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政府公报>2019年政府公报>2019年01-02期>区政府办公室文件
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鄞政办发〔2019〕5号)
发布日期: 2019-03-18 信息来源: 区政府办 信息来源: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增强交通对旅游、科创、富民产业等美丽经济的带动作用,加快形成交通运输与美丽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格局,着力推进“两高四好”示范区建设,根据《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关于下达全省万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目标任务的通知》(浙交〔2017〕 139 号)和《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甬政办发〔2018〕41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精神,紧密契合全区生态旅游、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历史文化等发展需求,坚持“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的理念,创新“美丽交通+”的交通与经济融合发展模式,加快构建我区美丽经济交通走廊,为“两高四好”示范区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二、工作目标

根据省《万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建设指南》《鄞州区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规划方案》的相关要求,认真贯彻“因地制宜、崇尚自然、安全可靠、突出特色、科学合理、集约节约、生态环保、服务提质”的主要创建原则,将旅游景区、国家公园、特色小镇、历史文化名村、农家乐、民宿经济等串联成线,形成“畅、安、舒、美”的风景风情线、科创产业线、生态富民线和历史人文线。在2018年创建工作基础上,实现全区三年(2018—2020年)创建美丽经济交通走廊

三、基本原则

(一)因地制宜,崇尚自然。结合走廊沿线地形、地貌、地物特征,科学确定工程方案,依山傍水、顺势而为。注重建设与沿线开发、整治与自然环境的整体协调,坚持交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自然融合。

(二)立足特色,统筹兼顾。立足区域生态优势、产业特色、乡土文化、风物人情等资源,统筹考虑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与城镇布局、旅游服务、民宿农庄、休闲养生等经济要素的对接,积极回应人民群众诉求,兼顾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平衡发展,促进交通走廊主动延伸覆盖。

(三)集约节约,生态环保。将集约节约利用资源的理念贯穿美丽经济交通走廊项目规划、设计、建设、养护、管理、运营全过程,充分挖掘存量资源和内在潜力,集约节约利用土地。避免大开大挖,注重交通工程与生态设计、景观同步提升,实现生态和谐。

(四)以人为本,共建共享。适应人民群众对交通出行的新需求,着眼于提供更贴心、更便捷、更安全、更智能的交通出行服务。积极推动人民群众参与到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活动中,实现共建共享,共治共管。

四、主要任务

以打造经济富民廊道、佛韵人文廊道、科创产业廊道及山水乡景廊道为重点,全面实施农村公路提升改造工程和公路绿化建设,充分挖掘公路网存量资源和内在潜力,进一步完善路网体系,着力提升公路技术等级,使公路与周边环境紧密融合、协调自然,形成和谐发展共同体。

(一)打造精品示范走廊,保障民生共享。打造具有通达、游憩、体验、运动、文化等复合功能的主体线路,通过对文化、产业资源进行整合,带动乡镇发展,实现城乡融合联动发展新格局。实现级以上景区、特色小镇、科创园区、省级产业集聚区100%通达一级公路。全面对接东钱湖度假区绿道慢行系统,在公路两翼的有限空间,增设绿道慢行系统,促进滨湖生态旅游带绿道慢行系统初步成网,打造5条精品骑游圈,绿道两侧绿化进一步得到提升,相关设施进一步完善。

(二)建设公路服务设施,改善通行条件。结合沿线的产业、景区、乡镇、村落等建设相应的附属设施,提供便捷、舒适的设施及环境。加强公路瓶颈路段和拥堵路段治理,确保正常情况下公路实际运行速度达到设计速度的75%以上。加快区域公路服务站以及长距离通道上必要的停车休息区的建设,注重旅游路段上观景平台的设置,增加轻轨接驳站的设置,满足交通换行的必要需求,“十三五”期间建设5个公路服务站、3个轻轨接驳站、3个观景平台,满足全区域停车、休憩、观景及换乘等服务功能。

(三)注重公路绿化提升,美化景观效果。按照“宜树则树、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原则,因地制宜,重在自然,避免贪大求好。重点做好城市出入口、路基边坡、互通式立体交叉、桥下空间、服务区等主要场地的绿化设计,选择与周围生态环境和条件相适应的植物品种,提高绿化植被成活率,做到既美观,又宜养护。依托森林鄞州良好的绿化规模,利用沿线优美的自然环境,对沿线绿化景观进行提升,因地制宜打造沿线绿化景观,实现沿线可绿化率100%,精品示范线“一路一景”。

(四)强化小城镇综合治理,优化路域环境。结合公路边“三化”“三改一拆”“两路两侧”整治、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专项行动,创建“无违建公路”和公路边“三化”示范路,实现公路沿线建(构)筑物立面整洁美观,抓好穿镇路段、城乡结合路段、互通区、服务区(站)等公路沿线重点区域的环境综合治理,消除违、脏、乱、差、碍等现象,路域环境达到“八个无”。

五、保障措施

(一)政府主导,协同推进。强化组织领导,成立鄞州区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创建工作的指导、督查、协调和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交通运输局。强化协同配合,建立健全“政府牵头+部门联动+镇(街道〉参与”的协同推进机制,合力推进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工作。

(二)挂图作战,落实责任。结合我区实际,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夯实责任主体,采取“五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工作举措,即明确一个区级组织机构、编制一个创建规划方案、确定一名项目负责人、制作一套上墙图表、建立一个督查验收机制,确保更高标准、更高质量完成全区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任务。

(三)强化考核,着力保障。建立健全“以奖代补”等多样化的奖惩机制,从资金、土地、审批等方面加大对创建工作的保障力度。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督促检查和考评通报。

(四)广泛宣传,营造氛围。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报道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工作的进展成效,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典型事例,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努力营造全社会参与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的良好氛围。

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1月31日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增强交通对旅游、科创、富民产业等美丽经济的带动作用,加快形成交通运输与美丽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格局,着力推进“两高四好”示范区建设,根据《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关于下达全省万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目标任务的通知》(浙交〔2017〕 139 号)和《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甬政办发〔2018〕41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精神,紧密契合全区生态旅游、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历史文化等发展需求,坚持“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的理念,创新“美丽交通+”的交通与经济融合发展模式,加快构建我区美丽经济交通走廊,为“两高四好”示范区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二、工作目标

根据省《万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建设指南》《鄞州区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规划方案》的相关要求,认真贯彻“因地制宜、崇尚自然、安全可靠、突出特色、科学合理、集约节约、生态环保、服务提质”的主要创建原则,将旅游景区、国家公园、特色小镇、历史文化名村、农家乐、民宿经济等串联成线,形成“畅、安、舒、美”的风景风情线、科创产业线、生态富民线和历史人文线。在2018年创建工作基础上,实现全区三年(2018—2020年)创建美丽经济交通走廊,总投资约14.98亿元,其中创建G329、鄞城大道、沿海中线、鄞横线等精品示范线路4条、共计60.5公里,基本建成“层次分明、转换和谐、智能高效、生态美丽”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努力实现美丽交通经济交通走廊全域化,将鄞州建设成美丽经济交通走廊示范区。

三、基本原则

(一)因地制宜,崇尚自然。结合走廊沿线地形、地貌、地物特征,科学确定工程方案,依山傍水、顺势而为。注重建设与沿线开发、整治与自然环境的整体协调,坚持交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自然融合。

(二)立足特色,统筹兼顾。立足区域生态优势、产业特色、乡土文化、风物人情等资源,统筹考虑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与城镇布局、旅游服务、民宿农庄、休闲养生等经济要素的对接,积极回应人民群众诉求,兼顾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平衡发展,促进交通走廊主动延伸覆盖。

(三)集约节约,生态环保。将集约节约利用资源的理念贯穿美丽经济交通走廊项目规划、设计、建设、养护、管理、运营全过程,充分挖掘存量资源和内在潜力,集约节约利用土地。避免大开大挖,注重交通工程与生态设计、景观同步提升,实现生态和谐。

(四)以人为本,共建共享。适应人民群众对交通出行的新需求,着眼于提供更贴心、更便捷、更安全、更智能的交通出行服务。积极推动人民群众参与到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活动中,实现共建共享,共治共管。

四、主要任务

以打造经济富民廊道、佛韵人文廊道、科创产业廊道及山水乡景廊道为重点,全面实施农村公路提升改造工程和公路绿化建设,充分挖掘公路网存量资源和内在潜力,进一步完善路网体系,着力提升公路技术等级,使公路与周边环境紧密融合、协调自然,形成和谐发展共同体。

(一)打造精品示范走廊,保障民生共享。打造具有通达、游憩、体验、运动、文化等复合功能的主体线路,通过对文化、产业资源进行整合,带动乡镇发展,实现城乡融合联动发展新格局。实现级以上景区、特色小镇、科创园区、省级产业集聚区100%通达一级公路。全面对接东钱湖度假区绿道慢行系统,在公路两翼的有限空间,增设绿道慢行系统,促进滨湖生态旅游带绿道慢行系统初步成网,打造5条精品骑游圈,绿道两侧绿化进一步得到提升,相关设施进一步完善。

(二)建设公路服务设施,改善通行条件。结合沿线的产业、景区、乡镇、村落等建设相应的附属设施,提供便捷、舒适的设施及环境。加强公路瓶颈路段和拥堵路段治理,确保正常情况下公路实际运行速度达到设计速度的75%以上。加快区域公路服务站以及长距离通道上必要的停车休息区的建设,注重旅游路段上观景平台的设置,增加轻轨接驳站的设置,满足交通换行的必要需求,“十三五”期间建设5个公路服务站、3个轻轨接驳站、3个观景平台,满足全区域停车、休憩、观景及换乘等服务功能。

(三)注重公路绿化提升,美化景观效果。按照“宜树则树、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原则,因地制宜,重在自然,避免贪大求好。重点做好城市出入口、路基边坡、互通式立体交叉、桥下空间、服务区等主要场地的绿化设计,选择与周围生态环境和条件相适应的植物品种,提高绿化植被成活率,做到既美观,又宜养护。依托森林鄞州良好的绿化规模,利用沿线优美的自然环境,对沿线绿化景观进行提升,因地制宜打造沿线绿化景观,实现沿线可绿化率100%,精品示范线“一路一景”。

(四)强化小城镇综合治理,优化路域环境。结合公路边“三化”“三改一拆”“两路两侧”整治、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专项行动,创建“无违建公路”和公路边“三化”示范路,实现公路沿线建(构)筑物立面整洁美观,抓好穿镇路段、城乡结合路段、互通区、服务区(站)等公路沿线重点区域的环境综合治理,消除违、脏、乱、差、碍等现象,路域环境达到“八个无”。

五、保障措施

(一)政府主导,协同推进。强化组织领导,成立鄞州区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创建工作的指导、督查、协调和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交通运输局。强化协同配合,建立健全“政府牵头+部门联动+镇(街道〉参与”的协同推进机制,合力推进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工作。

(二)挂图作战,落实责任。结合我区实际,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夯实责任主体,采取“五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工作举措,即明确一个区级组织机构、编制一个创建规划方案、确定一名项目负责人、制作一套上墙图表、建立一个督查验收机制,确保更高标准、更高质量完成全区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任务。

(三)强化考核,着力保障。建立健全“以奖代补”等多样化的奖惩机制,从资金、土地、审批等方面加大对创建工作的保障力度。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督促检查和考评通报。

(四)广泛宣传,营造氛围。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报道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工作的进展成效,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典型事例,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努力营造全社会参与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的良好氛围。

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1月31日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增强交通对旅游、科创、富民产业等美丽经济的带动作用,加快形成交通运输与美丽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格局,着力推进“两高四好”示范区建设,根据《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关于下达全省万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目标任务的通知》(浙交〔2017〕 139 号)和《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甬政办发〔2018〕41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精神,紧密契合全区生态旅游、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历史文化等发展需求,坚持“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的理念,创新“美丽交通+”的交通与经济融合发展模式,加快构建我区美丽经济交通走廊,为“两高四好”示范区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二、工作目标

根据省《万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建设指南》《鄞州区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规划方案》的相关要求,认真贯彻“因地制宜、崇尚自然、安全可靠、突出特色、科学合理、集约节约、生态环保、服务提质”的主要创建原则,将旅游景区、国家公园、特色小镇、历史文化名村、农家乐、民宿经济等串联成线,形成“畅、安、舒、美”的风景风情线、科创产业线、生态富民线和历史人文线。在2018年创建工作基础上,实现全区三年(2018—2020年)创建美丽经济交通走廊,总投资约14.98亿元,其中创建G329、鄞城大道、沿海中线、鄞横线等精品示范线路4条、共计60.5公里,基本建成“层次分明、转换和谐、智能高效、生态美丽”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努力实现美丽交通经济交通走廊全域化,将鄞州建设成美丽经济交通走廊示范区。

三、基本原则

(一)因地制宜,崇尚自然。结合走廊沿线地形、地貌、地物特征,科学确定工程方案,依山傍水、顺势而为。注重建设与沿线开发、整治与自然环境的整体协调,坚持交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自然融合。

(二)立足特色,统筹兼顾。立足区域生态优势、产业特色、乡土文化、风物人情等资源,统筹考虑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与城镇布局、旅游服务、民宿农庄、休闲养生等经济要素的对接,积极回应人民群众诉求,兼顾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平衡发展,促进交通走廊主动延伸覆盖。

(三)集约节约,生态环保。将集约节约利用资源的理念贯穿美丽经济交通走廊项目规划、设计、建设、养护、管理、运营全过程,充分挖掘存量资源和内在潜力,集约节约利用土地。避免大开大挖,注重交通工程与生态设计、景观同步提升,实现生态和谐。

(四)以人为本,共建共享。适应人民群众对交通出行的新需求,着眼于提供更贴心、更便捷、更安全、更智能的交通出行服务。积极推动人民群众参与到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活动中,实现共建共享,共治共管。

四、主要任务

以打造经济富民廊道、佛韵人文廊道、科创产业廊道及山水乡景廊道为重点,全面实施农村公路提升改造工程和公路绿化建设,充分挖掘公路网存量资源和内在潜力,进一步完善路网体系,着力提升公路技术等级,使公路与周边环境紧密融合、协调自然,形成和谐发展共同体。

(一)打造精品示范走廊,保障民生共享。打造具有通达、游憩、体验、运动、文化等复合功能的主体线路,通过对文化、产业资源进行整合,带动乡镇发展,实现城乡融合联动发展新格局。实现级以上景区、特色小镇、科创园区、省级产业集聚区100%通达一级公路。全面对接东钱湖度假区绿道慢行系统,在公路两翼的有限空间,增设绿道慢行系统,促进滨湖生态旅游带绿道慢行系统初步成网,打造5条精品骑游圈,绿道两侧绿化进一步得到提升,相关设施进一步完善。

(二)建设公路服务设施,改善通行条件。结合沿线的产业、景区、乡镇、村落等建设相应的附属设施,提供便捷、舒适的设施及环境。加强公路瓶颈路段和拥堵路段治理,确保正常情况下公路实际运行速度达到设计速度的75%以上。加快区域公路服务站以及长距离通道上必要的停车休息区的建设,注重旅游路段上观景平台的设置,增加轻轨接驳站的设置,满足交通换行的必要需求,“十三五”期间建设5个公路服务站、3个轻轨接驳站、3个观景平台,满足全区域停车、休憩、观景及换乘等服务功能。

(三)注重公路绿化提升,美化景观效果。按照“宜树则树、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原则,因地制宜,重在自然,避免贪大求好。重点做好城市出入口、路基边坡、互通式立体交叉、桥下空间、服务区等主要场地的绿化设计,选择与周围生态环境和条件相适应的植物品种,提高绿化植被成活率,做到既美观,又宜养护。依托森林鄞州良好的绿化规模,利用沿线优美的自然环境,对沿线绿化景观进行提升,因地制宜打造沿线绿化景观,实现沿线可绿化率100%,精品示范线“一路一景”。

(四)强化小城镇综合治理,优化路域环境。结合公路边“三化”“三改一拆”“两路两侧”整治、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专项行动,创建“无违建公路”和公路边“三化”示范路,实现公路沿线建(构)筑物立面整洁美观,抓好穿镇路段、城乡结合路段、互通区、服务区(站)等公路沿线重点区域的环境综合治理,消除违、脏、乱、差、碍等现象,路域环境达到“八个无”。

五、保障措施

(一)政府主导,协同推进。强化组织领导,成立鄞州区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创建工作的指导、督查、协调和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交通运输局。强化协同配合,建立健全“政府牵头+部门联动+镇(街道〉参与”的协同推进机制,合力推进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工作。

(二)挂图作战,落实责任。结合我区实际,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夯实责任主体,采取“五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工作举措,即明确一个区级组织机构、编制一个创建规划方案、确定一名项目负责人、制作一套上墙图表、建立一个督查验收机制,确保更高标准、更高质量完成全区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任务。

(三)强化考核,着力保障。建立健全“以奖代补”等多样化的奖惩机制,从资金、土地、审批等方面加大对创建工作的保障力度。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督促检查和考评通报。

(四)广泛宣传,营造氛围。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报道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工作的进展成效,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典型事例,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努力营造全社会参与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的良好氛围。

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1月31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