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鄞州区石碶地段(YZ1112)控制性详细规划
《宁波市鄞州区石碶地段(YZ11&12)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由宁波市人民政府批准,现予以公布。
01 、总则
1.1 规划 目的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进一步深化完善城市总体规划所确立的发展目标,明确本编制区未来发展方向及策略,实现突破性、可持续发展,并更好地协调各专业各部门的需求和规划管理部门的管理要求,特编制本控制性详细规划。
1.2 规划依据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01;
② 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③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GB50180-93;
④ 《宁波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7.10.;
⑤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⑥ 各类专项(专业)规划;
⑦ 涉及城市规划建设的其它法律法规;
⑧ 其他相关的标准规范及规划文件等。
1.3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的石碶地段位于鄞州新城区西区,北至杭甬高速公路,东至奉化江,南至鄞州大道,西至机场路,规划面积为公顷。
1.4 规划期限
本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限与《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保持一致,规划基准年为2009年。
1.5 规划成果
本规划成果包括法定文件、技术管理文件和附件三大部分。法定文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定控制内容,包括法定文本和法定图件;技术管理文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技术控制内容,包括技术管理文本、图纸和地块图则;附件是对规划内容和规划过程的必要补充和说明,包括研究报告、规划编制与修改情况说明等。
1.6 法律效力
本规划经宁波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生效,并自公布之日起实施。本规划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1.7 其他规定
技术管理文件的所有内容应遵循法定文件的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应遵守《宁波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暂行规定》。
02 、功能定位、发展目标、规模和空间结构
2.1 功能定位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现状分析、因素分析,确定本区的功能定位为:
2.2 发展目标
根据功能定位及用地布局,确定本区的发展目标为:建设生活宜居区,强化滨江景观塑造;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打造片区中心;合理推进产业升级,全面加快新城区的“退二进三”;体现新城区西门户形象。
2.3 规模
本区规划人口 10.70 万人。 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公顷(不包括水域面积),占总用地的93.06%,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约。
2.4 规划结构
本区规划结构以城市道路为分隔,形成两个标准社区和一个区公建中心;规划视整体为一街道社区,下属二个标准社区,标准社区中心呈多个点状分布;规划形成沿钱雅戈尔大道和鄞县大道的两条商业发展轴,使之成为标准社区的联系纽带。沿雅戈尔大道结合轻轨布局商业集中点。规划结构总体可归结为“一心、多点;二轴、两片”。
03 、控制单元
3.1 控制原则
控制单元提出总量控制、分量平衡、弹性开发的控制原则。通过严格控制单元建设总量,来控制整体的开发强度,而单元内各地块分量允许突破并相互平衡,由此来增加地块的开发弹性。
3.2 单元划分
结合行政街道和社区界限范围、天然的地理界限如河流、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功能内在关联性、土地使用性质的同一性、主次干道围合的街坊、合理的交通分区等因素来划分控制单元。
依据上述原则, 规划将本片区划分为13个控制单元,单元编码分别为YZ11-01至YZ11-08和YZ12-01至YZ12-05。
3.3 控制内容
控制单元的强制性内容包括控制单元的主要用途、居住人口控制规模、总开发容量、公园绿地面积、配套设施控制要求等。
本编制区的总开发容量 678.42 万平方米,在建设过程中,每个控制单元的总开发容量不得突破。
04 、用地规划
4.1 居住用地
规划居住用地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42.78%,人均居住用地。其中二类居住用地(包括村民居住安置用地),住宅混合用地,中小学用地。
① 规划以城市道路、自然界线围合空间,形成13个基层社区,集合成2个标准社区。
② 沿雅戈尔大道、鄞县大道、万兴路和石碶北路路的住宅或公寓,加强其裙楼的商业功能。
③ 逐步对片区内村庄进行拆迁,合理布局村民安置住宅用地。
④ 规划拆迁片区内工业园区,置换为商务、居住等功能,完善各项公共配套设施。
⑤ 新开发的居住地块应以开发中高层住宅为主。
4.2 公共设施用地
规划公共设施用地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2.44%,人均公共设施用地。其中商业金融业用地,占公共设施用地的69.60%。
规划对现状公共设施用地进行整合,集约用地,提高开发强度。
规划公共设施按市区级-标准社区级-基层社区级三级配置,既层级配置相应的公共设施,又为居民就近享用各级公共设施。
规划行政办公用地公顷。两处社区服务中心等用地。规划商业金融业用地,其中菜场占地,其余商业金融、商务办公、旅馆酒店等功能并为C2,规划不加细分,以增强各商业业态的兼容。C2以开发商业服务零售为主。规划文化娱乐用地,为保留石碶文化中心以及规划的文化娱乐中心。规划医疗卫生用地,包括1所综合医院和1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鄞州第三医院,占地;规划新建石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地。规划将现状垃圾填埋场整治改造为体育公园,其中体育用地占地。规划老年福利院,占地。
4.3 其他用地
其他用地还包括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及水域。具体内容详见相关章节。
05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5.1 配套原则
公共服务设施,或称配套公建,根据城市社区管理和空间布局体系,城市社区配套设施遵循“分级配套,共建共享;分类实施,公益优先;因地制宜,弹性指导”的原则。
5.2 配套要求
本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按配套类别进行区级公共中心-标准社区级服务中心-基层单元社区级服务平台三级进行分级配置,主要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贸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以及市政公用七项设施。
标准社区级必须配建小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体育建设场地、菜场、超市、社区服务中心各项设施。基层社区级必须配建幼儿园、社区卫生服务站、文体活动站、社区服务站、社区居委会、社区警务室、市民学校、居家养老服务站各项设施,有条件可以集中建设形成基层社区中心。
06 、绿地及公共开放空间规划
6.1 绿地系统
规划利用沿河绿带增加滨江绿地、小公园、街头绿地,提供居民就近散步、健身和休憩。规划绿地公顷。
在现状垃圾填埋场旧址上规划建设一处体育公园,同时结合规划沿奉化江绿带,与奉化江对岸湿地公园遥相呼应。在沿河绿带增加滨江绿地、小公园、街头绿地形成整个片区的绿地系统,提供居民就近散步、健身和休憩。
规划公园以软质景观为主,并配有必要的活动场地和健身设施,以方便居民或游客驻留和活动。公园的绿地率应达到75%以上,硬质铺地的覆盖率控制在20%以内。
街头绿地也应以软质景观为主,并配有必要的景观构筑和休憩设施,为硬质的城市街道界面增添绿意和渗透,以及公共开敞空间的锲入。街头绿地的绿地率应达到85%以上,硬质铺地的覆盖率控制在10%以内。
6.2 水体系统
规划水域面积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6.94%。
本区沿河空间应公共开放,形成连续的游憩绿道。南塘河:宽米,强化水上游览功能。其它内部河流:河岸两侧形成居住区水岸休闲绿地。
6.3 公共开放空间系统
公共开放空间是城市公共活动的聚集点。本区公共开放空间主要有两个层次,开放空间廊道和重点开放空间。
开放空间廊道包括行人游憩步道、水上游览空间、滨江开放空间;重点开放空间包括重要公共设施的开敞空间和主要公园。
开放空间廊道
① 行人游憩步道:通过河网、绿地系统沟通,沿河空间应公共开放,形成连续的游憩绿廊,沿奉化江宽至少米绿化带和规划区中部东西向宽左右的滨江公园,有利于组织步行系统,并连接各公园和公共服务设施,方便居民生活和健身。
② 特色商业街:开发主要沿雅戈尔大道的商业街。
重点开放空间
① 轻轨2号线站点周边空间:结合站点布置公共建筑,为居民提供购物、集散等各类活动。
② 绿地开放空间:滨江绿化带及体育公园,为居民提供休闲、游憩、运动场地。
③其它公园广场:承载居民日常生活健身功能。
6.4 步行系统
组织公共开放空间的步行系统,形成完整的步行空间体系,有助于公共空间及配套设施的连结,并为居民提供散步健身游憩的步行空间。
沿河空间提供连续的林荫游憩步道,并连接各公园绿地和公共服务设施,方便居民生活。加强本区内部沿河步行空间的连结,便捷步入滨江区域。
游憩步道应设有独立的铺装、成茵的绿林、方便的座憩设施等。
机动车道均应设人行道,交叉路口清晰标示地面人行过街通道,较宽路幅有中央绿带的道路应设置“安全岛”,人行道应设盲道和无障碍通道。
7.1 道路等级
本次路网规划将路网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个等级。
(1)快速路
鄞州大道,红线宽度米,设计车速公里/小时;机场路,红线宽度,设计车速/小时。
(1)主干路
规一路,红线宽度米,设计车速/小时;鄞县大道,红线宽度,设计车速/小时;万兴路(滨江路—万金路),红线宽度,设计车速/小时;万兴路(万金路—雅源南路),红线宽度,设计车速/小时;万兴路(雅戈尔大道—石泉路),红线宽度,设计车速/小时;雅戈尔大道,红线宽度,设计车速/小时。
(2)次干路
石碶北路(机场路—规四路),红线宽度,设计车速/小时;石碶北路(规四路—雅戈尔大道),红线宽度,设计车速/小时;万达路,红线宽度,设计车速/小时;石泉路,红线宽度,设计车速/小时;雅源北路,红线宽度,设计车速/小时;雅源南路,红线宽度,设计车速/小时;万金路,红线宽度,设计车速/小时。
(3)支路
本规划区域涉及5种不同断面支路,红线宽度分别为、、、和,设计车速20/小时。
7.2 道路交叉口
本规划区内规一路下穿机场路上层,上跨机场路地面层;石泉路上跨沪杭甬高速公路;雅戈尔大道下穿沪杭甬高速公路。远期鄞州大道结合快速路改造作进一步研究。
7.3 轨道交通
根据《宁波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控制性详细规划》,轨道交通2号线和5号线经过本区。
08 、防灾规划
8.1 消防
(1)消防站设置
本地段规划设置一处标准型普通消防站,占地约公顷。
(2)消防车通道规划
消防车通道的主体为规划区范围内的次干道和支路,应十分重视规划区范围内次干道和支路的规划建设工作,切实保障畅通无阻,保证消防车通道通畅、安全。
(3)建筑防火要求
高层建筑、大型民用建筑等场地,属于消防重点保护单位的,其规划建筑中必须严格按照消防技术规范的规定,保证城市消防的要求。
8.2 抗震
(1)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的规定,本规划区位于地震动参数0.05(Ⅵ度)。
(2)新建的各类建筑应按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进行设计和施工,由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监督管理。
(3)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易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其建设场地必须进行专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按评价结果进行抗震设防。
8.3 地质灾害防治
根据《宁波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2-2020年),本规划区域为地面沉降重点防护区。
对于地面沉降重点防护区,应控制地下水开采量,严格执行地下水开采审批制度,建立健全地下水位、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开展工程性地面沉降监测和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