、人才杂货铺等服务,打造便利型零工市场,帮助居民找到“家门口”的好工作。

住在海创社区的全职妈妈谢女士就是“邻里直聘”服务的受益者,在劳动保障管理员的帮助下,她成功找到了社会组织协助运营的工作。同样位于海创社区的杰瑞网咖也通过这些服务招募到合适的员工。

此外,劳动保障管理员还承担着政策宣传和业务经办等工作。面对企业,劳动保障管理员们将人社政策打包成册,通过上门培训、政策答疑、现场办公等方式,深入产业园、商业区,及时送上一手信息、当场办理业务。对居民,劳动保障管理员们靠着一张嘴、一双腿、一颗心,为居民奉上暖心、贴心、细心、尽心、耐心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