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最新专题>打造鄞州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首善之区>建设实施方案执行情况信息
横溪农旅型共富工坊实现“一亩万元”
发布日期: 2023-10-12 08:46 信息来源: 区日报社

稻田里,工人们拉网捕虾,随着拉篮抖动,一笼笼肥美的小龙虾新鲜上岸,在经过分拣、称重、打包后,被送往客户手中,10月11日,记者在横溪镇普罗农场共富工坊看到,这里不仅飘出了稻花香,还迎来了小龙虾的丰收,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效、粮虾双赢”的新“丰”景。

近年来,在区委组织部指导下,横溪镇党委以“永横力量”党建品牌为引擎,探索打造农旅型共富工坊,通过下好“扩量、提质、引流、蓄能”四步棋,成功打造柯青茶场、晟泰蘑菇农场、普罗农场、山里小院、最美风车路、意梅农场、7号梦工场等7家农旅型共富工坊,实现农旅产业亩均效益突破“一亩万元”,走出了一条以农旅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没想到第一年尝试‘稻虾共养’就迎来丰收,我们明年计划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普罗农场共富工坊负责人童贤明说,别看他现在信心满满,刚开始尝试时,他也曾忐忑过。“引进什么品种?下多少虾苗?这些心里都没底,好在镇里定期组织农技专家上门服务,帮我们解决问题。”童贤明感谢道,“稻虾共养”模式能实现亩均产值超1万元,离不开镇里的手把手帮扶。

为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效率,近年来,横溪镇党委组建红管家团队,由镇村干部带头开展定期进工坊服务,并通过党建联建模式,整合区镇两级农技专家资源,开通农技下工坊直通车,进一步实现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此外,横溪镇党委以建设共富工坊为契机,大力推动传统农业向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目前,普罗农场的100亩农田已实现无人机播种、打药等全流程机械化生产管理模式,传统大棚也逐步迭代为智慧大棚,农户可以通过手机实现远程监控,随时启动全自动喷淋、起帘、放风等工作。

“不单单是降低了生产成本,最重要的是在科学监测下,提升了种植品质。”普罗农场共富工坊农业专员李晓升自豪地介绍,目前工坊种有甜瓜、草莓、西瓜、芋艿、西葫芦等农产品,150亩瓜果种植实现亩均超2万元。

除了科技兴农,横溪镇还瞄准风口,打造多业态乡村旅游,激活共富工坊提升活力。如道成岙村的亲子露营基地——山里小院共富工坊,已成为新晋的网红打卡点。

“十一假期的露营烧烤席位在9月中下旬就基本订满了。”山里小院共富工坊负责人陈旭介绍,基地运营一年以来,已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除户外休闲项目,也承接体验研学、自然教育、艺术教育、红色文化传承等各类活动。

人流量大了,农产品也有了销路,道成岙村党总支顺势决定打造共富市集,由组织“搭台”,让村民们规范化经营,在家门口当“摊主”:毛豆、西瓜、鲜笋……村里的特色农产品在市集里一一摆开,串起了“家门口”的共富路。截至目前,共富市集已累计为道成岙村村民带来经济收益达50余万元。

横溪镇党委委员洪南颖介绍,下步,横溪镇将利用山水文化资源,推出悦玩、悦食、悦宿、悦购四大模块的“悦游横溪”共富菜单,将优质共富工坊项目纳入红色游线与悦游菜单,串珠成链,形成共富工坊景观一线。

据悉,近年来,我区将共富工坊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突破性抓手,因地制宜创办农旅融合、品牌带动、产业赋能等不同类型共富工坊92个,通过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带动近3000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推进“市场化改革+集体经济”试点建设,与300余家企业开展结对,构建以特色农业为牵引的产业融合链、以龙头企业为牵引的产业集聚链,成功打造“乡字号”和国家地理标志农渔品牌10余个。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