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信息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753260229/2019-03014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生成日期 2019-01-2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体裁分类 其他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鄞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局)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 2019-01-28 16:25 信息来源: 区综合执法局 信息来源: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今年以来,鄞州区综合执法与城市管理工作在市综合执法局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区“六争攻坚、三年攀高”、“两高四好”示范区的决策部署,围绕城市品质提档行动的具体要求,紧抓“提标城市管理”这条主线,将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打造清爽有序、舒适精致的城市环境。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8年工作总结

(一)坚持问题导向,完善工作机制,提效能。

一是逐步建立“百分百”全覆盖管理体系。摸清家底,实现城市设施管理“百分百”全覆盖,智慧城管覆盖范围由建成区68平方公里扩展到整个城区117平方公里,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退红空间整治,解决有人管的问题。在全区域推行高标准养管,以中山东路、东部新城和南部新城核心区“一路两核”城市管理示范区为标杆,提高市政、园林、环卫、内河、排水等行业养护标准,解决管什么的问题。建立严格的考核体系,修订各行业养护考核办法,加强监管考核,实行养护经费核拨与考核结果挂钩,实现“依效付费”,并结合考核结果建立城市管理养护企业信用体系,必要时采取养护单位退出及禁入机制,实现优胜劣汰,同时,提高内控标准,在建立完善项目管理办法、接管办法、财务管理制度等内控机制的基础上,今年又制定了《零星项目入围供应商抽签流程及规则》,将零星项目实施单位选择模式由原来的“直接指定”改为现在的“先年度入围再抽签决定”,进一步规范项目实施企业选用,解决怎么管的问题。

二是逐步建立“四三一”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建立并逐步完善“四三一”城市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即通过智慧城管采集网、行业管理网、属地职能网、督察督办网“四网叠加”全面发现城市环境问题,通过应急通道、专项通道和一般通道“三项通道”予以高效处置,并落实“一个反馈”,形成“发现——处置——反馈”的闭环机制,确保问题及时发现、有效落实、跟踪督办、如实反馈。同时,深入践行“马路办公”制度,将每周一定为我局“机关干部马路办公日”、每周二晚开展“夜巡夜议”活动,要求班子领导带领全局干部职工上路巡查,对照区环境整治标准进行地毯式排摸,发现问题当天汇总、当天分办,做到满城尽是城管人。今年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我局共巡查发现、受理环境整治类案件约21.37万件,解决率99.77%,截至目前,我局“行走甬城”案件办结7861起,解决率98.6%,在市五区中排名第一,案件解决效率显著提升。

三是逐步建立“721”高效执法模式。按照“721”工作法,即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在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中更加关注管理前置、服务为先,推广序化服务外包至15个执法中队,并逐步在全区铺开,解放执法力量,使执法队伍能够集中精力专注于行政执法工作。今年以来,集中开展了市容环境、户外广告、人行道违停、水环境等专项整治行动,构建“三位一体”防违控违体系等,办理各类执法案件1260起,拆除违法户外广告1632处,抄告违停车辆44769辆,清理共享单车4125辆,拖移僵尸车275辆。积极探索“非接触性”执法创新,万达广场周边“智慧停车”模式在住建部城市管理执法工作推进会(宁波“非接触性”执法现场会)上被住建部、住建厅领导高度认可。

(二)聚焦城市顽疾,通过专项整治,补短板。

一是实施道路畅行专项整治行动。桥头跳车整治。2018年我局集中整治70余座“桥头跳车”,总投约1500万。侵占盲道整治。进一步规范改造、施工后盲道修复工作,开展消防栓、各类设备井(箱)以及停车桩位等设施直接阻断盲道现象的整改落实。截至目前在主要道路清理、重置石桩(球)1200只、设置护栏8821米、停车定位器400个。同时,通过宣传、限期整改、强行拆除等措施拆除私自设置的人行道接坡225处。背街小巷整治。采取定制模式,稳步推进背街小巷整治工作,今年已完成宁波市鄞州区实验幼儿园、鄞州区行知实验小学、鄞州区第二实验小学西校区、鄞州区第二实验小学东校区、宁波市鄞州区中心幼儿园5所学校的“绿色的放学回家路改造”,并制定了导则。

二是实施城区积水专项整治行动。制定主要积水点“一点一策”整治方案,优先对主要市政道路、老旧小区周边易积水点实行工程改造。目前华光城(福明路)一号积水点、太古城(福明路)二号积水点、广德湖路(环城北路匝道)三号积水点整治已完成。同时加强雨后积水清理工作,及时消除道路微积水。

三是实施绿化消劣消边整治行动。对主路线、主河线、轨道线、退红线”四大绿线存在的绿化痛点、盲点,通过草坪复绿、苗圃增绿、花海添彩等措施,多维修复城市绿底色。截至目前,已经补出了近一个鄞州公园绿地(70万平方米)。累计完成51个小区及单位的退红绿地整治;完成甬台温高速两侧城区段绿化补植4026株,建设景观围墙765米,拉长我区绿化短板。同时,针对一两年内不会开发地块,建设城市花海;针对多年暂不开发地块打造公园式苗圃,有效利用绿化审批迁移树木,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今年成功打造下应洋江花海、和泰雅苑苗圃式公园、潘火高架边缘花海等一批网红赏花打卡处。

(三)紧盯目标任务,注重综合施策,抓落实。

一是紧抓民生实事工程。推进二次供水设施改造项目。今年计划改造20个小区,目前13个小区已完工,7个小区正在施工,年底前全部完工。推进公厕提质行动。追求特色最亮,按计划推进公厕新增、改建工作,推广应用太阳能供电、中水回用、节水器具等新技术、新设备;追求社会公厕开放度最高,完成120多座沿街商铺公厕协议签订工作,发动社会力量解决民众如厕难问题。按照《宁波市中心城区“公厕提质行动”工作方案》,深化落实公厕提质相关任务。截至目前,完成全部60余座沿街开放公厕协议签订。30座新增养护公厕已全部完成,20座新建公厕已有2座建成,剩余18座于9月1日开工,预计11月底前完工。加快基层设施建设。定桥中转站已正式投用;滨江中转站目前主体工程完工,正在设备调试;高塘桥装潢垃圾处置场站建设正有序推进;嵩江西路大件垃圾处理中心正在抓紧工程前期准备,已完成选址意见书与立项批复等。同时,做深“最多跑一次”改革,做优项目前置服务,加强燃气安全,水质监管、节水宣传等供节水服务。

二是全面推进垃圾分类。今年,全区已有303个小区23万户居民开展垃圾分类,居住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83.9%;机关事业单位、中小学校、国有企业垃圾分类覆盖率100%;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达到91%,全区垃圾分类精准率63.7%,市民垃圾分类知晓率94%。共收运厨余垃圾4.8万吨,有害垃圾4346.4公斤,玻璃1102.5公斤,城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62%,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9%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联合供销社等回收单位在区内20个小区试点建立可回收物收运体系,具体包括开展“我要换糖”、“玻璃回家”活动,开发垃圾分类+资源回收收集平台,线上线下回收预约等。进一步推广“五定”(定人、定车、定时、定点、定线)工作法,优化厨余垃圾收运路线,切实做到应收尽收、日产日清,并做好应急预案,及时妥善处置收运过程中的突发事件,保障厨余垃圾收运及时、通畅,在此基础上,按照“投口朝外、成列排放、桶盖合严、桶身整洁、对号收运、地面清爽”24字诀,切实规范小区内部收运,杜绝混收混运。完成新建、改建垃圾房30座。

三是推进“两路两侧”整治。重点抓好高速、高架等主要道路两侧沿线环境,全年累计发现“两路两侧”“四边三化”各类问题点位1215个,完成1157个,完成率95.2%。同时,坚持“控新减存强利用”,持续深化“三改一拆”专项行动,完成“三改”105.09万平方米、“一拆”116.81万平方米,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80.22%和77.87%,拆后利用率达到76.03%。

四是积极推进治水工作。抓好排水设施建设。鄞西污水处理厂再生水扩容工程今年4月完成环保验收,宁裘线(横溪镇奉钱线-明州大道)污水主干管工程完成60%进度,镇乡收集管网全年30公里任务已建成17公里并验收6.27公里,其他各项排水管网和泵站的修复改造工程稳步推进。抓好城镇排水许可。今年已有846家排水户新申请许可证,并对680家已申领许可证的排水户进行了回头看,强化批后监管。同时,启动宁波市首个城区餐饮店隔油池统一养护工作,将隔油池油污污染这个“老大难”问题通过专业技术力量进行解决,目前城区423座餐饮店隔油池已全部纳入统一养护,从根本上解决了隔油池对周边管网及环境的污染问题。抓好水域环境整治。打造“水下森林”内河景观亮点,目前已形成鄞州公园河、院士公园河、区府环河3处样板。实现了全区内河水域第三方考核全覆盖,并充分运用5台无人机、87个内河监控探头等设备开展“智能巡河”。同时,实施“清源”、“清水”专项执法行动,集中整治建筑工地和服务行业乱排污水行为,尤其是黑臭水体督察迎检期间,共出动人员1300余人次,检查工地、餐饮店、洗车店等累计2279家,为环保督察保驾护航。

(四)增强服务意识,加强队伍建设,求突破。

一是加强阵地建设。以“大党建”为理念,以“鄞领驿站”为载体,着力打造“三个阵地”,强化基层据点建设。打造一线指挥作战阵地,结合“战区工作法”,将鄞州中心城区划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大战区,由局分管领导作为“指挥员”,“鄞领驿站”作为临时指挥部,指挥员下沉一线现场办公,主动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打造便民服务阵地,在驿站中设置职工休息区、工具取放区和公益服务区,为环卫、养护等一线工人提供小憩“加油”场所。打造党建宣传阵地,引导机关党员下沉一线、社会党员同心共建,将城管实事与党建工作有机融合,推进党建引领的社会共治。今年,已建成6个“鄞领驿站”、82个爱心点。

二是强化队伍培训。组织城管特训营,建立城管干部教育培训、执法队员法制培训、中层干部系统提升、年轻后备干部培养锻炼“四大培训体系”。

三是提振干部精神。一手抓教育,以支部为单位,落实“一月一党课”制度,用思想教育牢筑党性之魂;一手抓执纪,持续开展领导班子成员每月带队绩效检查,对违反作风效能建设有关规定的部门或个人予以通报批评,上半年共开展机关效能检查30余次,编制考核通报9期,持续保持机关效能建设不松劲。

四是牢抓作风效能。建立完善“365”内控工作机制,要求全局干部职工在工作中保持“3个敬畏”,即要对投诉举报、领导提醒和坊间传说保持敬畏,注意防范廉政风险、效能风险、环境风险、环保风险、安全风险和舆情风险等“6大风险”,落实“廉情5分钟”工作制度,局党委会议和局长办公会议开会前,安排5分钟用于廉政建设方面学习新规定、认清新变化、落实新要求,剖析工作中存在的风险点,并通过以案说法强化警示教育效果,防微杜渐。

二、2019年工作思路

明年我局将按照市局工作部署,同时对照鄞州区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意见及三年行动计划,以实现省内“覆盖范围最广、反应速度最快、管理标准最高”的“三最”城市精细化管理为目标;以“定制”为导向,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因地制宜,加入定制元素,不断提升城市品质,通过背街小巷整治、积水点防治等专项化治理,从“小切口”入手,破难攻坚,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同时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细优质的城市管理服务。

(一)以“三最”为目标,不断推进城市精细管理。

一是进一步完善“覆盖范围最广”的城市管理体系。树立全域城市理念,城市管理范围逐步从以城镇建成区为主扩大到覆盖城乡全域,切实做到不留空白、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与此同时,加大我区信息采集力度,降低问题暴露门槛,问题上报不以网格为限,不以物业红线为界,启动“无限采集”模式,对影响市容环境的方方面面问题做到应采尽采、不留空白,主动对标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求。二是进一步健全“反应速度最快”的高效处置体系。结合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要求,不断完善“四三一”城市问题“发现-处置-反馈”闭环机制。同时,促成城市管理合力,借助区环境整治办、区文明办、区城区办等平台,加强环境整治、垃圾分类等工作的督查通报,落实属地责任、行业责任,管理、执法同步跟进,相互配合,促进形成城市精细化管理合力。三是进一步抓实“管理标准最高”的组织执行体系。注重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对标全国一流先进城市,以东部新城、南部新城两大区域为标杆,建标准、创规范、强执行,建立健全与我区城市特点相适应的城市管理标准体系,并以考核评估和责任追究为保障,通过奖优罚劣抓实标准执行,推动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

(二)以“定制”为导向,开展各类专项整治工作。

聚焦问题,精准补短,全面推进城市顽疾项目化突破,根据城市管理精细化、人性化、科学化的要求,以“鄞州定制”的方式,结合学校、医院、菜场、车站周边、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等各自特点,因地制宜,采用突出“以人为本”,从安全角度进行定制;突出“颜值亮眼”,从美观角度进行定制;突出“海绵城市”,从生态角度进行定制。通过背街小巷整治、积水点治理、共享单车治理等各类专项整治,着力打造个性化城市空间,不断深化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手段,为群众提供更加精细的城市管理服务。同时,不断总结经验,建立并完善各类《导则》,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模板。

(三)以“服务”为宗旨,构建高效便捷管理体系。

一是全面开展“城管进社区”工作,通过“制定一张工作清单、建立两个基层站点(“城管社区联络站”、“鄞领驿站”)”为行动载体,创建“两站互动、清单管理”的工作模式,按照中心城区所有社区全覆盖的要求,从解决城市管理中市民关心、政府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深入社区开展服务指导和解难破难,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使城市管理融入社区、根植社区、服务社区,共同营造社区优良秩序、精致环境,践行“服务零距离”的理念,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二是继续做大“百姓城管”服务品牌。践行城管义工网格化志愿服务模式,采取分片包干形式,将管理服务责任分配到人,共同维护辖区市容秩序和环境卫生。三是创新创优服务供给模式。梳理管理部门权责边界,创新管理服务输出方式。试点开展环卫工人参与单车管理方案,继续施行社区(小区)内涝帮扶机制和小区内垃圾、牛皮癣等脏乱代整治。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