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智能审计技术 推进审计成果运用
——鄞州银行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纪实

发布日期:2020-06-16 15:03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区审计局

鄞州银行在上级监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悉心指导下,在本行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践行“技术强审”路线,2014年引入非现场审计平台,通过实行计算机辅助审计常态化管理模式,为各审计项目提供数据支持,减少了审计盲区,充分发挥了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时效性、前瞻性”的优势,取得良好的成效。

一、审计平台建设方面的举措

(一)梳理、优化现有审计模型

一方面逐条梳理非现场审计平台中的模型,从查证目的、查证方法、适用范围、模型风险等级和排查频率等维度研究每个模型的审计思路,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拓展模型数据范围,增加卡业务数据、网银数据等,实现全行各业务条线数据整合。

(二)拓展思路,创新审计模型

一方面通过剖析历年银监通报的案件情况,针对风险点和业务薄弱环节设计“特色审计模型”;另一方面调动全体审计人员的积极性,根据审计项目的实际操作情况开发新模型,不断丰富审计模型库,如建立“员工与贷记卡客户资金往来”、“不同渠道还息”等模型。

二、审计成果运用方面的探索

近年来,本行内审工作不断开拓创新,积极进取,通过运用非现场审计平台审计模型以及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定期排查、核实风险信息和可疑数据,发现问题及时向行高层反馈,并对业务管理部门及相关支行进行有效预警,审计成果得到了广泛运用,审计资源得到了最大化利用。目前,审计成果的运用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

一是上报式运用,本行创新性地采用发布阶段性审计成果的方式,对一段时间内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整理、发文通报,以更好地达到审计成果的上报式运用效果。内审部门在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和现场审计时,对可疑信息、敏感问题扩大审计范围,进行深挖深查,以季度汇报的形式上报行高层,并对违规现象、处罚情况在全行范围内发文通报,充分发挥了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权威性。

二是平行式运用,本行通过完善审计平台功能,借助先进的风险监测技术和模型,积极构建多系统间、各部门间的数据交换通道,推进审计对业务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有效提高了内部审计质量和效率。

三是下达式运用,开展“风险信息快递活动”,通过与业务部门、各分支机构的沟通交流,努力实现前移审计关口,完善内控机制建设,提升操作风险管控水平。内审部门将非现场审计平台部分模型数据开放给相关支行,支行风险协查人员定期对数据进行排查,并将排查结果、模型数据准确情况及时予以反馈,内审部门针对相关建议对模型进行优化,对功能进行完善。通过这种良性互动,不断提高、挖掘审计模型的应用价值。

三、审计信息化建设展望

当前,在大数据背景下,本行以风险为导向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并对审计成果进行最大化运用,以点带面,由表及里,把有限的审计力量集中在高风险领域,不仅能够实现审计资源效益最大化,而且可以更加及时、有效地控制和规避风险,把风险事项消灭在“萌芽状态”。本行将进一步加强审计平台精细化建设,推进审计成果多途径运用,保证客户资产的保值增值和银行自身的稳健发展。

宁波鄞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20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