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文化的名片更加闪亮!周尧昆虫博物馆华丽“蝶变”

发布日期:2022-05-16 09:03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随着“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临近,作为“中国博物馆文化之乡”的鄞州,今年又增添了新的成员,期待已久的周尧昆虫博物馆新馆揭开了面纱。

迁建于鄞州公园二期的新馆,保留着老馆的文化底蕴,也延续着著名昆虫学家周尧爱国爱乡、在科学道路上探索创新的精神,让名人文化的名片更加闪亮。

此外,融入鄞州公园美丽花海风光之中的新馆,不仅是一个注重体验、充满趣味的科普馆,还是一个闪耀着红色基因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鄞州公园南面一片花海的衬托下,一栋银白色的蝶形建筑令人眼前一亮,“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是这栋充满设计感的建筑语汇所呈现的意境。

“中国博物馆文化之乡”是鄞州的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也是“文化鄞州”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996年,周尧昆虫博物馆落户东钱湖畔,是鄞州首个正式冠以“博物馆”之名的场馆,也是宁波最早涌现的博物馆之一。

周尧昆虫博物馆的出现填补了鄞州博物馆建设的空白,如今,鄞州博物馆群、民营美术馆群已成为鄞州极具辨识度的文化符号,在场馆建设热潮涌动之中,也逐渐呈现了由数量增长到质量提升的转型,周尧昆虫博物馆新馆便是转型提升的成功标本。

负责周尧昆虫博物馆建筑方案设计的设计师赵颖告诉记者,博物馆的建筑设计灵感源于先民留下的蝶形器,建筑师从中提取了“蝶形三角”作为设计原型,在施工过程中,将建筑外立面以热弯多曲面玻璃、立体印花玻璃、参数化纹理生成等技术手段为依托,将设计意向落实,充分表达了“破茧新生”的初始概念:“希望打造一个不仅能提供高品质的科普参观,也融入有更多互动、与观众融合更友好的公益性质博物馆。”

“崇尚科学,爱护自然,保护环境,持续发展。”正门序厅处,周尧手书的一句话赫然上墙,开门见山式表现先生胸臆。区文广旅体局局长孙静说:“周尧昆虫博物馆是区委、区政府倾力打造的优质公共文化空间,通过文化建设,进一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周尧(1912~2008),国际著名昆虫学家,中国现代昆虫分类学重要奠基人,农业教育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政协第六、七届委员,九三学社第六、七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届中央参议委员。

在70多年的昆虫科学生涯里,他以强烈的民族责任感、顽强的拼搏精神、严谨的科研作风和不倦的育人热忱,在我国昆虫科学的教学、研究和防治等领域里,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先后创立了中国早期全国性昆虫科学团体“昆虫趣味会”,创编了中国第一份昆虫科学期刊《趣味的昆虫》,出版了第一部《中国昆虫学史》,创办了第一份国际性《昆虫分类学报》,开办了第一家以昆虫科学为专业的天则出版社,建立了国内第一座昆虫博物馆,设立了第一个昆虫科学的“昆虫分类学奖励基金”,并创建了中国昆虫学会蝴蝶分会,为中国和世界的昆虫科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远赴意大利求学的他悲愤不已,说下了令导师哑然的话:“报国之日短,求学之时长,大虫(日寇)不杀,杀小虫何用!”他决然回到了战乱中的祖国,是一个有家国担当的热血者。后成为民主人士,从自身亲历中认识了党,拥护着党,热爱着党,肝胆相照、风雨同舟跟党奋斗。在建党百年献礼作品档案版《百年堇山》和长篇纪实文学《堇山风华》中,有关于周尧的篇章提到,他是一位挥洒智慧、争先创新、敢攀科学文化高峰的科学家、艺术家。

他曾经在抗日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也曾经大义凛然地面对着国民党的军队进行护校斗争;还因为科考过度疲劳晕倒在福建鼓浪屿的海滩上,被老渔民救起;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里采集标本被毒虫咬伤而昏迷,遇到巡逻的边防战士而获救……“我愿在看到列祖列宗时,能够无愧地对他们说,我心中无时不想着祖国,我一生没有浪费时间。”周尧的一生诚如他自己所说。

区文广旅体局党委书记张行君强调,今后应充分利用场馆阵地,宣传好推广好周尧这位鄞州名人,弘扬周尧爱国爱科学的崇高精神,把周尧昆虫博物馆打造成更加亮丽的文化名片。

说到周尧昆虫博物馆,市文联原副主席周静书,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他见证了老馆和新馆的建成。

“当年周尧昆虫博物馆在家乡的落成,是县委县政府去设法争取过来的重要文化项目,周尧先生本人也非常支持家乡建这样一个馆。”20多年前,周静书担任县府办副主任,主持筹建工作。他记得周尧为此捐赠了3000多号昆虫标本和1000多号蝴蝶标本,其中金斑喙凤蝶是国家唯一的一级保护的蝴蝶,阿波罗绢蝶、中华虎凤蝶、黑紫蛱蝶等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布展时特将珍品标本按生物检索表进行科学分类和普及,向参观者揭晓了一个神秘而多姿多彩的昆虫世界。

同时,周尧还捐赠了很多手稿、著作等实物,包括他亲手绘制的昆虫画。周尧曾说起,“艺术与科学是相通的,蝴蝶是天然的图画,甲虫是天然的雕刻,蝉、蟋蟀等则是天然的音乐家。”所以周尧绘的昆虫图画,用笔细腻,传神生动。在新馆,记者看到若干幅精美绝伦的周尧手绘昆虫画,以占据一面墙的最上层部分的灯带形式得以展现。

“我当年工作忙,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在夜里加班加点写陈列大纲。”周静书回忆,因为建馆与周尧进行了很多交流,他不仅获得了很多硬核的昆虫知识,也对周尧本人有了更深的了解,此后,他写了很多关于周尧的文章,而他关于文化方面的一些见解,也深得周尧先生的认同。

“当时就确定了爱国精神和科学创新精神作为昆虫馆展览的主线,并通过标本和昆虫知识的展示,体现科普的功能。”周静书告诉记者,周尧昆虫博物馆的成功创建,获得了全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的高度评价,并专门召开了全国现场会。这个馆后来也成了宁波多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加分项目。

周尧昆虫博物馆,是宁波首个自然博物馆,采用中、英、世界语3种文字介绍,从个体角度展示了中国生物科学研究的杰出成果,整馆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中央电视台报道称为当时亚洲最大的昆虫博物馆。

原馆展厅里展出了不少周尧的老照片,如他少年时代怒视宁波街头洋人欺凌同胞的镜头,在抗日战争时期返回祖国参加抗日部队身着戎装的身姿,有上世纪50年代完成小麦吸浆虫害受到农业部嘉奖和在青海、太行山、华山搜集昆虫的形象,有参加各种国际学术研讨活动的照片……丰富的图片记录着这位我国昆虫学泰斗的人生历程。这些珍贵的老照片经修复后同样用于新馆展示。

据悉,周尧昆虫博物馆于2019年4月开工建设,2021年9月完成竣工验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区文广旅体局组建了专家团队着手博物馆的展陈工作。

区文广旅体局副局长陆维说:“在本次展陈设计中,因为涉及众多昆虫学领域的专业知识,我们得到了许多农林与生物技术领域的相关专家的支持,尤其感谢浙大生物学权威张传溪教授领衔的团队对本次昆虫学部分展示进行的督阵。”

新馆展陈在标本方面,更具有国际视野。布展展出近4000个昆虫标本中,有设法征集到的几十种世界各国的“国蝶”和“名蝶”,还有部分国际上奇异昆虫的标本,体形特大,色彩鲜艳,可看性强,也可以让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多了一道看世界的视觉。

张行君介绍:“周尧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名人,昆虫世界是一个妙趣横生的自然界,怎样让来这里的大小观众朋友更好地获得精神的熏陶和知识享受,这是我们初心所在。”

除了常规的展陈方式外,周尧昆虫博物馆有很多吸引眼球的亮点和秘密武器,在探营中,“剧透”的部分也让记者有惊艳的感觉。

高科技的应用无疑是增强互动感与体验感的必要手段。周尧昆虫博物馆在一楼打造了一个面积不大,但视觉冲击力极强的“昆虫时空隧道”,声光电模拟出一个迷你的丛林世界。几块可触摸的“魔屏”,虚拟了三维动态的昆虫造型,在触摸中会有一大群蝴蝶、昆虫等飞出来的既视感。二楼辟有互动区,借用电子屏放映着和煦清新的生态画卷,屏幕前设置绘画台,体验者或仿照或创意,对空白昆虫进行填色美化,保存上传后,昆虫便会出现,栖息在画面环境的某处,等待作画者的眼力“捕捉”。此外,还有3D打印的蝗虫标本,蜡像人物的场景再现,都可以成为馆内的打卡点。

观察是自然科学的第一课。为此,周尧昆虫博物馆引入创新科教手段,采用活体养殖方式直观反映昆虫的生活习性。饲养活体昆虫的生态缸是宁波博物馆领域里首次出现的“神器”,其中长4米、高1.5米、宽1米的切叶蚁装置,可以观察到切叶蚁切割树叶运回巢室“种植”真菌的全过程,切叶蚁是用“种植”出来的真菌来喂养幼虫。

新馆的展陈设计,秉承了老馆的主题,内容上对周尧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果进行了完善与总结,呈现方式更加丰富,充满新奇感和趣味性。周尧昆虫博物馆正被打造成为展示多样生物、探求科学新知的“自然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