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交流:基于产城融合视角的行职业编码难题及对策
鄞州区潘火街道人普办

  潘火街道由原潘火管委会和鄞州投资创业中心合并而成,街道致力于打造“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的中部“产城融合”示范街道,建成后不仅保持了全区工业经济发展排头兵的优势,全域都市化蜕变也随之驶入了快车道,是鄞州区产城融合发展的典型。在第七次人口普查中,人口流动性大、制造业突出等特点贯穿始终,在行职业编码阶段,产业发展和社区建设相融合的特点更加突出。为保证行职业编码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笔者结合实际工作中的摸索与实践,对潘火街道作为产城融合区编码工作存在的难题,总结破解对策。

  一、产城融合区行职业编码的难点

  (一)制造业占比大,编码要求更高。制造业编码是行职业编码中的重难点,码多、分类细、专业性强。潘火普查区内制造业从业人员占待编码人员三成左右。潘火街道现有工业企业4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89家,上亿企业39家,超10亿企业6家,行业主要集中在汽车零部件、精密机械、电子电器、时尚品牌服装、创意产业、研发孵化等六大产业。以服装制造业为例,街道内既有中哲集团此类500强企业,也有作坊型生产企业,主要业务涵盖机织服装制造、针织服装制造、运动服装制造、服装辅料制造等中类。人口普查中行职业编码要求“三位码”,因此需要编码人员对制造业分类说明有较为充分和深入的理解,才能保证代码的正确性。同时,各产业代码也较为集中,差别细微,要保证编码的统一性,避免出现同一家企业前后编码矛盾的情况。

  (二)信息采集不完整,编码难度更大。信息采集不完整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普查指导员没有行职业编码的概念,采集行职业信息时录入的信息不规范、不完整;另一方面是由于制造业主要产品或主要业务对于大多数企业员工来说难以准确表述,如音王电声股份有限公司,其主要业务为生产广播扩声器材,在长表信息中很多描述为“音响制造”,编码时需要再次确认明确业务。在从事的职业上,笼统地填写“工人”“车工”“管理”等,没有填写其实际工作种类,对于数百甚至上千名员工的大型企业,员工职业编码无从下手。

  (三)人员专业性不足,编码效率较低。行职业编码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潘火现有的人普队伍趋于年轻化,不仅没有编码、统计等工作背景,也缺乏历次人口普查工作经验,编码是所有工作人员的“盲区”。要做好行职业编码工作,既要找到“指挥棒”,又要练好“新兵”,是一项不小的挑战。

  二、破解行职业编码难题的对策

  (一)从“人”入手,提高队伍的专业性。在人员配置上,采用“1+2+4”的人员队伍,即聘请1名有统计和编码背景的专业人士作为队伍核心,2名熟悉代码的工作人员负责调配工作和辅助答疑,4名编码员开展编码工作。在人员培训上,在区行职业编码培训的基础上再次进行内部培训,整理辖区内中哲、音王、博格华纳等大型企业主要业务,对照代码本进行细化培训,统一标准。培训中对编码工作提出“两个确保”的要求:一是确保行职业描述与行职业编码对应统一。针对长表中文字描述模糊的,做到先在区名录单位中找寻核实确认单位从事主要行业,修改不规范或不正确描述后再行编码。二是确保行职业代码能赋尽赋。个别长表中数据有职业描述,却缺失行业描述,通过行职业的关联性来补全相关信息,再做出正确编码。

  (二)以“编”着力,提升编码的高效性。潘火街道人口基数大,编码工作任务重,既要保证质量,也要保证时效。针对辖区内制造业比重大的特点,指定专人对照辖区内39家上亿企业,在系统中逐一筛选后对主要业务描述进行修改,再统一编码。对“工人”等笼统表述的职业,联系企业和指导员双线补充,明确具体工种如“制版师”、“印花工”等再赋码。灵活运用批量编码,将从事相同行业内容或相同职业的人排列在一起,进行批量编码,一次完成。如筛选出“驾驶员”或“司机”后,在系统中所有从事这一职业的人都编上“40202”,同一行业或职业只需查找一次代码本,大大节约了查找代码的时间,也减少了差错。

  (三)为“审”加码,保证编码的准确性。为做好行职业编码审核工作,确保顺利通过上级验收,我们对已完成编码的数据采取分码段、分层次、分步骤的抽查验收。首先,由业务骨干分码段对编码进行验收,发现问题后及时组织探讨更新;其次,由外聘专家抽查审验;最后,由分管领导把关验收,全力确保行职业编码准确、无误。在具体审核中,一是结合行业和职业间的关联性,参考工作单位或生产经营活动所属类型情况,对照《行业、职业代码分类本》,对问题编码进行关联性、匹配性审核,提高编码的正确性。二是运用大数据技术或相关方法,把编码汇总数据与潘火最近农业普查、经济普查、部门行政记录进行对比,检查数据的合理性和趋势性。三是按照质量控制办法,抽取规定数量普查小区进行编码质量检验,对编码不合格的,及时整改至合格。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