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席编织技艺

发布日期: 2014-04-23 23:59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鄞州区人民政府

  命名时间: 2009年6月               类别: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 鄞州区                  名录级别: 省级
  草席,俗称“席子、席爿、滑子、凉席、席”等,用蔺草编织而成,考古证实,中国草席的发祥地在鄞州的古林镇,七千年前的河姆渡遗址就出土了草席残片,当时的先民们用此来遮身、铺地或避风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古林草席已与东北的人参齐名,成为年年的朝庭贡品。唐代成为全国草席主要产地与集散地,并大量远销东南亚。清代产量已达千万条以上,在全国设有专销商店或连锁行。新中国成立以后则成为当地家庭的主要副业,1954年曾被周恩来总理指定为国礼,赠送给参加日内瓦联合国大会的各国首脑,影响深广。
  草席品种繁多,编织工艺复杂,又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按质量和用途,其主要分三大类:一是用络麻作筋的称为“络麻草席”(普通席);二是用苎麻作筋的叫“白麻筋草席”(高档席);三是用络麻或苎麻作筋的各种坐垫、茶杯垫、扇子和帽子等等。 其工艺流程一为备草,即将收割晒干的席草整理备用;二为挑选草料分拣后上机;三为浸麻打好席筋;四为编织成席。主要工具有席机、木扣、打绳车、鸭舌剪、三翻凳等等。新中国成立前为家庭作坊式手工制作,需二人合作到相当娴熟时才能编织生产。现在,半自动的编织机已广泛普及,虽省时、省工收获高,但质量远不如手工生产的好。可手工编织师多年事已高,该手艺面临失传困境。当地政府正采取各种措施,大力鼓励和扶持民间手工编织,让这一技艺得以承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