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具有知识产权内涵的产业和区域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
作为知识产权强区,鄞州立足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深入贯彻知识产权创新战略,坚持质量主线,以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为目标,以满足创新主体和市场主体服务需求为导向,持续推动知识产权工作争先进位,为高质量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首善之区、争当中国式现代化区域示范夯基筑垒。
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说知识产权,见证鄞州创新之强。
鄞州现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6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67件,获评中国知识产权领域最具影响力县域第一位。去年,鄞州商标有效注册量累计92954件,同比增长25.54%;专利授权1118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595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8064件,同比上升20.44%。发明专利授权、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均居全市第一,全省领先。
新增乐歌人体工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博威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累计达到6家企业,居全市第一;新增15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累计达到30家。宁波市首个知识产权产业联盟落户鄞州,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批复同意建设“宁波鄞州(智能电器)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
知识产权“量”和“质”双提升的背后,离不开“有形之手”的顶层设计。
根据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鄞州密集出台《鄞州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工作方案(2022-2025年)》《鄞州区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鄞州区品牌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强化财政资金正向引导和专项激励,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为知识产权工作指明道路方向、输入政策动能。
鄞州坚定以知识产权创造为高质量发展增强创新动能,激发市场主体创新热情,为知识产权赋能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鄞州现有“国字号”单项冠军企业(产品)2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4家、高新技术企业662家,总量均为全市第一;拥有区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09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20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9家、市级企业研究院1家、省级企业研究院3家,总量全市领先。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9%,技术交易额累计近100亿元,人才总量达到44.8万人,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9%。
为企业创新赋能添智
知识产权是兴业之道,也是强企之策。以发明专利授权、行业标准制定等为代表的高质量知识产权行动日渐成为鄞州企业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的有力武器。
凭借机芯可拆洗的结构设计创新,一款奥克斯空调拥有1300项技术专利,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空调难拆洗、难安装的问题,一跃成为市场新宠。该款专利空调先后获得AWE艾普兰“优秀产品奖”“红顶设计奖”“中国家电健康之星”等荣誉,并成为杭州亚运会官方独家空调供应商。
走进“博威合金”的企业展厅,198项发明专利挂满一整面墙,参与制定的22项国家标准,更彰显了企业在行业内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一家市值超百亿元的上市公司,“博威合金”正是牢牢依靠知识产权创新的主引擎,稳居中国高端合金材料的龙头地位,成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乐歌股份”凭借专利创新有效融入全球外观设计治理体系,在全球累计获得有效专利1100余项,特别是去年5月,“乐歌股份”的3件专利成功获得WIP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海牙体系外观设计保护申请,可在全球94个国家和地区寻求保护支持,为企业出海攻城拔寨再添力。
制造企业加速切入智造新赛道的同时,新兴的数字企业也在依托知识产权之力抢占新市场。
宁波小遛共享信息科技公司拥有发明专利34项、实用外观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14项,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通过知识产权申请形成技术壁垒,有效帮助企业拓展市场。特别是行业首创的90°规范停车技术,有效解决共享单车乱停放难题,助力提升城市现代治理水平,目前,“宁波小遛”已覆盖全国125个城市。
宝略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已超过50项,多个项目入选《浙江省科协数字化改革应用项目》——“揭榜挂帅”示范应用、重大应用成果等,近三年内企业成果转化合同金额超过3亿元,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地理信息技术服务高科技公司之一。
来自区市场监管局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区发明专利授权量1595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8064件,同比上升20%以上。“从发明专利涉及产业领域看,高质量发展导向鲜明。”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区授权发明专利增长点主要集中在智能家电、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制造领域的关键技术点位,此外新材料领域发明专利授权量、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显著,可见知识产权对于促进企业创新,助推现代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
把“知产”变成发展活水
知识产权要灵活转化运用,才能产生更大价值。“对鄞州而言,如何盘活、用好这些丰富的知识产权资源意义深远。”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鄞州通过拓宽融资渠道、强化保险支撑、推动转化运用等多元举措,丰富了知识产权高效应用模式,有效引导企业把知识产权变成发展活水,释放价值红利。
宁波远见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车顶灯广告、道路遮阳棚灯箱广告等领域拥有100多件知识产权,近年来,企业通过专利质押融资获得数百万贷款,加速新品开发。商标权质押也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常用方式之一。宁波东灵水暖空调配件有限公司是一家科技型企业,虽然缺少抵押物,却拥有10个注册商标,其中“鼎乐”在行业内有较高知名度,通过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绿色通道,获得银行授信800万元,尝到“知产”变“资产”的甜头。
去年4月,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区委组织部、区法院、明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鄞州银行举办知识产权“入园惠企”活动,由此广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大通道,全年共办理知识产权质押65笔,质押金额达19.6亿元。
鄞州民营经济以外向型为主,鉴于此,区市场监管局会同保险公司全力推动全国首个涉外商标专用权保险落地鄞州,为企业在商标国际注册和商标维权过程中的资金损失提供“风险转嫁”和经济补偿,助力“鄞州制造”大胆“走出去”。
去年6月,“一舟股份”获得了全国首笔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费用补偿保险金。“我们公司已完成20余个国家的商标注册,其间,有3个国家驳回了我们的申请。”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说,通过保险理赔,这部分申请费用得到了补偿,由此增强了企业出海的信心和底气。
目前,全区共有5家企业投保商标专用权保险,保障额度共计125万元。同时,对29家企业的247项专利实行了统保,保险金额为7420万元。
鄞州作为全省首批专利开放许可的试点单位,多措并举推进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唤醒高校院所“沉睡专利”。截至目前,全区挂牌专利开放许可项目总计130项,总金额76.5万元。累计有50家企业通过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形式获得所需专利技术,合计226项专利正在实质性实施这项工作。
优化供给结构 提升服务质量
近年来,区市场监管局突出强化服务供给质量和结构优化,顺应发展大势,主动做好加法,联合司法部门、金融机构、产业园区等单位,从机构培育、品牌提升、技术创新、司法保护等方面着力提升高质量服务供给能力,持续营造知识产权创新的良好生态环境。
推进高水平服务阵地建设。去年7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批复同意建设“宁波鄞州(智能电器)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为全市第一个。目前,宁波鄞州(智能电器)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建设工作正有序开展,作为知识产权“一体化”“快捷式”综合服务平台,将加强知识产权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构建以智能电器产业数据为核心的新型产业专利导航,大幅度缩短专利授权、确权、维权时间,激发智能电器行业创新发展活力。深化商业秘密保护“示范点—站—区”三级创建,建成省级、市级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区各1个,市级以上示范站、示范点26个。
搭建区和镇街两级保护平台,打通知识产权服务“最后一公里”。以全市首创的区级知识产权行政司法保护中心为基点,向下延伸扎根镇街和专业市场成立11个基层联络室。同时完成20个镇街品牌指导服务站建设,为企业提供近距离、高效率、联动式的法律咨询、专利注册、商标维权等援助。在服务模式和内容输出上更是丰富、多元,上线“知产小管家”小程序,开展“鄞企小管家”直播云课堂和“入园惠企”宣传活动,目前,已调解知识产权纠纷262件,数字赋能知识产权保护作用明显。
让诚实守信者安心经营,让侵权违法者付出代价。聚焦批发市场、网购平台、药品零售店等重点部位和商标、专利、地理标志、官方标志、特殊标志等侵权假冒违法多发领域,强势开展个案突破和集群打击“知识产权铁拳”行动,选取大型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及主动投诉知识产权被侵犯企业,摸清保护漏洞,排查案源线索,及时曝光群众反映强烈的侵权问题和典型案例。去年共查办知识产权行政案件52件,首次对代理机构违法代理进行了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