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载耕耘硕果累累 姜山文体欣欣向荣

发布日期:2021-09-02 09:02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近年来,姜山镇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着力推进文化精品创作,构建起现代公共服务文化体系。

斯巴达勇士赛、稻田音乐诗会、甬剧团原创作品、以村歌为原型的情景歌曲……一个个主题鲜明、亮点突出、内涵丰富的活动,迎来了姜山镇文体活动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新局面,惠及广大群众,提升了大家的幸福指数。

有着“耕读传家”传统文化底蕴的姜山镇,以打造“建设现代田园城市·打造中心城区南门户”为目标,深度挖掘田园、耕读等文化基因,积极探索文体发展新路径。 

640.webp (3).jpg

自2016年以来,姜山镇连续五届举办“姜山如画”草垛文化艺术节,举行体现“乡村、乡情、乡音”的“音为有你”草垛音乐会,打造鄞州首个“乡情归‘荷’处”实景式综艺晚会,还以乡愁和奋进为主题,推出“我们的田野”综艺晚会。

在举办一系列文艺活动的同时,姜山镇借助文化名人打造文化名片,以俞丽拿祖居为核心,改建成宁波市小提琴音乐馆,吸引公益项目在馆内开展活动。目前,这里已相继开展“音乐·梦想”俞丽拿祖居暨宁波市小提琴音乐馆开馆仪式、“蝶韵新声”新张俞村新年音乐会等活动,有力助推了新张俞村打造音乐乡村。

640.webp (4).jpg

作为名不虚传的“田园城市”,经济发达的姜山镇拥有7.9万亩良田。利用这一优势,今年春天,姜山镇在走马塘村选择了连片的千亩农田,搭建了一个150平方米的舞台。

舞台上没有主持人、没有传统的串词,有的是现场百余名演员游走在田间,《十里红妆》惊艳亮相,红配绿成了千年古村最动人的色彩。“唢呐囍牌,杠箱嫁妆,花轿抬新娘,十里走红妆……”参与《十里红妆》表演的有40多个村民,都来自走马塘。

他们当中很多人,是第一次登上这样的舞台。这场“姜山如画·醉美田野”稻田音乐诗会,通过新华社现场云和甬上客户端同步视频直播,当天吸引了近50万人次在线观看。

今年4月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走马塘村周边的田地里紫云英开得正盛,参加斯巴达勇士赛的选手们穿过古村小巷,跑过鲜花盛开的田野,越过重重障碍,飞速冲向终点。暖暖的春风里,参赛选手穿梭于千年古村里,奔跑于广袤田埂间,紧张刺激的比赛和文化田园气息交织融合,别有一番体验。

对于很多参赛选手来说,走马塘这个赛场并不陌生。早在2020年11月,这里就举办过一场秋季斯巴达勇士赛,这边厢是活泼可爱的小勇士们争先恐后奔跑在赛道上,那边厢是身强力壮的成年人在攻克各种障碍,成人与孩子的意志在此都得到了充分的磨炼。

再次迎来这样的赛事,走马塘村到处喜气洋洋,随处可见坚守岗位的村民志愿者,为大赛做好后勤服务。而斯巴达勇士赛宁波鄞州站连续两年在走马塘举办,赛事活动在提升走马塘基础设施的同时,更是集结了人气和知名度。

“村里活动多了,村民们的眼界也宽了,现在只要听说有活动需要志愿者,大家都会争相报名来参加。”走马塘村支书汪红蕾说。赛事当天,从村文化礼堂到主会场入场处的两侧,摆满了具有姜山地域特色的美食,木莲冻、南瓜花、进士糕……引来不少游客驻足品尝;团区委的青春集市也火爆开张,各种好物应有尽有;东源音响、丽华家居用品、宝林达玩具等姜山本土的优质工业产品,也可以在此觅得身影。此外,区域农业公用品牌——“姜茅山”,围绕“姜山如画 物语农耕”主题在赛事现场首次进行推广。

640.webp (5).jpg

姜山镇相关领导表示,近年来姜山四季文旅活动精彩不停,斯巴达这样高质量的赛事,进一步为姜山带来了人气、积累了口碑,镇里也设法把“流量”变“留量”,使促文体与惠民生相辅相成。

近两年,姜山镇挖掘和培养一批有文艺素养、文艺水准的文艺志愿者、文艺骨干力量,吸引文联成员、社会爱心公众参与到文体活动中来。目前,姜山镇已打造出27支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艺术水准的镇级文艺特色团队,在两年里向宁波电视台春晚输送了《又见走马塘》《素质》等优质节目。

6月29日晚,姜山镇狮山剧院内座无虚席,“百年弦歌谱芳华”庆祝建党100周年暨2021“姜山如画”草垛文化艺术节文艺晚会正在上演。这场演出的主角,全是姜山本土优秀文艺人才,他们通过歌舞、曲艺、话剧等自编自演的节目,呈现了一场流行与古典兼收、温情与火热并举的演出。

640.webp (6).jpg

姜山甬剧团的越歌《唱支山歌给党听》获得了群众阵阵掌声,主角李锡年百转千回的唱腔配上刚柔并济的舞蹈收获了一批戏迷粉丝。成立于1982年的姜山甬剧团是本地的“明星”剧团,虽说是一支业余队伍,但自剧团成立起,镇里就聘请专业的甬剧老师对学员们进行严格训练,每一次抬手、下腰,都要求以专业水准训练,这也奠定了甬剧团“业余名义下却水平专业”的基调。

640.webp (7).jpg

2001年剧团重建后,团长胡艳梅自掏腰包购买音箱设备,亲自当老师授课,将姜山甬剧团办得更加有声有色。多年来,创作了《半把剪刀》《借妻》《大雷雨》《杨乃武与小白菜》等大戏及《拔兰花》《康王庙》《双投河》等滩黄小戏。

为了排练,很多人都不计较个人得失。胡艳梅说,创排一部戏,从对词、初排、细排、小配到演出,一般都要花好几个月时间。“演员们平时要上班,排戏的时间只有晚上和双休日。为此,我每周一都要和演员们沟通一次,详细了解他们一周的安排,比如谁晚上要加班,谁双休日要送孩子上辅导班,谁出差……然后制成一张表格,尽量选大家有空的时间。”

在胡艳梅的带领下,甬剧团曾荣获鄞州区特级团队、宁波市十佳基层团队称号,连续三年获评鄞州区有特殊贡献的优秀团队……剧团演出足迹不仅遍及鄞州当地的乡村,还多次参与杭州、上海等地的文化交流演出。其中,甬剧小戏《小题大做》以保护环境、“五水共治”为主题,洋溢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让观众深深感受到了宁波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第二届华东六省一市地方小戏比赛中,《小题大做》在31个优秀现代地方小戏中脱颖而出,喜获决赛银奖。

6月30日下午,“翰墨写初心,丹青颂党恩”——庆祝建党100周年书画作品巡回展在姜山镇狮山剧院开幕。这次展览共展出书法绘画作品145幅,既有狮山书画院会员的作品,也有多位省、市、区书画名家的精品力作。

640.webp (8).jpg

举办书画展览需要装裱,举行各种活动需要经费。狮山书画院院长张文夫说,镇政府不但免费提供场地,每年还对文化团队的运行情况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给予活动经费补助,这是办好书画院的重要支撑。

为提高会员的书画艺术水平,狮山书画院连续三年聘请甬上名家李羡唐、李庆瑜、邓石浒、俞仁水等做讲座和创作示范。近年,又请王复才、何业琦等名家来做讲座。“请进来”的同时“走出去”,开展横向交流。

狮山书画院目前已发展会员66人,其中年龄最大的会员95岁,平均年龄55岁,大多数是“零基础”起步的业余爱好者,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氛围下,会员们的才艺大有长进。每年春节前,他们都要免费书写春联5000多幅,广受群众欢迎。

近年来,会员们创作的200多幅书画作品,捐赠给辖区内多个村、社区和单位,将书画艺术的种子种在了乡村大地。狮山书画院还先后获得市优秀基层业余文艺团队、浙江慈善之星、慈善楷模、市优秀基层业余文艺团队等荣誉,有20多人次获得市、区级书画奖项。

像这样的草根团队,在姜山镇还有很多。为给更多的优秀草根团队提供机会,姜山镇建立了业余文艺团队考核评定制度,构建“文艺人才库”。同时,该镇还以“一村一品”建设为抓手,通过探索志愿服务积分制、绩效服务考核等办法,完善“文化志愿服务库”。目前,全镇各级群众文艺演出团队已达到160支,文化志愿者从200余人发展到1600余人,构建起了参与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

640.webp (9).jpg

针对村社数量多、日常文艺活动管理和交流难度较大的问题,姜山镇推出了以点为单位的串演制度,在“四季大舞台·文化新农村”主题词下开展四季常态文艺活动,引导基层群众从观众向演员转变。在场馆运行模式上,姜山镇采用政府主导、委托经营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运行模式,保证公共文化,节约运行成本。例如,狮山剧院由专业公司运作,政府采购其文化产品,60%票券以免费形式发放,三年惠及群众8万人次。

7月13日,2021暑期“汝意箜篌”音乐帮扶活动在走马塘村文化礼堂举行,箜篌柔软而清丽的声音在礼堂中婉转回荡,现场106位少年听得如痴如醉。

640.webp (10).jpg

走马塘村文化礼堂建于2013年,是全省首批农村文化礼堂。每逢迎新春过大年、元宵赏灯、清明祭祖、端午包粽子、立夏柱蛋、中秋赏月、重阳敬老……礼堂内总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全村老小一起写春联、画年画、做年糕、包汤圆、捏青团、裹粽子、做月饼,充分体验了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640.webp (11).jpg

2018年7月,走马塘文化礼堂边的荷花池上,“乡情归‘荷’处”综艺晚会惊艳亮相,晚会由陈氏后人陈云其任总导演。这场散发着浓郁乡风、淳朴乡俗、动人乡情的晚会,线上线下互动达20多万人次,使走马塘成了网红景点。

文化礼堂建成后,有了文化阵地,走马塘村的文体活动愈加丰富起来。书法社、舞蹈队、越剧社、箜篌馆、乒乓球队、羽毛球队、篮球队、木球队、文化志愿者队、宣讲队、象棋社、女红社、旗袍队如春笋般冒出来,这13支文体社团,参与村民达200余人,始终保持着相对稳定的队伍。

没有舞蹈底子的“走马塘村进士舞蹈队”,从家里的视频前,跳到了越来越大的舞台上,并取得了不俗成绩。2019年,村舞《阿妈的海》荣获“点靓姜山”“一村一品”文艺汇演金奖;根据村歌改编的情景歌曲《又见走马塘》,荣获区农村文化礼堂才艺大赛金奖并受邀参加宁波市文化礼堂“我们的村晚”,并被选为宁波市最美村歌展演“十佳村歌”。

2018年11月,陈莉娜来到走马塘设立了“汝意箜篌传习中心”工作室,2020年起开设箜篌公益培训班,目前已惠及300余名儿童,并于今年7月,组织“汝意箜篌娃娃团”的成员们登上了CCTV-5的舞台。今年,走马塘村文化礼堂成为浙江省公共文化场馆功能拓展先行先试单位。

事实上,走马塘村文化礼堂是姜山镇推进文艺阵地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姜山镇以镇级场馆为中心,村级场馆为半径,用本土阵地打造文化品牌承载地,构建15分钟文化圈。占地面积1.78万平方米的镇文化艺术中心,内设剧院、培训室、舞蹈室、多功能厅、数字文化馆等,图书馆、文化站、文化培训室每周开放时间56小时以上。与此同时,实现全镇农村文化礼堂全覆盖,推动文化礼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相结合,打造“墨香”“古韵”等特色文化礼堂。

目前,姜山镇已累计建成农村文化礼堂50家,有五星级文化礼堂2家、四星级文化礼堂3家、三星级文化礼堂6家。文化礼堂围绕科普、宣讲、活动举办等功能,在传承地域优秀文化、弘扬文明乡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农民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将文化自信扎根基层。2020年,姜山镇被评为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示范镇。

在今年的东京奥运会上,飒爽可爱的杨倩姑娘一举夺得双金,刷新了中国射击、浙江体育以及宁波体育的纪录。一鸣惊人的杨倩是姜山镇杨家弄村人,她的佳绩也为姜山镇在体育建设成绩单上添上了靓丽的一笔。

640.webp (12).jpg

近几年,作为宁波卫星城的姜山镇,不仅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对体育事业的关注和投入也在日益提高。2016年以来,该镇先后建成了姜山镇文体中心、威迪斯健身馆、全民健身广场、狮山公园场等一批大型体育设施场馆,陆续成立象棋协会、围棋协会、篮球协会、气功协会等8个镇级体育组织,其中象棋已成为姜山镇一大特色活动,曾获“东光杯”鄞州区第十四届中国象棋赛团体第一及成年男子组个人第一。

文化礼堂不仅是展示文艺活动的舞台,也是村民们日常参与体育锻炼的好去处。姜山镇目前正在打造村级体育示范点,以陈家团村百姓健身房为例,这家健身房开在陈家团村文化礼堂二楼,占地面积约650平方米,通过引进专业的健身教练团队,完善专业的健身基础设施,向村民们传递健康生活的观念。

下一步,姜山镇还将因地制宜推进体育公园等便民设施建设,使全民健身融入城镇的各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