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K16059520/2023-114184 | ||
组配分类 | 人大代表建议 | 发布机构 | 白鹤街道 |
生成日期 | 2023-11-2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关于加强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的建议 |
发布日期: 2023-11-22 13:45 信息来源: 白鹤街道 信息来源: 白鹤街道 |
鄞州区有住宅小区515个,其中,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70多个。根据鄞州区“七普”数据,鄞州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5.91万,占常住人口的16.10%,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7.88万,占常住人口的11.11%,而老旧小区中老年人占比要远高于鄞州区整体比例。另据数据显示,大约有13%的老年人摔倒过,其中,约70%是在室外社区环境摔倒的,30%是室内摔倒。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1/3每年至少跌倒过1次。65岁以上的老年人因跌倒造成死亡的情况排意外死亡原因第四位。随着老龄化进程加速,对老旧小区的适老化改造显得尤为迫切。 一、存在问题:老旧小区软硬件设施不足,适老化配套缺口较大。 (一)硬件设施不足 老旧小区普遍存在着环境秩序混乱、硬件条件较差、配套设施不全等问题。同时设计和规划大多比较落后,小区空间大多比较狭窄,在生活中,老年人尤其需要日常休闲、交流、锻炼身体的公共场所,户外公共活动空间存在规模小、数量少、品质低等问题,老人活动诉求无法得到满足。 (二)配套服务不足 老旧小区大多数缺少物业管理和社区服务,不能提供符合老年人身心需求的文化活动、日间照料、陪伴护理等服务项目,老年人健康多元化需求难以满足。 (三)智能化缺失 老年人由于其年龄的缘故对于新技术接受度较低,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现代问题,例如扫各种码、移动支付等。 二、解决对策与建议:老旧小区在改造中融入“适老化”理念。 老旧小区改造中将创建绿色社区、完整社区、智慧社区的理念贯穿全过程,同步推进片区内养老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实施“适老化”无障碍设施改造,精准地识别社区老年人、居家老年人的家庭适老化改造需求,力争补齐服务短板。 (一)细化建筑设计、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改造标准和规范。 1.小区道路方面:在人行道路口、出入口等有高差处增设缘石坡道;既有人行系统地面有台阶时,同时考虑设置轮椅坡道,轮椅坡道宜设计成直线形、直角形或折返形;保证救护车能停靠在建筑主要出入口处。 2.活动场地方面:设置公共无障碍卫生间;室外活动场地的地面应平整、防滑、不积水;老年人经常活动的室外场地,有条件的要设置视频监控系统;活动区域设置防雨防晒设施,休闲座椅高度设置为45厘米。 3.游园绿地方面:游园主要出入口应设置为无障碍出入口,当有3个及以上出入口时,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的出入口应不少于2个,避免老年人在游园内走回头路;开放式绿地游园出入口地面宜无高差,有高差时要设轮椅坡道;绿植尽量不选用有刺、有毒的植物和飞絮类树种。 4.健身步道方面:步道与小区出入口、停车场、休闲广场等尽量避免有高差或设置无障碍坡道;步道更适合采用弹性材质,每隔100米要设置休闲座椅;步道坡度不应大于2.5%。 5.单元入口方面:要满足无障碍出入口设计要求,推荐采用平坡出入口;台阶踏步宽度不小于30厘米,高度不大于15厘米;单元门采用平开门或推拉门,不应采用旋转门、力度大的弹簧门;在出入口处增设雨篷。 6、楼梯步道方面:在楼梯间两侧设置双层连续扶手,上层扶手高度为85厘米至90厘米,下层扶手高度为65厘米至70厘米;楼梯间设置明显清晰的标志,包括楼层导视、安全提示等;楼梯休息平台处可设置可折叠的休息凳。 (二)增设护理站等便民设备及服务 在十五分钟生活圈内统一设置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卫生服务站、护理站或其他医疗设施邻近设置,构建共享共治长效管理机制。老旧小区内配套助餐、助浴等空间,为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等暖心服务。 (三)开发适老化操作系统,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在智能设备上建立符合老年人使用习惯的操作系统,将老年人的智能手机、智能手环跟智慧社区、一键报警、社区医生服务功能结合起来,贴合老年居民生活需求,解决健康管理、安全监护两大难题。 (四)注重文化建设,兼顾“面子”与“里子”。 改造消极空间,体现友好性和交互性,实现硬治理和软治理的结合,塑造社区文化,增强社区的温度以及认同感和归属感。设置书画室、戏曲社等符合老年人兴趣爱好的活动场地和社团组织,定期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吸引老年人主动“打卡”,真正实现老有所乐。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