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溪镇横溪村

发布日期:2012-10-29 10:35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宁波市鄞州区横溪镇横溪村是水火流星(舞火蓝)的传承基地,于2008年创建水火流星这个传承项目,在2009年6月成立了“水火流星”传承基地,位于风景秀丽的千年古镇­—鄞州横溪。面积有200多平方米,年投入资金10万元以上。

   2009年下半年被评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鄞州区横溪镇横溪村上街被评定水火流星的唯一传承基地。基地内有工艺制作流程及传承项目宣传墙报。室内外场地宽敞,队员们能舒适的学习技行,锻炼技能。村内有水火流星制作技术的老艺人,配备大量的火篮,有专人负责管理。2010年又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有2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培养了10多名学员。现在要有一批新队员在学习。

  “水火流星”俗称“舞火篮”。从寻找走访我村水火流星制作技术的老艺人,对火篮制作技术进行保护措施。对原有舞“水火流星”师傅动员起增强意识,加以巩固。使原种形式火篮,加以调整,包括挥舞技能。针对广大群众,积极宣传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火篮用粗、细两种铁丝(或铅丝)材料做成,粗铁丝当骨子,细铁丝从底到面缠起来形成篮形。上面有篮柄,两两成对,用优质白麻绳串于两端。里面放进优质木碳,如松木炭和硬木炭等。木炭点燃后,舞者手执麻绳中端先轻轻挥动,等火红后即可单手或双手挥舞各种各样的动作,边走边舞,则有“满天星”、“落地梅花”和“双人对串”等。舞火篮时,必须有人随侍左右,以便及时加碳或更换道具,让火球始终保持燎原之势。在两位传承人多年的刻苦练习、反复琢磨,在保持原来的传统基础上不断改进,发展到不仅能在晚上表演,也能在白天表演。水火流星技艺行得到改良,希望此行深入群众发扬光大。

现有中、青年2支水火流星小队伍。开课传授技能,加强锻炼、创新让水火流星的基本动作更丰富。