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表单化 表单数字化 数字信息化——鄞州三院建立品质管理新模式

发布日期:2017-11-21 14:50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区卫计局

  “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本质和初衷是患者的健康和生命的安全。而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是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出成效的管理。而作为医院管理者,我不仅要看重各种‘接地气’的医疗质量和安全制度与规范,更要用这些科学的制度和规范,铺就一条保障生命安全的通道,打造一种深入人心、自觉遵守并执行的医疗品质与安全管理体系。”鄞州三院原分管医疗副院长史吉荣说。
  2015年—2016年,鄞州三院实现门诊人次、业务收入分别达到96万人次、1.03亿元和101万人次、1.24亿元,并多次获得鄞州区卫计局“医疗质量管理先进单位”等殊荣。那么,在完成大量医疗工作的同时,他们是如何有效规范医疗行为,加强质量监管,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和谐的医疗环境的呢?请随笔者走进鄞州三院,去看一看该院品质与安全管理的新模式。
  管理制度化
  为推动质量管理规范化建设,鄞州三院尝试全方位构建医疗品质与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建立了品质管理委员会、分管院长、质控科、院级质控小组以及科室质控员的五级质量管理队伍。该院注重质量管理工作的制化度建设,促进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尤其关注过程和环节管理。以核心制度建设为例,先后完善了《手术分级与审批管理制度》、《抗菌分级管理制度》等制度,凸显过程和环节监管,增强操作性。
  2016年,该院修订了《手术分级与审批管理制度》,清晰地界定了医师职称、手术级别之间的对应关系,凸出了麻醉科在制度执行中的监管功能和连带责任,确保患者手术安全;而在该院2017版《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文件中,医院进一步明确了药剂科的监督功能,充分发挥前后台发药窗口的核查作用。
  在制度化建设方面,值得一提的还有该院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和危急值报告管理工作。完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规范,成立AERS管理办公室,建立专人管理、专业队伍、专项处置、专项考核等“四专”管理体系,对不良事件的报告、处置、分析、持续改善等各环节工作作出规范。2017年1-6月份,收到不良事件报告354例,同比增长132.9%。该院在导入危急值报告信息化系统的基础上,实施了“危急值处置三个五分钟”制度,分别是危急值发送以后5分钟、医师接到报告5分钟、科室主任接到报告5分钟,检验科在这三个5分钟的节点,跟踪督促临床医师落实危急值处理,确保患者安全。
  制度表单化
  “制度是约束,也是共识,更是一种工具。如何合理地运用这种“工具”,把制度的内容具体化,可视化,从而规范职能科室的管理行为,明确工作重点,是医院管理层首先要面对的命题之一。在我看来,综合目标管理、色标管理等方法,将管理制度表单化,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史吉荣如是说。
  结合目标管理法,鄞州三院在年初会将全年的品质与安全重点工作进行规划安排,并通过直观图形和简洁文字以工作表单予以体现,建立层次清楚、责任明确的各职能部门工作任务清单。
  职能科室通过每月制定质量运行与持续改进工作表,对具体工作安排完成情况通过色标管理来表示进度状态,分别运用红色、青绿色、黄色、灰色代表要求整改事件、运行事件、已完成事件、未实施事件,并与职能科室负责人奖金进行挂钩。
  针对临床科室负责人的责任考核,印发文件《关于加强科室管理的通知》,明确考核对象、考核内容、奖惩办法。具体则是通过考核科室运行目标、科室KPI、核心制度执行等指标的完成情况,做到月考月公示,当月考核当月奖惩,从而使科主任执行力得到有效提升。
  表单数字化
  通过2017年7月该院门诊和病区业务指标考核结果,可以清楚地看到门诊电子病历使用率、住院患者1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等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公示。
  坚持医疗质量执行情况定期监测做法,促进有效的管理和持续改善。据悉,每个月该院以指标、时间为条件,对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多维度统计和分析,并生成一系列常用数据分析表。例如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住院患者1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床位使用率、医保定额及药耗比等运行指标数据分析表。
  “表单的数字化,将各类考核结果以数据形式呈现出来,既直观又具体,且帮助科室找到了科室工作的中心和重点。比如像住院患者1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自从有了这个表格后,一目了然,对于医生控制不合理抗生素使用有了较大的督促作用。以前我只知道做好业务就好,可现在我的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病种结构也进行了调整。”骨科主任汪劲生得益于表单数字化带来的好处,他开心地说。
  对于考核指标的数字化改造,史吉荣的理解是:“考核指标的数据分析,提供了客观、准确的质量管理信息,是医院对质量改善进行追踪评价的依据,为医院持续提升医疗质量的目标提供方向。看待质量是否得到改善,要坚持用数据说话。”
  数字信息化
  数字信息化是在“互联网 ”大发展的形势下,医院管理的总体趋势和必经之路。依托金唐软件公司的HIS、智方公司的LIS等系统的功能,目前该院基本实现了数字信息化,对医师的处方、抗菌药物应用、电子病历书写、医保定额、药品占比以及检查检验结果等重要数据,能够实时读取、汇总并加以提炼分析,保证了获得的数据公平、真实、准确。
  危急值报告系统,较好地体现了信息自动化管理工作。
  当天中午12点左右,60多岁的患者蔡先生感到浑身无力,由于几天前扭伤过脚的他,来到鄞州三院门诊外科急诊就诊。王波医生看了蔡先生的脚后,怀疑并非脚部受伤引起,于是开了血清检查化验。当做完血清化验后,其中一项钾结果为2.68mmol/l。接诊的王波医生的电脑界面立即跳出了“危急值”报告窗口,诊断为低血钾。他第一眼看到结果后,立即在报告窗对症处理栏里填写内科急诊会诊,蔡先生被立即转入该院内科住院治疗。
  “正常的钾指标为3.5-5.3mmol/l,而蔡先生的化验结果显示只有2.68mmol/l,明显低于正常指标,因此被确诊为低血钾,钾低了会引起肌无力,重的会引起肌麻痹,软瘫痪,还会引起呼吸肌的麻痹,有窒息的危险。因此,我们必须用最快的时间让病人得到救治。”王波告诉笔者。
  王波说,如果当时没有这么快的危急值提醒,患者来去诊室的路上很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尽早为患者赢得抢救的第一时间,危急值报告系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统计,通过导入检验结果危急值报告系统,实现了危急值上报的有效性。目前已经建立了28种检验危急值,在检验科发出危急值报告的同时,开单医师电脑界面自动弹出提醒窗口,要求医师阅读确认,确保危急值处置落实到位,保障患者安全。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共报告危急值235例,30分钟处置率100%。据了解,放射、心电B超等特检的危急值管理系统正在调试阶段。
  据悉,在加强医疗安全与质量管理的进程中,该院还积极开展QCC等医疗质量管理工具应用,已成功举行2016-2017两届品管圈成果汇报会,其中“四叶草圈”的“提高外科导管固定规范率”改善主题获得2017年浙江省医院品管大赛铜奖、“针线圈”的“降低肛肠外科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主题也在大赛中获得佳作奖。6月起,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目前,全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54个病种,7、8月份入径率分别为6.33%、35.1 %;2016年7月-2017年12月,实施临床医师辅助技术判读能力提升工程,历时18个月,旨在提升临床医师对心电图、DR、CR、CT等图像的基本判读能力。
  “当前,我们正积极转变思路,创新理念,遵循医院管理制度化、制度表单化、表单数字化、数字信息化理念,不断完善信息系统,努力向信息自动化的目标迈进,积极探索建立基层医疗机构质量管理新模式。”史吉荣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